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学习焦虑个案报告廖石美(注:发表于《高中生学习-教育教学类》,2014年第6期117-118页,刊号CN42-1784/G4)【摘要】本例是一个学习焦虑症状的个案。
主诉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焦虑不安,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和观察访问,诊断为学习焦虑症,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经与求助者协商,决定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经过4次3个阶段的咨询,效果评价采用求助者,咨询师以及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综合评价方法,均达到满意效果。
该生的学习焦虑缓解,考试成绩得到提高。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学习焦虑、个案报告一、合理情绪疗法概述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合理情绪疗法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认知的家庭作业等。
二、案例分析(一)一般资料及主诉来访者,女,17岁,自诉,近一个月来,想看书又怕看书,特别是看书时间稍有点长,情绪就很不稳定,越是想让自己“稳定、平静,”越感觉控制不住。
同时有心慌、胸闷、不安、焦虑症状。
(二)观察和他人反映。
1、本人观察:来访者衣着整洁,很有礼貌,见面主动问好,思维敏捷,积极陈述自己的不良情绪,自知力完整,态度诚恳,敏感,迫切要求解决存在的问题。
2、他人反映:来访者上课认真,学习刻苦,属于“乖”学生类型,成绩不算好,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或其他什么原因,有点不喜欢与同学交往,感觉是独来独往。
(四)评估与诊断1、资料分析。
(1)来访者看书时间稍长就会感到担心害怕;(2)有心慌、胸闷、焦虑等;(3)不影响正常上课,不怕考试;(4)焦虑情绪只明显发生在看书的时候;(5)主动求助;(6)行为正常、个性敏感;(7)近一个月症状明显。
2、相关资料。
(1)考试成绩不理想;(2)同学的负面言语;(3)与同学谈话,言语表达不畅而认为自己傻。
(4)寝室有“精神病”同学。
3、鉴别诊断。
(1)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近期发生,内容尚未泛化,反应程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2)不属于神经症。
理由:时间短仅是一个月左右,对其社会功能尚未造成明显影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不构成神经症诊断。
(3)不属于精神疾病。
理由: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表现在出现问题时都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症状有很好的自知力,担心焦虑的事件明确,主动要求解决问题。
(4)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的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的产生与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关。
4、诊断的依据(1)原因分析。
主因:求助者观念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学习压力感、个性敏感,不善交往使其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些都可能造成学习焦虑症状的突显。
诱因:不善交往造成的紧张;同学随意说出的“一句话”;“学校宣布不再补课”;寝室有“精神病”的同学;考试成绩不如意,这些是诱因。
(2)排除器质性的原因。
属于心理治疗范围。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1、近期目标。
(1)消除来访者在看书行为易产生的焦虑症状。
(2)帮助求助学会减少学习压力对学习焦虑的影响。
(3)改变不合理的信念,重建的认识结构。
2、长远目标。
(1)帮助来访者学会容忍与过有理性的生活。
(2)学会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完善自我。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双方,特别是来访者明确整个咨询阶段和过程,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
1、划分咨询阶段。
(1)诊断阶段。
主要任务是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
(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针对求助者问题,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感或行为。
(3)巩固阶段。
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和提高咨询效果2、制定咨询方案。
咨询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拟定出本咨询活动的方案,具体内容包括:求助者概况;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协议;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的步骤和阶段;咨询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和评价手段;咨询的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等。
(七)咨询过程1、诊断阶段(第1次)。
(1)时间和地点:4月8日,学校心理咨询室。
(2)咨询任务。
①资料搜集、分析、评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建立初步的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的方法及咨询方案。
③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④向来访者介绍“学习焦虑”的一般情况,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等等。
⑤强调治疗的关键在于坚持完成治疗并完成治疗中相应的作业。
2、咨询阶段(第2—3次)。
(1)时间和地点:4月15日及年4月22日,地点,学校咨询室。
(2)任务。
①使来访者认识情绪困扰是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他自己应当负责任②使来访者学会放弃不合理的信念,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
并强调这是最重要的任务和环节。
③帮助来访者学会放松技术,并完成有关家庭作业。
(3)步骤。
第一步是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在同学面前谈话,说不下去导致紧张”背后的不合理信念,掌握合理情绪治疗方法的基本思维、辩论技术等。
第二步是解决“学校宣布周六不上课,与同学说整天看书脑子会看坏,以及寝室里有“精神病”的同学联系在一起的不合理信念。
第三步是解决“考试成绩不好”导致的非常难过背后的不合理信念。
并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这里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4)本阶段咨询对话摘录。
咨询师:“是谁告诉你的,有“精神病”的那同学是因为看书看多的原因?”求助者:“没有。
”咨询师:“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他是看书得病的,是吧。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同学对你讲的那话,你认为他也是在关心你吗?”求助者:“才不会,我和他关系很一般,我知道他在说‘风凉话’。
”咨询师:“你那同学他喜欢学习吗?”求助者:“他不喜欢学习,整天只知道玩。
”咨询师:“一个“看不惯你,””忌妒你“,整天贪玩的人,对你说‘风凉话’的人,你还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吗?”求助者:“不值得相信他的话。
”----咨询师:“努力就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求助者:“努力就应该考得好,要不就是‘脑子’有毛病。
”咨询师:“你有没有见过很学习努力的人,考试考不好的?。
”求助者:“有,我表哥就是这样的人,考次才考上自己喜欢的重点大学。
”咨询师:“这么说来,你表哥第一次考不好是因为不努力还是因为他‘脑子’有毛病?”求助者:“都不是。
”咨询师:“你刚才不是说,努力就应该成功,要不就是‘脑子’有毛病吗”求助者:“看来我又错了。
努力并不一定就成功。
”咨询师:“你发现没有,让你困惑的原因就在于你有这些不合理的推理和猜测,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可是成绩不好,就怀疑到自己的‘脑子’来了,才使你产生那些担心和害怕的想法。
”求助者:“分析起来真的是这样。
”咨询师:“回去要把家庭作业做好,按照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让自己与自己不合理信念辩论的过程以书面形式写出来。
相信你会做得到。
”求助者:“好的,一定完成任务”(5)家庭作业。
作业1:要求求助者学会自我进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事件A:考试失败;情绪C:难过极了;信念B:我这么努力,居然考得这么差,真是糟透了,驳斥D:……新观念E:……作业2:每天做一次放松训练,每次10—20分钟,内容有肌肉放松练习,意念放松练习和想象放松练习。
3、巩固阶段。
(1)时间:4月29日,地点:同前。
(2)本阶段的任务。
①巩固1—3次的咨询成果。
②帮助求助者总结改变其不合理信念。
③帮助求助者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④避免合理信念的再发生。
⑤学会自我完善。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认为原有情绪问题已基本消除,人际交往也取得一定的进步,学期结束考试成绩中上,并能接受,总体满意。
2、咨询达到目的,有效果。
3、班主任、同学也认为来访者各方面都有进步,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年;2、王极盛、《驱散心理迷雾——提高学习成绩的新途径》、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傅安球、《家庭心理医生》,文汇出版社,2000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