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及克服摘要:语言焦虑是影响二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
语言焦虑(language anxiety)是学习者个体与二语语境尤其是二语行为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
教师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克服语言焦虑的心理,培养身心健康的二语学习者,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习得效果。
关键词:语言焦虑情感因素二语习得对策The language anxie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overcomeCindy Cha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English education major,Guangdong Huadu 510800) [Abstract]Language anxie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mo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econd language nguage anxiety refers to individual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especially the second language context behavior with a special relationship like tension and fear.Teachers should take effective ways to help learners to overcome it to develop learne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th.Eventually,it does good to the effect of learners’ acquisition.[Key words]Language anxiety, Emotion fact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rategy一、前言语言学习者的心理情感状态是复杂的、多层面的。
情感因素包含态度(attitude)、兴趣(interest)、动机(motivation)、情绪(mood)及焦虑(anxiety)等。
积极情感的参与会产生良好的习得效果,相反,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在诸多因素中,学习者的焦虑可能是最妨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
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中的一种特有的焦虑情绪。
在二语学习中,语言焦虑等情感因素的干扰就如一堵屏障一样,妨碍着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情感因素的干扰越大,其习得语言能力越小。
作为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语言焦虑,引导学习者克服焦虑,以积极的心理情感状态来学习,能成功地实现二语习得。
二、对二语学习中的焦虑的理解1.症状表现语言焦虑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此Young提出“外语学习焦虑的外在典型反应可以是焦虑的一般症状,如'学习者手掌出汗,腹部疼痛;心跳和脉搏加快'”,注意力分散如搔头,目光不敢与人交流,谈话中不懂地适时插话以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
此外,语音变调,不正常地发音,节奏错乱;无法使用才学不久的词汇,口吃或像小孩仅说单音节词;有时根本说不出话,只是沉默不语等都是它自己独特反应形式。
Horwitz (1986)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三种外语学习焦虑症状:交际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考试焦虑(test anxiety),和负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他们的研究表明:有交际畏惧的人更加不愿与人交谈或交往,常常采取交际回避或退缩的策略;害怕获得否定评价的人会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显著的自我知觉,往往进行极端的自我否定或自我批评如“我真是太笨了!”而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是对考试的恐惧和焦虑,考试无法正常发挥。
2.概念语言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现象。
国内外很多研究学者对语言焦虑给出了定义。
根据Horwitz等定义,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
EIIis认为语言焦虑是指学习者意识到他将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演”时所产生的害怕与紧张心理因素,即在将要实际运用目的语言进行交流时产生的不安和焦急心理。
也有研究者将语言焦虑看作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被要求使用不完全掌握的语言时所体验的恐惧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虑指的是非明显原因引起的担心、害怕、恐慌、忧惧等心理情感状态,焦虑与真正的恐惧不同,后者是由于客体面对现实存在的危险和威胁而产生的心理变化。
二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用目标语或第二语言完成各种语言学习任务时所产生的恐惧和不安心理。
不少研究表明,焦虑一旦反复出现在二语学习中,将会对二语学习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语言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语言焦虑可以说是对语言学习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因素。
它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
1.语言焦虑对二语学习的积极影响一些学者认为,焦虑可以使学习者保持警觉、集中注意力,前提条件是学习者能力水平比较高。
这样可以起到辅助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
这种有助于语言学习的焦虑通常被称之为fascinating anxiety。
语言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焦虑在很多方面可以促进语言学习,如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习者在语言测试中的分数等。
Spielberger(1966)发现焦虑感的影响随着学习者的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能力高的学习者,焦虑具有促进性作用的倾向。
因为高水平的学习者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行为,他们有能力更灵活地应付各种产生焦虑的情境。
促进性焦虑能使学习者更专注于语言学习。
2.语言焦虑对二语学习的消极影响相对于语言焦虑对二语学习的积极影响,而其对于二语学习的消极影响却得到了绝大多数语言学家的认可。
具有消极影响的焦虑被称为debilitating anxiety。
这种焦虑使学习者产生过多的担心和自我怀疑,浪费精力和注意力,从而使语言学习者减少语言活动的参与,甚至消极回避语言任务。
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焦虑不仅可以导致动机缺乏、兴趣低下、态度消极、信心丧失等心理障碍,还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降低学习者的学业成绩和水平考试成绩等等(Rebecca,1999)。
克拉申把焦虑感称作“情感过滤”,在他眼里学习者焦虑越低其行为表现就越好,焦虑为零时成效最佳。
根据他的情感过滤假说,没有焦虑,学习者情感过滤就会降低,于是摄入与产出就越好。
可见焦虑的确是语言学习者面临的一大障碍。
通常来讲,学习者本人并不会对自身的焦虑状况进行清醒客观的分析,更不会采取有效方法克服焦虑,因此,学习者焦虑的缓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帮助与指导。
教师对焦虑的忽视只会导致学习者心理状态的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导致语言学习的止步不前乃至倒退。
因此,这就要依靠老师加深对语言学习焦虑的认识,了解焦虑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克服焦虑。
四、影响语言焦虑的相关因素学生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语言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离不开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
这既可以是学习者的个人因素,也可以是客观环境,但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个体性格和能力缺陷是产生语言焦虑情绪的主观因素在性格和气质方面来看, 有一些学习者属于气质型焦虑, 他们性格怯懦、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 是一种比较持久的焦虑倾向。
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这类型的学习者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水平不如母语水平高,很害怕遭到他人的质疑,感到自尊受到损伤,这样焦虑就随之产生。
他们在二语学习中经常表现为: 听课时不爱抬头, 避免与教师的目光接触; 回答问题时心跳加快、声音很小, 给人一种模糊、麻木的感觉; 甚至还会出现手心出汗、语音变调、说不出话、牙齿打颤的现象。
从能力方面来讲,人竞争的天性和好胜心容易导致部分学习者产生焦虑感。
因为学习者都想在学习过程中超越他人,从而体现自我优越性,所以当他们把自己与其他同学或与理想化的自我表现作比较时, 发现别人比自己成绩高或课堂表现好于自己, 或者认为自己表现不够理想时, 心里便会焦虑不安。
特别是女生, 由于性格和情感有敏感、脆弱和细腻的特点, 其焦虑程度往往高于男生。
除了上述四个内部因素外,学习者的自尊心、容忍语言的模糊性和冒险精神也会影响语言焦虑的产生。
由以上分析可知,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从各个方面影响着语言焦虑。
2.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和班级中的竞争是产生语言焦虑情绪的客观因素在二语学习中,师生间和学习者间平等互爱的关系非常重要。
因为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的要求、过多的纠错,甚至批评、指责、惩罚,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和对教师的抗拒心理,久而久之,这会使学习者产生紧张焦虑语言学习的想法。
同时,学习者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也是缓解焦虑的有效因素。
学习者之间的尊重和信任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前提。
如果学习者无法认同彼此,甚至产生过激的矛盾冲突,无疑会加重学习者的焦虑情绪,严重的会使学习者产生憎恨和逃避的消极心理。
另外,班级中的竞争,如果是适度竞争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的习得效果。
但过于激烈的竞争则会给学习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
此外,对语言使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活动和语言学习目标定位过高也是学习者产生语言焦虑的重要原因。
五、克服语言焦虑情绪的对策了解语言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和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知道语言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多是消极的。
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帮助和引导学习者克服语言焦虑?以下是一些建议:(1)要增强学习者的自尊,使学习者看到自己的价值。
教师应尽量营造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的语言学习焦虑,增强学生自信。
让学生接受目的语文化特有的交际规则,纠错时须考虑学生能力及错误的性质,Richard(1974)认为语言内错误(interalingual)是外语习得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鼓励学习者培养自身对模糊现象更高的容忍度;同时,设计丰富的课外设计活动降低学习者的社交恐惧。
从而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者的自尊、自信。
而学习者自己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待所犯的错误。
犯错误是难免的,只要不是语际间(inter lingual)十分严重的错误就不必惊慌,更不要失去自信心与自尊心。
(2)要注重培养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这样能够使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
当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达到教师要求时,自信心会大大增强,表现欲也随之增强,从而对语言焦虑感也会呈下降趋势。
(3)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在学生中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