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上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次朝核危机以美朝签订日内瓦框架协议告一段落。

但这一解决是暂时和脆弱的,由于美朝双方的原因,有关协议遭到破坏。

新世纪初爆发了更严重的第二次朝核危机。

为缓解危机,中国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促成了中、美、朝、韩、日、俄六方会谈。

自2003年8月启动以来,六方会谈对解决朝核问题、缓解东北亚紧张局势作出了贡献。

2005年9月,六方达成“9•19”共同声明。

根据这个声明,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

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也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

韩方则重申其依据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

共同文件的达成,使六方会谈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然而,朝鲜在2006年进行的导弹试验和核试验使得六方会谈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07年,六方会谈机制取得了更大成果。

2月,六方签署了“2•13”共同文件。

根据该文件,朝鲜方面将为实施“9•19”共同声明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有:第一,以最终废核为目标,在未来60天内“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进行监督验证;第二,朝鲜将全部申报其核计划。

美国方面采取的步骤同样具有实质意义。

美国表示将与朝鲜进行双边谈判,向全面外交关系迈进。

美方还表示将不再把朝鲜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并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

2007年7月,朝鲜被冻结资金问题最终解决,朝鲜遂关闭了宁边核设施,但其并未按“2•13文件”的规定在2007年l2月31日前申报全部核计划。

2008年4月中旬,美朝双方达成了关于核申报的妥协方案。

根据此方案,朝鲜向美国移交了核计划文件,并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正式移交核申报清单。

随后,朝鲜炸毁了宁边5兆瓦核反应堆的冷却塔,标志着朝鲜宁边去功能化基本完成。

美国对朝提供了经济援助,但未能充分兑现政治承诺。

根据“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原则和朝美双边协议,在朝鲜逐步实行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的时候,美国应解除有关朝鲜的“敌国贸易法案”,并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

但是,美国在兑现其承诺时却有所保留。

2009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朝鲜接连进行地下核试验并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12月,美方相关代表访问平壤,开启奥巴马上任以来的首次美朝双边对话。

但是,由于朝核问题顽固不化的坚冰未能消融,六方会谈的重启也没有出现外界所期盼的积极迹象。

2010年2月,在中国的努力下,朝鲜在朝核问题及六方会谈问题上的态度出现积极变化,中朝就重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行协商。

以此为契机,六方会谈有关各方纷纷展开外交接触,朝核问题局势趋缓、六方会谈迎来曙光。

然而,3月美韩以“朝鲜有事”为假想的“关键决心”年度联合军演激起了朝鲜的强烈反应。

之后,韩国突然发生“天安舰事件”使朝鲜半岛局势重又紧张,朝韩关系急转直下。

近年来,东北亚各国之间密切互动,双边关系平稳中有发展。

中朝、俄朝保持了传统友好的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持续深化。

韩国加强了与美、日的双边关系,美日的同盟关系进一步巩固。

但是,朝美和朝日之间至今尚未实现关系正常化,朝核问题曲折反复,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稳定的矛盾焦点,是重建东北亚安全结构的一大动因。

形成于2003年的六方会谈虽几经曲折起伏,但经过艰难的谈判还是取得了某些进展。

其一,六方会谈是目前可能解决朝核问题的唯一多边架构,解决这一问题,对维护半岛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决定意义。

其二,六方会谈的参加者包括本地区的所有国家和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美国。

随着六方会谈的进展,冷战时期形成的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双边关系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

其三,六方会谈体现了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新政治经济秩序观。

中国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出发,主张对类似朝核问题的国际争端,采取和平对话方式解决,反对通过制裁、施压和战争解决,已为六方会谈与会各方所接受,并朝着成功的方向迈进。

纵观东北亚地缘政治,美国依然处于无人能及的优势地位,中国正在崛起,俄罗斯和日本的国力有所下降,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台湾地区这两个有统一问题的地区权力平衡正在微妙变化,权力分配开始呈现不平衡起来。

在这种形势下,六方会谈作为一种多边安全机制,在新的东北亚地缘政治形势中可以起到一种平衡
和对话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方会谈的局限性会越来越明显,东北亚地区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单凭六方会谈是不够的。

我们可设想一下从六方会谈机制过渡到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具体步骤:
其一,将“六方会谈”模式固定化、长期化,将它扩展成为未来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

其二,建立东北亚安全论坛。

它建立在“六方会谈”的基础之上,主要目标是就地区安全问题与形势进行定期讨论,开展预防性外交,增加彼此的军事透明度,建立长期的安全信任关系。

其三,东北亚安全正式机制最终生成。

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应该是一个多边机制,是地区互信关系基本建立的结果,其成员应该包括本地区各国。

因此,该机制还应给予美国对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以重要发言权,以尊重美国在本地区的合理利益。

国内相关学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个很好的构想。

在这个构想中,东北亚安全论坛与东北亚安全机制并行,安全论坛仍作为一种外围组织而存在,特别是作为地区内国家与地区外国家进行安全沟通的渠道而存在。

东北亚多边机制与双边机制并行,即美日、美韩同盟长期内与东北亚安全机制共存,这对协调与美国的安全利益、动员所有各方来共同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是有积极作用的
09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系
20095000113
邓嘉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