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
歌剧表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部歌剧作品的成败,可以说,表演是对歌剧的二次创作。
歌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凝聚了艺术的精华。
对声乐演绎方法和舞台表演形式两大要素的全面把握是歌剧表演艺术的关键点。
歌剧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紧密的融合,并受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巨大影响。
在经历了几代中国歌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艰苦实践后,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呈现出愈发浓重的民族特色,并收获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歌剧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有浓郁民族特征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研究,对于发展和提升中国歌剧创作和表演艺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歌剧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
歌剧起源于欧洲,孕育于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
它是一种汇聚了歌唱、舞蹈和文学的艺术佳品,具有令人震撼的舞台表现力,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歌剧艺术是在20世纪传入我国的。
近百年间,我国的歌剧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创作摸索,形成了独具东方魅力的中国民族歌剧。
《白毛女》《江姐》和《洪湖赤卫队》等作品是我国早期的歌剧作品,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基于民间曲调创作,且以红色故事作为剧本,这主要是受到创作条件限制以及作品受众群体的因素所致。
民间曲调的歌曲曲调朗朗上口,老百姓耳熟能详,易于口耳相传。
而红色的故事剧本则是因为其表演和传播区域主要是在解放区,受到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所影响。
随着红色政权的发展壮大,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这样一种中国歌剧样式在20世纪中叶发展到了一个高潮。
当时的中国歌剧作品以描述反帝反封建和近现代中国艰辛的革命历程为主要内容,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精雕细琢而成的歌剧精品,成为百姓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抒情载体,并不断推动着歌剧在中国民族化的发展进程。
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对中国歌剧的融合和影响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原始的歌舞,它融合了民间说唱、歌舞以及滑稽戏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舞台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国歌剧则是在保留西方歌剧剧本的写实风格的前提下,融入西方歌剧音乐、美术和文学的艺术因素,并融合诸多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中国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所以,中国歌剧受戏曲的影响很大。
《白毛女》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作品,其在融合西方歌剧的基础上,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很大。
在《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先后尝试和探索了多种表现形式。
在确定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表演方法之前,创作团队曾经尝试过传统秧歌剧加戏曲和芭蕾舞电影的形式排练,这两种处于两个不同极端的表演方法效果都不甚理想。
传统的秧歌剧加戏曲的表演方法过于原始,无法刻画出人物形象丰富的内心活动。
而芭蕾舞电影的表演方法又过于注重生活实际,过度强调戏剧表演的合理性与真实性,结果就陷入了自然主义,效果也不理想。
最终,创作团队选用了斯坦尼斯
拉夫斯基体系表演方法,在表演过程中,一方面关注主人公喜儿的内心真实情感变化的演绎,另一方面又将传统戏曲当中的虚拟化表演方式融入进来,使整个《白毛女》的表演效果更为饱含真切情感,又能用虚拟化的表演方式唤起观众的想象,收获了极佳的效果。
在《白毛女》的第三幕中,主人公喜儿得到张嫂的帮助,艰难地逃出黄世仁的魔爪。
她在一路逃亡的路上,被一条河流给挡住了去路。
剧中的女主角就运用传统戏曲的虚拟化表演方式,用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向观众描绘出剧中的场景。
这样一种摆脱实物的虚拟化表演方法,就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常用表演方法。
自此以后,中国歌剧作品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都纷纷借鉴《白毛女》的表演方法,在歌剧演唱的同时,用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将作品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充分体现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所独有的韵味和美感。
三、探索美声唱法民族化,塑造民族特征
美声唱法又称柔声唱法,它起源于意大利,是现代东西方歌剧语言的主要演唱方式。
中国歌剧表演对剧本语言演唱方式的借鉴起源就是意大利的美声唱法。
然而简单的照搬照抄是不行的,这主要是语种的不同导致文字的发声方法不同,另外,中国汉字语言系统结构复杂,简单的照搬照抄会造成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弱化。
如何恰当地将西方的美声唱法与中国的民族语言以及群众的审美观念融合在一起就成为了歌剧创作者和演唱者们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关键点。
语言作为歌剧作品情感抒发的载体,不同的语种选用不同的行腔技巧对于歌剧表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依字行腔声情并茂以及字正腔圆是中国歌剧艺术家根据中国汉字语言特点研究出来的美声唱法表演原则,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唱手法,形成中国式的美声唱法,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化道路指明了发展方向。
中国歌剧探索民族化美声唱法的道路是艰辛而漫长的。
坚持走民族化的道理,形成中国歌剧表演更具民族韵味,不可以照搬照抄他国的发展方式与理念。
从事声乐工作的艺术家,要努力创建属于我们中国歌剧的民族学派。
四、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
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歌剧的借鉴和学习之后,受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表现手法影响而形成的特有表演方法或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是经历了汉、唐、宋、金近千年历史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对于传统戏曲抱着听故事和看戏的欣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中国歌剧虽然借鉴于西方歌剧,但是传统戏曲对中国歌剧的影响巨大。
使得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在借鉴和保留西方歌剧写实艺术风格的同时,也吸收了一定的中国传统戏曲程式性和虚拟性的舞台表演手法,并形成了中国歌剧表演艺术两个主要民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