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环境

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环境


认为:火成岩的微量元素特征随源区成分 和各种作用过程而变。
岛弧岩浆源区的鉴别标志:
亏损的HFSE和富集的LILE
当这种源区岩石在板内环境中熔融时,所形成的 岩浆的HFSE和LILE特征,在判别图解上仍将落 入岛弧区内,导致认识错误。 同理:洋中脊玄武岩的某些元素特征需用再循环 的古老地壳来解释; 板内洋岛玄武岩的某些元素丰度具有与俯 冲有关的元素丰度。
1.花岗岩构造—环境分类
花岗岩的地质构造标志比玄武岩更复杂。原因 ① 根据出露地表的岩石难以获得其侵入构造位置的 确切地质证据; ② 成岩过程复杂,如晶体堆积作用、陆壳的卷入、 挥发分造成的元素再分配和逸失、富含微量元素的副 矿物晶出等; 使反映源岩性质的地球化学特征模糊不清。 花岗岩的成因分类物源→构造标志:由已知构造背景 的花岗岩,以其地球化学和矿物特征为基础,进行花 岗岩类构造环境分类。
澳大利亚、欧洲大陆、北美阿帕拉契亚、中国
和南美大陆等。 古生代是大陆或微大陆反复碰撞拼贴成超级联 合古陆时期,碰撞前洋底陆源泥质堆积物是S 型花岗岩物质来源,反映S型花岗岩的形成与 该动力学过程有关。
中生代以来花岗岩的特征是与地幔作用有关。 中-新生代联合古陆发生分裂,形成现在大洋地 壳。与古生代大陆碰撞形成超大陆的演化历史 相比,中-新生代的分裂导致地幔作用空前活跃 。从大洋扩张中心到活动大陆边缘以及板内岩 浆活动均发生源自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形成低 Sr高Nd花岗岩类。
③ 板内岩浆作用
大洋岛屿、岛链:火山活动具顺序性: 首先具标准石英的玄武岩, 随之具标准霞石的玄武岩, 最后经长期侵蚀间断,喷发SiO2强烈不饱和的霞 石岩结束火山活动。
大陆板内岩浆作用:源自地幔热柱,典型岩石
为金伯利岩、碳酸岩、副长石岩和A型花岗岩。 SiO2适度不饱和,低的锶同位素比值和富含不相 容元素。
④ 碰撞花岗岩类: 按碰撞类型:陆陆碰撞、陆弧碰撞、弧弧碰撞 按花岗岩的形成关系:同碰撞、碰撞后 QAP图上,同碰撞花岗岩位于狭义花岗岩区,属 含白云母的过铝质。 大多数碰撞后花岗岩的铁镁矿物是黑云母或 角闪石,位于大陆弧花岗岩区内,属钙碱性岩, 偏铝质到微过铝质。过铝质和碱性花岗岩也能在 碰撞后环境侵入。 碰撞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大多与钙碱性火山 弧花岗岩相似,明显的特点是同碰撞花岗岩的Rb 含量特别高,而Ce、Zr、Hf、Sm含量非常低。
包括高级变质区花岗质片麻岩(TTG)和绿岩带的 花岗岩。 高级区花岗质片麻岩 形成于3800~3000Ma,由贫 Or的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组成,具M型花岗岩 特征,低87Sr/86Sr初始值(0.7000~0.7020)。 绿岩带花岗岩 除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外,还见 高87Sr/86Sr初始值0.7010~0.7040的富钾花岗岩。
大陆地壳的生长
观点: ① Hurley等认为大陆地壳是在最近地质时期急 剧增长的; ② Armstrong等认为大陆地壳的大部分是在地球 早期(3800Ma以前)形成; ③ Mc Lennan等认为在太古代末期~元古代早 期短时期内急速形成大陆地壳的70~80%。
我国的花岗岩?
END
弧后 盆地
陆陆碰撞
克拉通内 大陆 裂谷
岛链 洋洋 碰撞
洋陆 碰撞
大洋断裂带 上火山 洋中脊
① 扩张中心的岩浆作用
大洋中脊:火山喷发源于亏损型地幔。大多属橄 榄拉斑玄武岩,贫K2O、TiO2和Ba、Rb、Sr、Pb 、Th、U、Zr。
弧后盆地:岩浆源更具多样性。具标准橄榄石和
紫苏辉石的玄武岩,贫K、Rb/Sr、Fe/Mg。
2.火成岩与构造环境
作为地球深部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火成 岩反映特定大地构造环境下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源区物质 火成岩的地球化学性质 大地构造环境 各种火成岩类型的关系是基于三个前提: ① 岩浆是地壳或地幔岩石的部分熔融的产 物,不存在遍及全球统一的岩浆源层。
② 岩浆的产生是动态过程。 地球内部的局部熔融是下列方式之一或联合 作用生成岩浆: (a)地幔对流或构造热等可引起温度升高; (b)构造作用使压力降低; (c)交代作用或含水流体的参与,从而降低 固相线温度。 自然银 三种方式不是静态过程,常与某一大地构造环 境相联系。
③ 岩浆产生→运移→地壳,按地质时间尺度可以 认为是瞬时的,即使岩浆过程中由于分异或同化混 染作用,还保存其起源位置的某些化学特征。
1 洋中脊, 2 弧后盆地, 3 大陆裂谷;4 洋洋碰撞, 5 洋陆碰撞, 6 陆陆碰撞;7 大洋断裂带上火山, 8 洋岛或岛链, 9 花岗岩类的稀土 元素特征,轻、重稀土强烈分 馏(La/Yb值高),反映其 源岩富含重稀土的石榴石而无 斜长石,可能是贫碱拉斑玄武 岩在大于1 GPa下转变为含石 榴石的榴辉岩等,再经部分熔 融而成。 晚期富钾花岗岩类具明显铕 负异常,表明源自斜长石稳定 存在的地壳内部。其形成可能 与太古宙晚期频繁的原始大陆 壳碰撞有关。
第二节 花岗岩与板块构造
根据花岗岩类岩石的物质来源,目前国内外普 遍分为四种成因类型,即: I 型:源岩直接由地幔派生的下部地壳物质; S型:经风化的泥质沉积岩熔融形成的岩浆产物; A型:造山旋回末期或与活动带无关的富碱的花岗 岩类; M型:岛弧地区形成的、与基性岩共生并相对偏基 性的花岗岩类,直接源于地幔或俯冲洋壳。 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系列在化学组成、矿物成 分、特征矿物种类上都有区别?(课外作业)
元古宙中期(1700~1100Ma)
更长环斑花岗岩(A型)是元古宙特征性花岗岩 。元古宙中期是超大陆稳定发展时期,可能发 育许多大陆裂谷。发育大量拉斑玄武岩质岩墙 群和巨型层状侵入体,反映当时处于伸展构造 环境。因此,更长环斑花岗岩同显生宙以来A型 花岗岩类,是大陆裂谷型伸展环境产物。
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是古生代特征性岩石,如
Pitcher(1983)认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能够鉴别 源岩,而源岩一经鉴别,就能识别大地构造环境。 M型花岗岩浆 可能来源于幔源物质或俯冲到火山弧 之下的洋壳; I 型花岗岩浆 来源于会聚板块边缘的陆壳下部,源 岩可能是幔源底侵物质; S型花岗岩 是大陆碰撞带和克拉通韧性剪切带产物 ,地壳构造加厚温度升高,使地壳物质发生重熔; A型花岗岩 是地盾区与裂谷有关的岩浆活动产物, 也是造山带稳定后的深成活动产物。
岩浆作用 与 大地构造 环境
本节内容
大地构造标志的火成岩地球化学 花岗岩与板块构造
第一节 大地构造标志的火成岩地球化学
1.有关地球化学方面的概念
① 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
相容元素(Compatible Elements)指岩浆结晶过程 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容易进入或保留在固相中的 元素。如Ni、Co-Oli,V-Mt,Cr-Sp,Yb、Ga、EuPl等。 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s)指不易进入 固相,而保留在与固相共存的中熔体或溶液中的元 素。如Li、Rb、Cs、Be、Nb、Ta、W、Sn、Pb、 Zr、Hf、B、P、Cl、U、Th、REE等。
花岗岩物质 来源是现代 岩石学研究 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地 壳与地幔相 互作用的地 球内部动力 学的重要研 究课题。
① 洋脊花岗岩类:按地质背景,结合伴生玄武岩的 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划分: 正常洋脊(伴生正常型洋脊玄武岩) 异常洋脊(伴生过渡型或富集型洋脊玄武岩) 弧后盆地洋脊和“俯冲带上”( 弧前盆地)洋脊 洋脊花岗岩类主要铁镁矿物都是角闪石,在实际 矿物 QAP 分类图上位于石英闪长岩或英云闪长岩区, 自然银 为偏铝质或过铝质。 异常洋脊花岗岩的Th、Ta、Nb、Ce丰度较高,可 能与玄武岩地幔源区选择性富集有关。
大陆裂谷:含标准石英~标准霞石,Fe/Mg和
87Sr/86Sr值高。
② 破坏性板块边界的岩浆作用 洋-洋碰撞的火山弧:俯冲板块逸出的流体,交代 上覆地幔并部分熔融产生火山弧岩浆,含标准石英 的玄武岩至安粗岩,富Al、Rb、Sr、Ba、Pb、
CO2和H2O,贫Mg、Ti、P、Zr、Nb、Ni和Cr,较 高87Sr/86Sr、K/Rb、Rb/Sr和Fe/Mg比值。 洋-陆碰撞的火山弧:因陆壳的卷入和大陆岩石圈 的厚度而成分复杂多变。 陆-陆碰撞的火山弧:地壳重熔的高钾安山岩、英 安岩和流纹岩和高87Sr/86Sr比值(0.780)的S型花 岗岩,晚期出现类似板内的岩浆作用。
多元配合:HFSE与LILE、REE、碱/碱土金属
花岗岩类岩石
源区成分的多样性 常量元素:判别边界的重叠 元素分配系数变化大 副矿物的稳定性 微量元素:HFSE(Y、Nb、 不同挥发分的影响 Ta、Yb、Rb等)
② 源区判别图解
随源区和各种作用过程而变
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取决于:
(a) 源区岩石的成分; (b) 部分熔融时与熔融体共存固相的矿物学特征; (c) 熔融体从源区运移定位过程中影响熔体成分的 各种作用过程。
③ 板内花岗岩类:按侵入的地壳性质再分三类: 侵入正常厚度地壳、强烈衰减陆壳和洋壳等。 本类花岗岩大多数在QAP图上位于石英正长岩、花 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区。铁镁矿物从钠闪石(或钠辉 石)→黑云母(或钠闪石),化学特征从过铝质→ 过碱质。衰减陆壳中的花岗岩属于钙碱性,含钙质 角闪石和辉石,时有橄榄石。 微量元素特征分三类: 第一类: Rb、Ta比Nb、Ta明显富集,Ce、Sm比相 邻元素富集为特征。HFSE的亏损与地壳卷入有关。 第二类(衰减陆壳):富K、Rb、Th特征。 第三类: Rb、Th、Ta、Nb高为标志。
2.花岗岩与大陆地壳演化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花岗质地壳的行星, 它独一无二的性质:有约3800Ma的花岗质大陆 壳和180Ma的玄武质海洋壳,与地球固有的物质 组成和演化历史有关。 组成地球大陆地壳花岗质岩石的形成,经历了 自太古宙~显生宙岩石圈乃至深部地幔演化的地 球动力学过程。
太古宙(—2500Ma)
4.微量元素构造判别
在一定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火成岩,其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和矿物成分可能具有鉴别意义。 根据岩石目前所处地质构造环境,汇集大量地 球化学-构造环境关系资料基础上,提出了多种 经验性鉴别方法,根据地球化学特征推断火成岩 的古构造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