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杭州-初中) PPT

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杭州-初中) PPT


学科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
•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为学生提供什么、 知识所蕴含的长期利益是什么。 •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 分析。 • 不是去学科化,而是学科本质化,学科教 育在人的发展中要做出哪些独特贡献; • 不是为了考试的功利性目标。
二、数学课改的核心任务
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点
• “学科育人”要依靠学科的内在力量。 • “数学育人”要用数学的方式,在数学内 部挖掘育人资源,并使它们在数学教育的 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 • 从数学的学科本质出发开展思考和研究: 数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其独特的、 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到底在哪里 ?怎样教才能实现这些育人功能?这样教 的效果如何?
• 勤于反思。重点是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与 特点,懂得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 各方面的学习状态;根据自பைடு நூலகம்的学习风格 和特长,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各种有效学 习策略和方法; 善于领悟别人的学习经验 并有效地改进自己的学习。 • 数字学习。重点是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 能明确信息需求,有效获取、处理、判断 、分析、评价和应用信息;主动适应“互 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具备信息化 社会相应的安全意识、社会道德与伦理行 为。
学会学习
• 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 、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具体 指标是: • 乐学善学。重点是理解学习的意义,形成 终身学习的意识;善于把握知识内在联系 ,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迁移运用;具备较 强自学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具备 自主学习和资源利用的能力;养成适应教 育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
• 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 树人”就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 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数学育人”。 • 如何把这个要求在数学教育中落实下来, 在课程教材中体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实 施下去? • 要把“立德树人”的要求具体化,体现在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转化为一种可操 作的行动,转化为数学育人的具体措施。
• 以核心素养为纲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三大领域的9大素养:社会参与领域的社会责 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文化修养领域的人 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自主发展领域 的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 教育部的顶层设计,数学学科的“立德树人” 目标,首先体现在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上。 • 义教课标中提出了八个“核心概念”:数感、 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 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 高中课标修订组进一步提炼了六个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 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 数学课改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要有具体措施,要把数学学科核心素 养的培育落实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深化数学课程改革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一、课改的背景和任务
• 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改革整体的有机组成 部分,以国家社会发展改革为背景,要结 合国家社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来思考。 • 进入国家治理阶段,与国家统治、国家主 导阶段不同,最根本的着眼点是深化综合 改革,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教育改革也要 抓住“深化”、“综合”的要求而持续推 进。
• 开放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 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 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全覆盖。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 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
五中全会精神
•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强调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 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 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 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 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 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 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 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实践创新
• 批判质疑。重点是具备强烈的探索意识与批判 精神,以开放心态和辩证思维看待事物;能从 不同视角分析问题,敢于对前人的观点提出质 疑,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观点;能坚持 独立判断、不随大流。 • 问题解决。重点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 发现与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合理地 解决问题;能通过发散思维和丰富想象力创新 性地组合知识解决问题;具有创客意识,善于 将创新想法付之于实践。
科学精神
•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 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 和行为规范。具体指标是: • 崇尚真知。重点是认识科学本质与价值, 养成崇尚科学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知 识与技术,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与习惯; 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不畏权威。
• 理性思维。重点是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形成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知行方式 ;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能运用归纳与概括、推演与计算、模型与 建模等理性思维方法来认识和探讨各种自 然与社会现象,解决各种问题。 • 勇于探究。重点是能够坚持不懈地探究科 学问题;能够基于问题提出设想,收集证 据,合理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做出解释 和交流结果;初步形成设计与执行实验、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
• 我国教育的规模问题已经解决。2010年教 育发展与改革的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 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内涵质量 的问题,解决育人模式改革的问题。这就 需要在已有课改的基础上深化改革,而我 们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许多都是两难问 题,因此改革具有综合性,需要整体考虑 。
课改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