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初级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的能力与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
(二)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能源、交通、船舶制造、兵器制造等工业部门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和管理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 知识结构及要求1.应具备培养职业能力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专业需要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焊接工艺、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工艺、机械基础、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熟悉超声检测、射线检测、表面检测、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生产一线的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知识。
5.具有安全生产、防护常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能力结构及要求1.熟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维护能力。
2.了解机械产品及设备的制造方法和一般的工艺流程,并具有一定的钳工操作能力。
3.具有一般及复杂机械产品、设备的质量监督和检验能力。
4.具有机械产品及设备的制图与识图的能力。
5.了解焊接工艺,并具有一般焊接操作能力。
6.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7.在校期间必须在四种常规检测方法中至少选择两项通过市级考核委员会的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等级考试,获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工级资格证书。
8.具有一定的社会综合能力(人际交往、公关、协同共事等)(三) 知识、能力分解表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分析与分解,见下表。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用5个模块表示,每一模块的知识结构及相应的能力要求对应若干门课程及技能训练,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必须达到表中所列的能力要求。
知识、能力分析及分解表续表(四)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 根据能力分解表的各项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如图所示。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教学设置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 理论教学1.德育(122学时)(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含邓小平理论)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与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
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语文(14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140学时)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必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
选学内容: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英语(140学时)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物理(172学时,包括实验20学时)本课程是一门文化基础课。
主要讲授力学、电磁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初步知识。
通过物理教学向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整个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接受继续教育、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6.计算机应用(96学时,其中上机实习不少于50学时,另设1周课程综合实践)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体育(102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8.机械制图(64学时,加测绘1周)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能够正确的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技能。
9.金属工艺学(52学时)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初步具有正确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了解金属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金属毛坯和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初步具有使用毛坯和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了解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工设备及工艺过程,通过实习初步具有钳工、车工、焊工等的操作技能,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通过实验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热爱劳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和质量与效益的意识。
10.机械工程力学(60学时)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学会应用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掌握简单的机械工程力学实验知识;具有对机械零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初步能力;具有对机械零部件的简单力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
11.机械设计基础(60学时)熟悉通用机械零件和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初步具有测绘、拆装、调整、运用和维护一般机械装置的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转中问题的能力。
12.电工与电子技术(168学时)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是:①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②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③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④基本电路的原理、结构、用途;⑤常用器件的特性和应用范围、途径。
能力目标是:①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②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电器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③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电气设备、电子元器件及产品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能力;④初步具备正确使用常用照明设备、电热设备、家用电气设备、单相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力;⑤初步具备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能力;⑥初步具备运用运算放大器、典型的中小型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组成某些简单应用电路的能力;⑦能处理电子设备的简单故障。
13.焊工工艺学(64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焊接过程中低碳钢焊接在熔焊热源作用下,成分、组织及性能变化的规律;焊接过程中常见缺陷的识别、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各类焊接方法焊接过程的本质和工艺特点。
要求学生掌握检测技术人员必备的熔焊基本理论,为检测和分析焊接质量打下基础。
14.超声检测(140学时)超声检测是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声学基础和声学检测方面的知识,着重讲解超声检测技术,对声振和声发射做简单的介绍。
重点是超声波在探伤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超声波检测基本原理。
2、掌握超声波探伤通用技术,了解声振、声发射原理。
3、掌握锻件、铸件、焊接件、板材、棒管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
4、对给定的工件,能结合相关标准编制超声波探伤工艺卡。
5、了解超声波检测仪器的基本原理、性能,并能熟练使用。
6、了解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5.射线检测(140学时)本课程是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知识,射线探伤仪器设备。
射线探伤工艺、标准和规范。
底片上缺陷的识别与评定以及射线的安全防护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射线探伤原理;各种射线探伤方法的工艺技术及规范设计,了解射线探伤仪器设备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