结课论文题目: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心理预期因素分析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引言 (3)一、影响股票价格因素简述 (3)(一)宏观因素 (3)(二)公司因素 (3)(三)行业和区域因素 (3)二、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 (4)(一)股票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 (4)1.基础股票价格 (4)2.无形价格 (4)3.心理价格 (4)(二)股票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4)三、心理预期与股票价格 (4)(一)对心理预期的理解 (4)(二)证券市场中心理预期 (5)1.心理预期影响 (5)2.外在因素对心理因素的影响 (5)四、结论 (6)参考文献 (6)图 1 乔纳森提出的股票总体价值图 (5)图 2 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理 (6)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心理预期因素分析金融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并且错综复杂。
本文着重就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对影响股票价格的一般因素进行简述,其次讨论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及作用机制,并对股票价格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最后由此得到一些结论,以此揭示股票价格实质上是投资者心理预期在股市中的综合反映,股票价格与投资者心理预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心理预期;股票价格;因素分析证券市场投资是高风险投资行为,因为证券市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不确定性越大,就越有风险,就越需要事前的预期。
证券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行为决策,实质上都包含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结果的预期。
在证券市场投资过程中,心理预期表现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最为明显。
投资者必须做出的多数决策都涉及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和收益的一定预期。
下面,将从理论上对影响股票价格因素进行分析。
一、影响股票价格因素简述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并且错综复杂。
但一般传统金融学认为,基本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类,即宏观因素、行业和区域因素、公司因素。
(一)宏观因素它包括对股市及个股可能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主要能影响市场中股票价格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景气循环、利率、财政收支、货币供应量、物价和国际收支等。
银行存款利率及债券市场利率水平,在影响股票价格的各种经济因素中是最敏感的因素,利率水平与股票价格成反比关系,国家总体经济状况与社会政治局势的稳定性因素也是重点影响因素之一,如通货膨胀,既有刺激股价上扬的作用,也有压抑股价的作用。
国家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国内外重大活动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变化、新颁布法令和管理条例等均会影响到股价的变动。
(二)行业和区域因素主要是指行业发展前景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内容包括行业生命周期、经济周期、行业地位、行业前景、行业动向及子行业方面的情况等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三)公司因素公司因素相对来说更为重要,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的好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科技开发能力、行业内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等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影响着股票价格。
但事实上,根据传统金融学计算出的股票价值与市场价格两者总有差距,运用其在实际操作时收益也不明显。
股市心理学者认为,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
以上这些外在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形成的,下面将对公司层面因素和投资者心理预期因素进行重点论述。
二、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一)股票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稳固基础理论认为,股票内在价值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两个部分:即由公司基础资产形成的基础价值和由公司无形资产形成的无形价值。
稳固基础理论认为每一种投资工具,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地产,均有某种“内在价值”的稳固基础,可以通过分析现在的经营状况与未来的投资前景而得出,就会出现一个买进(或卖出)的机会,因为这一价格波动最终将被纠正,向其内在价值回归。
这样,进行投资就成为某一投资工具的实际价格与其内在价值进行比较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操作这一理论认为,一种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其未来全部股息的“现值”。
稳固基础理论强调指出一种股票的价值应根据一家公司将来能以股息形式所发放的收益的总和。
显然,现时股息及其递增率越大,该股票的价值就越高,这是合乎情理的。
由此。
收益增长率的差异就成为股票估价的一个主要因素,即对未来的预期。
这不仅必须估计长期增长率而且还必须预测某一大幅度增长能保持多久。
当股票市场过分热衷于增长能持续到什么程度时,股票不仅是对将来,而且也是对将来的将来贴现。
稳固基础理论依赖的是对未来增长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做出的某些不可靠的预测,由此内在价值的基础并不可靠。
因此,英国学者乔纳森.迈尔斯认为,内在价值并不是股票交易价格的决定因素,股票价格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极大。
股票的总体价值应由这三部分组成:1.基础股票价格,指建立在有形资产和过去的业绩基础上的基本价格。
2.无形价格,即建立在素质资产上的价格。
基础股票价格与无形价格一起构成了股票的内在价值。
3.心理价格,指建立在非理性的系列性错误、市场压力、对未来增长和企业业绩的预期等基础上的价格。
心理价格实质是对股票的心理预期价格。
显然,投资者心理预期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二)股票价格波动因素分析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1)股价有其内在价值,股价围绕其内在价值波动,内在价值决定是基本面分析的基础;(2)股价随投资者对各种因素的心理预期的变化而波动,心理预期理论是技术分析的基石;(3)股价波动是诸多因素形成合力作用的结果,以此为出发点,就可以从宏观方面考察影响我国股票是将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三、心理预期与股票价格(一)对心理预期的理解凯恩斯认为,在一个现实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只能依据预期做出判断。
而随着社会分工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空前壮大,人们的各种经济决策对于预期的依赖程度也就不断增强,以至于人们所拥有的各类资产,不论是及其设备或其他耐用品等物质资产,还是货币、债券和股票等金融资产,都成了现在与未来的联结物。
对于一笔资产,首先要考虑如何在它的各种用途之间做出安排,以何种形式持有,以及各种资产之间的分配比例等,以避免各种可能的损失和获得可能的最大收益。
这样,预期就不能不闯入每个经济行为人的心灵,成为形成投资决策的决定性心理因素。
因此,对预期的理解无论在描述个体行为、解释宏观经济波动还是在研究证券市场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个人偏好 -市场类型(牛市或熊市)-不合理的期望与成长预期 -群体行为、惯性与趋势-对信息的反应 -系统性错误-对分析师预测的理解 -投机性泡沫-对经济力量与交易环境的理解 -市场氛围-风险的感知(二)证券市场中心理预期1.心理预期影响证券市场投资是高风险投资行为,因为证券市场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而不确定性越大,就越有风险,就越需要事前的预期。
证券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行为决策,实质上都包含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结果的预期。
在证券市场投资过程中,心理预期表现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最为明显。
投资者必须做出的多数决策都涉及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和收益的一定预期。
某一证券市场投资者现在购买股票,以期望将来获得丰厚的股息和资本投资预期收益;国家在调整一项宏观经济政策时,决策者往往分析其实施效应和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发展前景看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平稳上升,科技开发能力提高等等,综合作用于投资者心理,则投资者对该股票价格的心理预期自然会提高。
2.外在因素对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在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形成的。
在股票价格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投资者处于刺激反映地位。
投资者既是反映者又是行为实施者。
一方面,投资者反映外在因素与股票价格走势的内在联系,并在长期的股市买卖中形成对各种影响股票价格因素的不同心理预期,如降息股市上升,增加税收股市下跌,这些不同的心理预期经过反复在投资者中逐渐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投资者在这一共识影响下,采取相应买卖行为即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各种证券市场操作,如看涨与看跌等行为。
在股票投资中,供需状况决定股票价格,而影响供需状况的是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一般而言,如果证券市场的做多行为多于做空行为,则股票价格区域上升;反之,如果做空行为占上风,则股票价格趋于下跌。
投资者的市场操作反作用于股票市场,强化了投资者对股市心理预期的共识,最终形成各种外在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参见图2。
图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理四、结论综上所述,由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在股市外在因素与股市的相互作用中处于核心地位,外部经济政策与环境、行业景气状况及公司经营业绩好坏等诸多方面因素都必须通过投资者作用于其心理预期,并最终反映在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上来。
股市或股票价格的走势实质上是投资者心理预期在股市中的综合反映,股票价格与投资者心理预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1] 徐忠兰,许永龙,赵亮.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2] 崔阳. 对股票市场的理性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08(12).[3] 马向前,万帼荣.影响我国股票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J].山西统计,2009(1).[4] 于长秋. 股价波动于宏观经济波动[J].辽宁财专学报,2008.[5] 王选华,陈果,蒋和胜. 凯恩斯心理预期理论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6(5).[6] 乔纳森·迈尔斯. 股市心理学:向恐惧、贪婪和市场的非理性宣战[M]. 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7] 俞文钊. 投资心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