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课程标准

中药鉴定学课程标准

xx学院药学系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2018年 06 月目录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三、课程教学大纲四、课程项目化总体设计方案五、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表六、实训项目单七、实训报告单八、实训项目评价表九、课程实施建议十、课程教案与课件(举例)《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通过行业调研,《中药鉴定学》广泛应用于中药生产企业质管部及监督机构的QA、QC、药品验收人员、调剂员、采购员等各种岗位。

该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门课程是在高职药学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该课程《中药鉴定技术》是以临床常用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相关问题的应用性学科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以行业需求及2010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为参考,以校企合作教材为主,需要掌握下列知识。

1.掌握临床常用的350味中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定。

2.掌握临床常用的130味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鉴别3. 掌握临常用的20味中药材及饮片的显微鉴别。

4. 掌握临床常用的30味中药材及饮片理化鉴别。

(二)能力目标1.能熟悉使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

2.能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和参考书籍,获取和扩展知识的能力。

3.能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解决中药品种真伪鉴别和品质优劣评价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药学学科,掌握控制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手段,成为合格的药学专门人才。

4.能满足并完全胜任中药生产企业质管部及监督机构QA、QC、药品验收人员、调剂员、采购员等各种岗位。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实事的科学工作作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团队合作能力;能吃苦耐劳和克服生产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树立“依法鉴定”、“质量第一”的观念。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三、课程教学大纲四、课程项目化总体设计方案以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培养理论知识适用、够用,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药学人才。

充分体现职业性、专业性、实用性、生产性及开放性。

在行业专家引领和指导下及参考优秀学校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其总体设计思路以社会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同时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教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优化为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训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达到本专业学生获得中药士、执业药师、中药购销员、中药炮制工及中药调剂员等职业书中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

参照国家中药士、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以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构建4个工作项目和18项子任务。

(一)中药鉴定学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表五、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表六、实训项目单(学生完成)七、实训报告单(学生完成)八、实训项目评价表项目名称:班级::学号:评价教师签字:评价日期:九、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原则以育人为本,重视发挥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展现我国中医药教育、医疗、保健、科研、产业、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

校企合作教材或者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2、推荐选用教材校企合作教材或者中药鉴定学 (第九版)(2012.7),康廷国主编,I SB N:57,中国中医药,46.6元。

3、参考教学资料(1)黄达份主编,实用中药鉴定学,第二版. :科学,2009。

(2)康廷国主编,中药鉴定学,:中国中医药,2003。

(3)中国药典(2010版)。

4、网络教学资源(1)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精品课。

/web_cai/zyjd/index.htm(2)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精品课。

/zyjdx/Html/kcgk/093712806.html(3)中药材,中药图谱网/tcm/zybb/index.cgi(4)中药标本馆,/daquan/bbk/(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1、中药材的基本鉴定技术,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是对各种理化鉴定反应的理解。

2、根和根茎类药材的鉴定,难点是要明确该类药材在各种鉴定方法中的主要容和项目,难点是根和根茎的基本构造和横切面的显微特征。

3、各类药材鉴定的实验技巧,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记录习惯,并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难点是透化技术的掌握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

4、动物源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别与植物源药材。

难点是动物药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定方法。

5、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点讲授常用中药的真、伪、优、劣鉴定方法,各类药材的共有特征和鉴别特征,寻找中药新药源的方法、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等。

难点是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类似品种和类似鉴别特征多,容易混淆难以掌握。

解决办法:难于理解的原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添加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材料,增强直观性,实践部分采用一体化、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多练习,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根据中药鉴定涉及到大量宏观和微观的形态学鉴别容的特点,制作图片丰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课件突出学习的重点,围绕教学大纲有重点地组织教学容,用文字和图片对应掌握的容进行重点讲解;用黑体字和声音对中药性状和显微鉴别中的重点文字容予以特别指明;用动画对图片中的重点鉴别特征予以特别标明。

课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中药与其伪品和易混品的鉴别,显微特征的辨别是学习中的难点。

课件用图片鲜明地表达中药的形态特征,使用准确的语言提示重要鉴别点,并有伪品和混淆品相比较;课件中显微特征是实拍的图象,可以直接指导学生识别,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在课件中,一些重要的鉴别特征,如大黄的“星点”、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冬虫夏草的“不孕顶端”、板蓝根的“金井玉栏”等反映得准确生动,使人过目不忘,大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注重中药鉴定学的学习与发展,加强实训教学,增设实训教学环节,采取启发式、教与学换位、讨论式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及知识结构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具体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典型的中药材,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鉴定中药材的能力,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中药材的基本鉴定方法和技术,各种技术的意义,应用和操作方法,掌握对中药性状得到观察方法和观察容,掌握透化技术对显微鉴定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中药鉴定的具体容和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客观实际。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培养为社会服务的高尚职业观。

(五)教师能力要求主讲教师由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构成,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执业药师或药师资格,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长期的实践经验;兼职教师主要聘请企业一线的,长期从事中药采购、鉴定的人员,他们实践经验丰富,设计、实施情境教学的能力强。

(六)学生能力要求参加本课程学习的要中药学专业,高职层次的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药用植物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并且具备这些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实训动手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七)考核方案1.考核目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的掌握程度。

2.考核容本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

理论考核=过程性评分(70%)+期末笔试成绩(30%)技能考核=过程性评分(50%)+期末技能操作成绩(50%)(八)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1)通过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见课程教学效果反馈表)。

(2)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测评,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见学生评教反馈表)。

(3)通过对互动环节中学生提问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成效和自评情况。

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反馈表学生评教反馈表2、教师同行评价(1)通过教研室和系部同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情况(见教师同行评教反馈表)。

(2)通过随机抽取学生提问和技能操作检验,点评和了解学生学习成效。

(3)加强学生考勤,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考查。

教师同行评教反馈表十、课程教案与电子课件(举例)(一)教案(见附件二)(二)电子课件(见附件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