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复习题一、简答题(每题6分。
共30分)1.简述运营系统设计的内容?P4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的选择和设计、工艺的选择与设计、厂址的选择、生产能力的决策、厂房设施的建造、设备选择与购置、工厂和车间的布置及服务交付系统和工作设计等。
2.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那几个方面?P5○1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
计划方面是指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何时产出的问题,包括预测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确定产品和服务的种类与产量,设置产品交货期和服务供应方式,编制生产运营计划,作好人员班次安排,统计生产进展情况等。
○2组织方面是指解决如何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的问题。
○3控制方面是指解决如何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3.简述服务运作管理与制造业生产理的区别P1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组织运营围绕范围的中心不同:制造业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运营,而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组织服务运作;②能力与需求矛盾的调节方式区别:在制造业企业,可以用库存来调节供需矛盾,而在服务业企业,往往无法用库存来调节供需矛盾;③生产运营系统的开放程度不同:对顾客而言,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系统是相对封闭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与使用过程是分离的,顾客看不到生产的过程,顾客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比较小。
而服务业企业的运营系统是相对开放的,在很对服务运作过程中,顾客是参与其中的,整个运营过程暴露在顾客面前;④生产与消费地点的相关性不同:对制造业而言,产品的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没有根本上的联系。
而对于服务业来说,由于服务中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提供者与顾客必须处在同一地点;⑤产品质量和控制的差异:在制造业中,产品质量可以通过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关的技术参数来衡量,而服务业质量则受更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顾客的偏好、员工个体水平的差异,甚至员工心情的好坏,都可能影响到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
4.服务的本质特点P10服务的本质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②服务的无形性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③无法储存性:④服务过程中顾客的参与性5. 简述并行工程的特点P37①并行工程强调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②并行工程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优化③并行交叉④尽早开始工作6.简述产品的工艺种类P34①基本工艺:形成产品主要功能②改性工艺:改变材料性能③后处理工艺:改进使用效④加工工艺:指将原料加工成某些特定产品○5装配工艺:如将汽车零件装配成部件,再讲零部件装配成汽车○6测试工艺:严格来说,测试工艺并不是基础工艺,但他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单独的主要活动7.设施布置的影响要素p52①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工艺制造过程,所需要的工艺装备及其组合排列方式也不一样。
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等级和结构,决定企业所需的工艺装备以及应建立的车间②企业的专业化的形式与水:企业的专业化是以产品品种多少和工艺类型与方法的单一化程度来衡量的③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的布局和生产单位组成也受生产规模的影响。
特别是机械制造企业,因为实际生产过程所需的车间数目、车间大小等都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规模8 简述设施布置的原则P51②符合运营过程的要求②使物料运输距离最短③有效使用厂房面积④便与整体协调与管理⑤保持灵活性,适应企业发展变化的要求⑥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9.成批生产企业产品出产计划编制策略P87大量大批生产是典型的备货型生产,其生产的直接目标是补充成品库存,有以下三种方式可用于分配各季各月的产量:第一、均匀分配方式:将全年计划产量按平均日产量分配给各月。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求稳定、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
第二、均匀递增分配方式:将全年计划产量按劳动生产效率每季(或每月)平均增长率分配到各月生产。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求逐步增加、企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的情况。
第三、抛物线递增分配方式:将全年产量按开始增长较快、以后逐渐缓慢的递增方式分配到各月生产。
10.大量大批生产企业产品出产计划编制策略P87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对于订有合同的产品,要按合同规定的数量与交货期安排,以减少库存。
第二、对于产量大、季节性需求变动小的产品,可按“细水长流”方式安排。
第三、对于产量小的产品,要权衡库存费用与生产准备费用,确定投产批量,做到经济合理。
第四、同一系列不同规格的产品,当产量较小时,尽可能安排在同意时期内生产,这样可以集中组织通用件的生产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
分)1.论述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及基本观点P234(1)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已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1为用户服务○2全面管理。
所谓全面管理,就是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企业的管理和全员的管理○3以预防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事故之前·,使每一道工序都处于控制状态○4用数据说话,科学的质量管理,必须依据正确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找出规律,再结合专业技术和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2.分析设备的磨损规律P263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两种磨损:(1)有形磨损○1第一类有形磨损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零配件的表面因摩擦、振动、疲劳等产生的磨损。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磨损。
零件的表面宏观几何和微观几几何都发生明显的变化,磨损速度很快。
这一阶段对设备来说没有甚么危害,而是设备进入正常运转的必经阶段第二阶段:正常磨损。
经跑合磨损后,设备的各个部件进入了正常工作状态。
这时候只要工作条件比较稳定,零件的磨损是比较缓慢的。
第三阶段:急剧磨损。
零件是有一定寿命的,经过一定时间以后,零件由于疲劳、腐蚀、氧化等原因,正常磨损关系被破坏了,这时候的磨损速度非常快,很短时间内就能让零件丧失应有的精度或强度。
○2第二类有形磨损是设备在闲置或封存过程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设备生锈、金属腐蚀、橡胶和塑料老化、或因维护管理不当而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
(2)设备的无形磨损○1由于企业制造技术、设备制造工艺和管理水平不断改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同类设备的再生产价值降低,因而设备的市场价值也降低了,致使现有设备相对贬值。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出现技术先进、结构新颖、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设备,使现有设备在自然寿命终了前就显得相对陈旧落后,设备价值也相对降低。
3对象专业化与工艺专业化的区别P53;P544.论述PDCA循环的过程及特点P237PDCA循环需遵循以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第一阶段: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就是以满足用户需求、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确定要突破的质量问题点,并围绕实现目标、计划和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
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管理、技术和组织等方面的措施,提出质量改进活动的计划和预期要达到的效果第二阶段:执行阶段,执行阶段就是按照所制订的计划、目标和措施去具体实施。
第三阶段:检查阶段,检查阶段就是根据计划和目标,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并及时发现和总结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四阶段:处理阶段,处理阶段就是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巩固成绩、吸取教训。
它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根据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原有的制度和标准进行修正,以巩固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在读出现同样的问题。
(2)将本次PDCA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遗留问题转入下一次PDCA循环,同时为下一次循环的计划阶段提供资料和依据。
PDCA循环主要有以下三个的特点:(1)大环套小环,小环套大环,相互促进。
(2)不断转动,逐步提高,PDCA循环每进行一次(戴明环转动一次),质量就提高一步,它是一个如同爬楼梯般螺旋上升的过程。
(3)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总结、处理阶段。
只有经过总结、处理阶段,才能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制度和标准中,进一步指导实践。
5.分析设备的故障磨损规律P264设备故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故障时期。
这个时期的故障主要是由于设计上的原因、操作上的不习惯、新装配的零件没有跑合、质量不好、制造质量欠佳、搬运和安装的大意、操作者不适应等。
第二阶段:偶发故障时期。
这个时期内设备处于正常运转阶段,故障率较低,一般情况下是因维护不好和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偶发故障。
偶发故障时期故障率的高低,取决于是否使用可靠率高的设备,以及是否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和小维修工作。
第三阶段:耗损故障时期。
这是设备经过很长时期的使用,某些零件开始老化,故障率逐渐上升,而后加剧。
这说明设备已处于不正常状态,必须停机检修,更换已损坏的零件,回复设备原有性能。
6.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P109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物料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且流程尽可能短,它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与时间上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平行交叉作业。
加工装配式生产使实现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成为可能。
(3)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适合产品制造的比例关系。
也就是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之间,基本生产中各车间、各工段、各工序之间,以及各种设备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适合产品制造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比例关系。
(4)生产过程的均衡性,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是指产品从投料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的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
(5)生产过程的准时性,生产过程的准时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都按后续阶段和工序的需要生产。
换句话说,就是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
三、分析判断题(15分)1.对生产类型的判断P7一般地,对企业进行生产类型的划分有如下几种情况:(1)按产品品种和数量划分。
按产品品种和数量来划分又称为按工作地的专业程度来划分生产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大,产品的品种则越少,而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也就越大,生产专业化程度也越高。
按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大量生产运营、单间生产运营和成批生产运营三种类型。
○1大量生产运营。
大量生产运营中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运营重复程度高。
○2单件生产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