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行知创造作文教学论文

陶行知创造作文教学论文

陶行知创造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六大创造”思想,对于批判吃人、害人的传统教育,改造乡村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今倡导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认真学习其创造教育思想,积极落实到今天的作文教学改革中去,必然培育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 陶行知;创造;作文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许多观点如“六大创造”理论,可谓是发前人之未发,探前人之未探,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

而当今的作文理念也强调调创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把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思考,用先行者的真知灼见来启迪我们,更新教育观念,为作文教学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陶行知的“六大创造”理论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观的核心是创造教育思想。

创造教育思想源于生活教育思想而又高于生活教育思想。

它是在评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特点而形成的。

他批判传统教育是:“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死书;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1】(p525)。

这种“读死书”的教学方法,只能把学生变成书呆子、蛀书虫,会走路的“字纸篓”、“书架子”、“废人”,根本培养不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陶行知提出了“新教育”。

1933年,
陶行知发表了《创造的教育》,标志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正式形成。

他提出了著名的“六大创造”。

其具体内容是:
1.解放孩子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只有把束缚思想的种种裹头布一块一块撕下来,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儿童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展。

2.解放孩子的双手。

“人类自从腰骨竖起,前脚变成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超越一起动物。

自从这个划时代的解放以后,人类乃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用以从事于更高之创造。

”【2】(p525)这是陶行知先生对于人的双手在创造活动中重要意义的充分肯定。

基于这种认识,他极力主张解放孩子的双手,认为不许孩子们动手、动手就打手心的做法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

3.解放小孩子的嘴。

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创造力。

陶行知曾写过一首诗说明这个道理:“发明千千问,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蠢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3】(p526)他认为,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发挥创造力。

4.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

要把孩子从鸟笼里放出来。

开放空间是进行创造力的基础。

解放了空间,学生才能见多识广,从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

因此,他极力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之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

5.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批评一般学校把学生的自由时间都挤去了,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怎样去创造了。

“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4】(p723)
6.解放儿童的眼睛。

要使孩子能看,敲碎封建的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

二、“六大创造”理论与作文教学“四大创新”
陶行知的“六大创造”是针对当时的旧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与当今的作文教学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1. 第一大创造与作文的立意创新
立意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创新的关键之所在。

古语说“意为帅之先”,立新意则作文全新。

怎样写出新的立意,陶行知的第一大创造:“解放学生的头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解放头脑用在作文上,是说要有好的新颖的立意,必须解放学生的思维,怎样解放学生的思维,就要解除掉束缚在学生头脑上的层层裹布。

2.第二大创造与作文的体验创新
作文就是叙述自己经历,表达自己切身体验的过程。

要想有自己独到的体验、观点,必须动用自己的双手,否则有的只是“到庭旁说”、“只言片语”,替别人说话,充当“留声机”的作用。

3.第三大创造与作文的语言创新
语言是作文的生命,语言又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作文的表达,表现在口头上就是口头语言,形成文字就是书面语言。

作文表面上看,是人的内部语言的表达。

但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是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化的过程。

这外部语言就要靠人去表述、去陈述。

怎样写出出新的语言,解放孩子的嘴是关键。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善于说。

4.后三大创造与作文的选材创新
作文的选材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选材创新是作文内容的创新,怎样选出创新的题材,这样就要涉及到选材的时间、空间和观察。

陶行知的后三大创造又为我们点明了出路。

解放小孩的空间、时间讲的分别是是选材的空间和时间。

解放小孩的眼睛,是说要自己亲自去观察,从而获得写作的第一首材料。

三、学习“六大创造”对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当今的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本来是一种精神活动。

自由、主动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认识,才能在写作中获得写作的快乐。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规定:“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5】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在内容上脱离生活,远离真实;结构上模式化,可谓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二)学习陶行知的“六大创造”对当今作文的意义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在当时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旧时
代提出来的,对于改变传统教育,促进儿童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当今的创新作文也有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1. 教学观念上:“教师要相信孩子的创造力。


2. 教学内容上: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在教学方法上:“在做中学”,“手脑并用”
4. 课堂教学模式上:构建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5. 评价机制:建立新的作文评价标准——以有无创新作为衡量作文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六大创造”思想,对于批判吃人、害人的传统教育,改造乡村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今倡导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认真学习其创造教育思想,积极落实到今天的作文教学改革中去,必然培育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年
[2]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
[3]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4]胡晓风金成林 .《陶行知教育文集》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3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