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ppt合理情绪治疗( Rational - Emotive Therapy ,简称 RET )是本世纪 50 年代由艾尔伯特·艾利斯(A. ElliS )在美国创立的。

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

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 1913 年9月 27 日– 20 07 年7月 24 日)是一位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 1955 年发展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是 20 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许多人认为他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始祖。

一、 ABC 理论二、基本人性观三、合理情绪疗法的特点四、主要目标五、疗法的原理六、治疗步骤七、常用技术八、合理情绪疗法的局限一、 ABC 理论 A ( activating events )指诱发性事件; B ( beliefs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 (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例如:两个同事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总经理,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过去了。

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

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

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所以,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的关系。

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合理情绪疗法的完整治疗模式由 ABCDEF 六个部分组成 A : activating events ,指发生的事件。

B : beliefs ,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 : emp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 :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

E : effect ,指治疗或咨询效果 . F: new feeling ,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艾里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而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

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观念。

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此消除或减弱,人也就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产生。

(事件)(信念)(情绪或行为)二、基本人性观艾利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发展出一种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生活态度的倾向。

在他看来正是这种先天倾向,容易使人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出非理性的生活态度,造成心理失调。

1 、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以及行有成效的人。

2 、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3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

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 、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

埃利斯曾指出“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特点: 1. 人本主义倾向。

RET 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2. 教育的倾向。

RET 试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的、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

3. 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

在 RET 的治疗中,总是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四、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艾利斯等人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 自我关怀;②自我指导;③宽容;④ 接受不确定性;⑤变通性;⑥参与;⑦ 敢于尝试;⑧ 自我接受。

五、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如果某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

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六、治疗步骤1、心理诊断阶段。

首先要向求治者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弄清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怎么会发展到目前这样子,讲清楚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这一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求治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

2 、领悟阶段。

向求治者指出,他们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应当负责任。

3 、修通阶段。

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治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

4 、再教育阶段。

巩固心理治疗的成果,并进一步消除其他的不合理信念,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

七、常用技术 :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就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技术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艾利斯曾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改变求治者的认知。

如果施治者的工作重点放在改变求治者的情感和行为上,而很少强调认知改变,那就应怀疑这样的治疗是不是合理情绪疗法了。

1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质疑式、夸张式)艾利斯所创立。

他认为,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使施治者得以用所学的方式,向求治者所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的、他人的及周围环境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从而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

采用这一辩论方法的施治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求治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1 、绝对化要求。

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必须”“ 应该”2 、过分概括化。

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

“一无是处”“ 毫无价值” 3 、糟糕至极。

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

提问的方式,可分为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① 质疑式施治者直接了当向求治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如“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自己的这一观点?” “ 请证实你自己的观点”等等。

患者一般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面对施治者的质疑,他们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信念辩护。

因此,施治者借助这种不断重复和辩论过程,使对方感到自己的辩解理屈词穷,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第一,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东西;第二,那些信念是站不住脚的;第三,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第四,最终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② 夸张式。

施治者针对求治者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出一些夸张的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把对方信念不合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

有社交恐怖情绪的求治者求助者:“别人都看着我。

” 咨询师:“是否别人不干自己的事情,都围着你看?” 求助者:“没有。

” 咨询师:“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的字样?” 求助者:“那人家都要来看我了” 咨询师:“那原来你说别人都看你是否是真的?” 求助者:“……是我头脑中想象的……” 如何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呢?找到不合理的信念,有效地进行辩论。

可从 ABC 模式入手: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诱发性事件A;第二,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对A的反应,即找出C;第三,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恐惧、愤怒等情况,即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着手,找出其潜在的看法、信念等;第四,分清患者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

而在此过程中,要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一个个去找,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

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1913年出生于美国宾州匹兹堡,4岁时全家至纽约定居便在那长大。

Ellis的父亲是商人,很少在家,偶尔他出现时,是个机智、友善、迷人的爸爸;妈妈个性热爱社交,因常去教堂或玩桥牌而晚回家烧饭,对孩子的管教似乎是「放牛吃草」的方式,这使Ellis从小就学会照顾自己和弟妹,很能独立照自己的意思来安排或追求生活,纵使父亲在他11岁时因与母亲好友多年有染被发现而导致离婚,据Ellis说,对他并没任何影响。

Ellis是家中长子,下有小他19个月的弟弟和小他4岁的妹妹。

他的弟弟反叛捣蛋成性,两人常相依作伴,共同编织白日梦。

妹妹受家庭影响个性不是很平衡,与弟弟相处如仇敌相见,也多年依赖Ellis的心理帮助,这种种使得Ellis7岁左右就开始了凡是靠自己解决的习惯。

在此时期影响Ellis最糟的是他在4岁半时得了肾炎,因而几乎死于并发的扁桃腺炎。

从那以后到9岁之间,曾进出医院9次,最长时还停留一个月,因而影响学校生活。

他也对自己的头痛十分怨恨。

Ellis自认童年经验对他的影响之一是使他成为一个很会自力救济(self-helped)的人。

「在不快乐的时候努力想出一些办法让自己少不快乐些」。

所以从某一角度来说,Ellis 认为他是自己的治疗师;在另一方面由于常为母亲的迟归担忧,Ellis容易变得焦虑。

这也是自认最大个性困扰之一。

这相伴而来的是非常害羞。

先是怕权威人物(如校长),后来则变成怕女孩。

直到19岁时才强迫自己改变成功。

当时Ellis常被别人批评的特质如:言语武断尖锐、相貌严肃、不够社交性以及理情治疗所显出之核心精神?不必靠别人也可过好自己,似乎都与上述的家庭童年经验、个人角色及经历有关。

1920至1930之间,即青少年阶段,为解决自己害羞和公众场合的焦虑,Ellis读了许多哲学著作,而逐渐开始对哲学有兴趣,亚洲哲学家孔子、老子、佛教,特别是stoic(斯多噶学派人不应为情感所动,应把各种事情当作神意或自然法则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来坦然地接受,艾皮泰德(“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