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课件及练习 课件(共42张PPT)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课件及练习 课件(共42张PPT)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C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 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 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 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 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高考复习专题
第五类:表意不明
高考典例
表意不明
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B)
A、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沉重的葬礼。 B、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C、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D、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 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 种解释。它包括歧义和指代不明。
“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有歧义,是“向《人间指南》编 辑部投诉 ”,还是将《人间指南》编辑部告上了法庭,不明确。
9、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 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有歧义和重复,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 三千余元。
10、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 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 后的“不要”删去。B、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 “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D、表意不明。 “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 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
“梨”“桃”属于“瓜果”,出现了种属矛 盾。另关联词内容语序不当。 2、这次代表大会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 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
“妇女代表”与其它代表是交叉概念。 3、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 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没有“几千条胳膊”,前后不符。
4.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 少女同志。
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 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 有与之呼应的词语.
例题引路
两面对一面,照应不周全。 1、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国家改革开放的 顺利进行。
2、身体是否健康,取决于平时的体育锻炼。
课堂小结 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2、范围不清
3、强加因果 注意抓因果关联词,查强加因果。
课堂小结
表意不明的常见类型及辨析方法: 1、指代不明——确定指代对象 2、词义、读音两可——辨别多音多义词 3、停顿两可——分清句子结构 4、修饰两可——判断修饰语的修饰对象 5、省略不当——找主干
高考复习专题
第六类: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 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所谓不合逻辑的语病,是指句 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 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而有较大的迷惑性。
【解析】“忌” 与 “不可”构成双重否定。 【例2】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解析】“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忘”, 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例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 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解析】应改为“一是勇气,二是谋略”。
1、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我还清楚 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2、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4、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 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辨析方法:确认代词所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
4、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 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很高兴”的主语不明确,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 部”,不清楚。可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 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5、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 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 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不明确。
6、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 真无瑕,充满幻想。
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究竟是“我” 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你”。
7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 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 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 8、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 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3、我家养了一些杜鹃。 杜鹃,既是一种花,也是一种鸟。
4、我要学习文件。 是“学习文件”,还是“学习的文件”? 5、我校图书馆收藏了鲁迅的书。
到底是鲁迅写的书,还是鲁迅收藏的书?
6、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即是名词,也是动词。
辨析方法:辨明多义词词义
(二)停顿两可
1、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一种情况是在“报告”后停顿,“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强调“我的能力有限,写不好这份报告”;另一种情况是在 “我写”后面停顿,“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强调“这份报 告我写是不合适的”。
“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歧义。
2、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 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一批省市领导”歧义。
3、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 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 /报社的编辑记者”。
就是句子表达的语意与通 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 信服。
例题引路
不合事理
1、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 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要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 证了手术的顺利的进行。
“集体讨论”不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绝对前提。
2、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 基本的常识。
“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表“水 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
2、他是许多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 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主要是指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划 为同一范畴或将具有从属关系、 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
例题引路 范围不清:抓并列短语,
看是否存在种属、交叉、重 复、对立的矛盾。
1、人们宁愿吃一些新鲜的梨、桃、瓜果,而不 喜欢服用维生素C药丸。
确数与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
例题引路 数词不当,确数与约
数不能同时使用。
1、有近20%左右的同学,在这次考试 中没有及格。
解析:“近20%”与“左右”矛盾。
2、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 五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右, 男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解析:“20-22”是确数,“左右” 是约数,前后不能同时使用。
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 查不合逻辑。 (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 “全”“都”“凡”“从来”“历来”“一定”“必须”等)
主体与客体的位置颠倒了,就 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 混乱。
①焦裕录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 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②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 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表意不明(歧义)“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 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 在“有一种”前加“而 11是、”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 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7、表意不明,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 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 “她”去掉。
2、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 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三) 修饰两可
修饰对象有两个造成歧义。尤其注意 数量、多定、多状、多补的情况。
1、三个县里的干部出席了这次大会。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
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3、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佳集团和兴华公
1、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 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 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 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2、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 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 学家。
解析: 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
5.这位老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他的女儿也是 位历史教师。
【解析】二者无因果关系,应是并列关系。
否定不当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不”“没有”“否认”“否则” 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 定失误;
二是“杜绝”“避免”“防止”“忘 记”“忌”“无时无刻”等否定意义的 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 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2、范围不清 3、强加因果 4、否定失当 5﹑数词失当 6、不合事理 7、主客颠倒 8﹑两面对一面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 法不一致,彼此冲突。
例题引路
自相矛盾:抓相对词及表程度、范围的 词,看是否矛盾。
1、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