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基础
2、影视与文学 影视与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从情节上看—“一剧之本”的影视文学剧本是一部影视作 品的立足之本。文学为影视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养 料。 从表现对象上看—文学作品都以处于社会和自然中的人、 物为表现对象。二者都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在时间的流动 和运动过程中叙述故事。 影视文学作品在叙事与抒情上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二者的本质的区别,传播媒介的不同,传播方式的不同。
实进行艺术概括,在达到本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集中、 典型化的必要手段。
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主要涵盖:
1、银幕展现的是现实的影像,而非现实本身。
2、蒙太奇的运用产生了电影的虚拟时空。 3、各种摄影手段是人为的视觉效果,渗透了创作者的主观 意识。 4、声画的结合打破了现实中的视听逻辑,是非现实性的结 合。 5、影视的表演是对现实人物及其生活的模拟和创造,并根 据拍摄条件,非连续的甚至顺序颠倒的进行。 6、服装、化装、道具、布景都是仿造现实,服务于内容的 手段。 7、银幕形象、故事结构、情感意境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的选 择与提炼。
电影的基本元素 影像:
画面论:取景和景别、光和色彩。 镜头论:场面调度、摄影机角度、主客观镜头、 景深、镜头的长度、摄影机运动。
声音: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种类、声画关系。
第一章:影视特性
第一节 影视特性综述
时空自由—首要特性(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
时间—放映时间、叙述时间、心理时间 空间—再现空间、创造空间
视听语言基础
主讲老师:孙雯
绪论
什么是视听语言
电影是把影像和声音合成在一起的媒介。视听语言就是 概括、归纳影像和声音的分类,进而研究其表现力的学 问。
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电影是综合性的,它吸收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 多门艺术的语言特色。可是不能因此论断它是一门综合 艺术,不能以文学、戏剧等领域的语言评判方法和准则 应用于电影领域。
2)主观色彩 主观色彩避免了形而上的色彩还原,使用过滤、 修饰过的,甚至是超现实的色彩来表达一定的意 义和内涵。
第三章 视觉语言(二)—镜头
镜头有机械和创作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镜头是摄影机光学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件, 是摄影机成像的关键部件。 其次,在创作领域,镜头更多的是指一个可见的 画面长度。
副光:又称“补助光”,是为补充主光照明不足 而设臵的光线,用来维持亮度平衡,帮助完成造 型任务。主要用散射光。 过渡光:介于主光、副光光位之间的光线。 轮廓光:使被拍摄对象的边缘轮廓明亮的光线。 是逆光的一种。 背景光:是专门用于照亮背景的光线。
2、光比与光效
光比是指投射光在被拍摄对象上所形成的亮与暗 之间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 光比主要表现在 1)照明景物的主光与副主光之间,同一反光率 表面的受光部分与背光部分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 比。 2)不同反光率表面之间,亮部与暗部的亮度值 或照度值之比。 3)景物中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之间的亮度值或 照度值之比。
散射光(软光):面光源发出的光线,被摄物体 不会产生明显的投影。 特点是:光线无明显的投射方向,受光面与背光 面过度柔和,照明均匀,能层次细腻的描绘对象 的立体形态。
从位臵与作用来分
主光:又称“塑形光”,用于照亮被摄对象的主 要光线,是画面中最明显、最引人注意的光线。 副主光:又称“第二主光”。
三、影视艺术的技术性
电影电视艺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技术性 是与生俱来的。电影的发明所依据的生物学、物 理学、化学原理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视觉滞留(生物学)
摄影术(物理学、化学)
放映术(物理学、化学)
四、影视艺术的群众性
从技术角度讲,影视艺术拥有强大的传播力量, 因此拥有广泛的受众。 从艺术上看,影视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具有多 元的表现手段,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可以满足 不同层次观众的观赏需求。 影视艺术是商业,它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群众,需 要群众的参与和认可。
电影、电视的逼真性
电影、电视逼真的呈现拍摄对象的性质,即能够直接记录 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空间状貌,逼真的反映事物的运动 和发展,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 电影电视的逼真性不是逼真于生活的物质现实本身,而是 逼真于人类通过视听感官,感受生活的物质现实的视听方 式。
电影、电视的假定性
电影、电视与被拍摄对象的不同一性,即电影、电视对现
电影的风格和流派
戏剧电影—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 影样式。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 的结构原则,具有开端、纠葛、发展、高潮、结局等要素, 呈现出一个封闭的结构样式。 诗电影—源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的电影样式。 散文电影—源于对电影的叙事本性的理解,采取艺术散文 结果原则的电影样式。 小说电影—在传统的戏剧式结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艺术散 文因素,从而使戏剧性与叙事性得以较好结合的电影样式。
运动性
1、被拍摄对象的运动性。
2、摄影机的运动(包括推、拉、摇、移、升、降、焦距 变化等)。
3、外部动作表现复杂心理活动。
4、蒙太奇运动
蒙太奇
狭义蒙太奇 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中,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元 素进行编排组合,将摄录的素材根据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 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广义蒙太奇 广义蒙太奇是指贯穿影视制作全过程的一种艺术化的形象 思维方式。
第二节
光和色彩
光影和色彩是画面造型的主要构成元素。 在影视艺术领域,光影是表现对象的造型手段, 能过创造色阶层次和空间效果,同时,还是创造 气氛的语言。
一、光(光影)
光影是光线投射到被拍摄主体上所构成的亮部、 自身阴影和投影。
1、光线的构成
影视艺术中,电影照明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完成电影胶片的曝光任务 承担造型使命 承担叙事任务 承担取景任务 因此,在实际拍摄前,应该进行光线的设计,即 为表现人物、场景造型和气氛制定出照明方案。
第一节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是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动作以及 路线、位臵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 的艺术处理。
戏剧与电影场面调度的区别
戏剧舞台的场面调度——针对固定位臵的观众; 局限于舞台这一有限的空间。 影视场面调度——克服了固定的视角,引导观众 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观看;影视场面调度面向更 关阔的现实生活。
视象性
1、画面是影视艺术的基本元素。是电影电视塑造形象、 叙 述故事、抒发感情、阐述哲理的基本语言单位。
2、电影、电视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可见的物质现实,它的 素材必须是可以搬上银幕的人、景、物。 3、电影、电视的主创人员必须要有空间视象意识。 4、银幕的视觉效果主要是由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 和摄影造型来完成的。
电影《甘地传》
近景
用于表现成 年人胸部以上 或物体局部的 电影画面。 近景中环境 相对弱化,应 在动作设计、 光线、演员表 演等方面多加 注意。
电影《窈窕淑女》
特写
用于表现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是某些被拍摄对 象的细部的电影画面。
电 影 《 飞 越 疯 人 院 》
景别的意义
景别是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 景别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景别是导演风格的体现之一
第二章 视觉语言(一)——画面
电影和绘画的关系
共性:a 通过二度空间的平面来再现(或表现) 现实生活。 b 通过人的视觉器官接收画面所表达的信 息和内容。 不同:a 电影画面具有时空因素,是运动的。 b 电影中不同的画面组成,必须按照某种 顺序连接起来,塑造银幕形象。
第一节 取景和景别
取景的定义
第二节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技术性和群众性
一、“第七艺术”
电影之前的六种艺术: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建筑、 舞蹈。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多发表了名 为《第七艺术宣言》。 1、影视与戏剧 相似点:都具有综合性、时空性和运动性。 传播方式都是在剧院等公共场所完成。 戏剧的场景冲突和角色等都被引入影视艺术。 不同处:影视艺术就丰富性而言远胜于戏剧,它从根本上 突破了舞台艺术的局限。
通常情况下,远景所展现的内容与信息较多,所 以远景镜头时间相对较长。
电 影 《 猎 鹿 人 》
全景
用来表现一个场景的全貌或人物全身的电影画面。
电 影 《 杀 无 赦 》
中景
中景用于表现人 物的大半身(一 般是膝盖以上的 部位)或场景局 部的画面。 中景是最常用的 叙事镜头,也是 电影中最常用的 镜头类别。
光(光影)的分类
从光源上分
自然光:指日光和天光的照明。 特点是:光照范围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匀, 不受摄影师主观意识控制。 直射光(硬光):点状光源发出的光线,会使被 拍摄物体产生清晰的投影。 特点是:投射方向明显,能产生明显的亮部、阴 影和投影,能清晰地表达物体的表面结构,立体 形态和 轮廓形状。
摄影机取景的几种形式
运动取景
画面内部运动(被摄对象) 画面外部运动(摄像机)
肖像取景
用来表现人物外部形象和内心情绪的镜头,多 为中近景。
肖像取景根据演员和角色的特征,结合色彩、光线等造型手 段,来展现和刻画人物形象。(电影《肖绅克的救赎》)
群像取景
表现人物场面,通 过展现社会和生活环 境来刻画人物。
3、影视艺术与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一种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的再现性艺术空间, 一般指绘画和雕塑,也包括摄影、建筑。 影视艺术的造型包括美工、摄影、导演总体构思中的造型 艺术部分等,它是一个集体协作的结果。 电影造型的两种语言: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 镜头之间的蒙太奇 4、影视作品与音乐 第一位正式将音乐引入电影的是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 生》。 1972年的《爵士歌王》是第一部片中主角开口说话的有 声电影。
用取景器或摄影机选择拍摄的角度、画面范 围,确定画面构图。是摄影师完成画面的关键, 是电影摄影手段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