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花都司[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
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
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
“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
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
”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
”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
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所起的作用。
”这类观点忽视了功能与作用的区别,“功能是事物本生固有的,作用是一事物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功能是对事物自身而言的,作用是对他物、对人而言的;功能是一种潜在作用,作用是一种表现出来的功能。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不能等同于其作用。
从客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价值等。
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来说,陈秉公首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概念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包括根本性职能和具体性职能。
根本社会职能包括:为政治斗争服务,为生产斗争服务,为塑造人格服务;具体性社会职能包括:灌输、转变、调节、激励。
”苏振芳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包括五个方面,即灌输、转变、调节、凝聚、激励。
这五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这类观点同样也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职能之间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出发,讨论其所具有的属性和作用。
职能是指事物所应该具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出发,来归纳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该具有的属性和作用。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二者之间是实然和应然的关系。
作用论。
持此论者不在少数,谭变娥认为德育功能是教育者在培养受教育者品德活动中所产生的现实或后续作用。
陈万柏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者影响。
仓道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
能力论。
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指实施这种教育活动的作为能力,这种看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而成:功能是事物潜在的能力,是事物的要素或要素组合因其特定的性质及组合方式而具有的特殊能力,而事物是否由于具备这些能力而必然发挥可满足一定需求的作用及结果是未定的。
结果论。
李太平认为,德育功能是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
卢跃青也认为,德育功能是指德育对于个体和社会所产生影响的客观结果。
价值论。
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指这种教育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
别祖云则从“职能论”的角度进行界定,认为德育功能是指德育能够承担的职责和应当具有的职能,简言之,它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
此外,还有些学者提出了效用论,用“效用”这一概念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功能就是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发挥的效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意义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性反思,科学认识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有利于揭示其本质,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观。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第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点的研究不多,主要有如下观点:郑健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阶级性、社会性。
程建平认为:德育功能具有整体性(德育功能是多元有机整体,多种功能同时发挥作用)和差异性(各项功能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间接性(功能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界起简介作用)和直接性(个体性功能对于个体生存、发展和享用起直接性作用)、适应性(适应“现行”需要)和超越性(为未来培养人)等特点。
德育的经济功能具有间接性、迟效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陈万柏、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功能有如下特点。
第一,客观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便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第二,多方面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得,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决定的。
第三,层次性。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层次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用的对象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第四,发展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特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旺盛生命力之所在。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类型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有哪些功能?确定不同功能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第一、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
余秀兰认为,德育不仅会产生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正效应,还可能产生我们不期望的低效应,零效应甚至负效应。
第二、从个人、社会及自然的相互关系的视角来分类。
曹书庆认为,德育功能可分为社会性功能、个人性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并强调要处理好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周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两方面的功能,维护整个社会秩序并促进其发展:影响整个社会精神的形成与改造,这两者又恰是表现状态与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
”也有的观点认为德育功能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三个维度。
社会性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自然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包括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个体享用功能;教育性功能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以及德育作为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第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的角度来分,李太平认为,德育根据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可分为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
内部功能包括适应功能、认同功能、享用功能。
外部功能一方面包括德育系统对德育环境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自然性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另一方面也包括德育环境对德育系统的作用,表现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对学校德育的控制作用,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学校德育的最终决定作用,文化对学校德育渗透作用,自然环境对学校德育的熏陶作用等。
德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德育环境有多少因素就有多少功能;德育系统内有多少因素,就有多少功能。
第四、从笼统的角度分类。
这样的论述很多,比如张耀灿、陈万柏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和转化功能。
而郑永廷、刘书林等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育人功能、保证功能、开发功能。
”此外,陈秉公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一说,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职能课分为两大类,即根本性社会职能和具体性社会职能,其中,社会性职能包括为政治斗争服务、为生产斗争服务和为塑造人格服务三项内容:而具体性社会职能分解为灌输、转变、调节和激励等具体类型。
很明显,上述有关上述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型的划分以及确定类型的标准都是虽然各有其道理,但总体上显得有些凌乱,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容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各具体功能的实际含义。
目前学者们比较集中讨论的具体功能主要有:1、保证功能。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
具体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是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可靠保证、是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可靠保证。
2、导向功能。
指运用启发、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
3、凝聚功能。
就是用特有的内容和方法把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分散的、千差万别的个体的人凝聚成一股力量,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奋斗。
4、激励功能。
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调节功能。
就是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发方式进行人的情绪调控、人的心理调适和人际关系调整。
6、转化功能。
教育者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帮助人们改造思想。
纠正人们既有的错误的思想认识,把他们引导、转变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7、育人功能。
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人们的人格。
8、认识功能。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人们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
9、开发功能。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内在潜能。
10、社会性功能。
德育在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确立稳定社会秩序等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11、个体性功能。
是指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五、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一)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意识形态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