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业务

第七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业务

第九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业务教学目的:熟悉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基本理论,了解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认证;理解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熟悉旅游景区卫生管理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基本理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旅游景区卫生管理第一节旅游景区环境概述一、旅游景区环境的概念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们的旅游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环境下实现的。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旅游景区环境则是指所有能影响旅游景区建筑物的质量及其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各类因素,包括A的要素以及物的要素。

旅游景区环境是景区旅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拥有良好的旅游环境的景区必然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以及对游客有较_大的旅游吸引力。

二、旅游景区环境的构成及其特点1.旅游景区环境的构成旅游景区环境是一个系统,它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1)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景区环境的中心要素,馋是旅游景区环境系统_中的重要因素,是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旅游吸引物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

在旅游景区环境中,旅游吸引物是相对变动的要素,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且当旅游吸引物受到的损害超过临界点后,它会反过来作用于旅游环境系统中的其他要素。

2)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景区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可以说。

景区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旅游者展开的。

旅游者进入景区后要与环境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发生关系,如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等。

当旅游者的数量超过环境容量时,它会引起旅游景区环境的破坏。

3)旅游经营者。

旅游经营者是旅游景区的主要的旅游服务提供者,他们在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其开发的方式和程度及经营历年都会对景区环境产生影响。

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盆,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增加旅游景区资源的利用强度,从而对景区的环境造成~定的损害。

4)当地居民。

当地居民是旅游景区的原始居住者,其中有些居民在旅游景区开发后或参与景区经营活动,或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活动,他们与其他利益群体的关系会对景区环境的好坏产生直接影响。

5)当地政府。

在我国,当地政府是旅游景区的主要管理者,而非主要经营者。

政府制定的旅游法规和政策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的保护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政府应当在鼓励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应该首先做好旅游业的总体规划、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规划,并制定以保护为主的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及保护措施。

6)自然突变。

自然突变主要是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改变景区的景观特征。

如地震、泥石流、洪水、山体滑坡等。

自然突变的发生可能使景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甚至不再适合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景区环境的特点1)系统性。

旅游景区环境的六大主要要素共同组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发生信息、物质及其能量的交换。

2)复杂性。

旅游景区环境系统是复杂的,它由许多相关的因素构成,其中旅游吸引物、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当地政府、自然突变等是这一系统中主要因素。

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自适应性。

旅游景区环境系统与其他环境系统一样具有自适应性,这种自适应性可以使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时,进行自我调整,以使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节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一、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概述所谓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空间条件下,旅游景区环境系统状态的整体表现,即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如空气、水体、地质、地貌、生物、设施等对游客的生理、心理及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受。

一般说,评价一个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可以从景观质量、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学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固体废物环境质量以及社会软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测评,测评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景区环境质量支持着并约束着旅游发展。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制约旅游开发的过程与成果,同时还直接影响着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二是旅游的发展改变着景区环境质量。

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和旅游活动均会对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因此,无论是待开发的旅游景区,还是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环境质量均是表征和判定旅游景区环境系统优劣的重要因素。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是旅游地环境质量的集中体现。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在旅游地的选择上,除了考虑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外,还注重旅游景区的整体环境瓶量。

良好的旅游景区环境有助于树立旅游地的形象,可以增强旅游景区的竞争力。

此外,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还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旅游景区的经济活动行为(生产、旅游等)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时,系统就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盆;当旅游景区的旅游经济活动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时,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恶化的环境又会加速旅游资源的破坏过程。

如文物的腐蚀、水面景观的污染、动植物资源的退化等。

这些变化短期内表现可能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最终会影响资源的永续利用,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一些著名风景区因生态破坏而倒闭的例子足以证明这一点。

二、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是旅游环境质量控制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旅游开发管理和组织旅游活动应关注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课题,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所谓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人们的旅游发展需要与环境系统状态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进行谭定。

即从旅游开发经营和旅游活动的需要出发,运用相应的数理方法,对旅游景区环境系统状态的价值进行科学的评定。

其实质是在对旅游景区与旅游相关的环境要素凋查的基础上。

以旅游开发经营和旅活动要求(适宜性或满足程度)为标准,对其质量优劣程度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整人们在旅游领域的行为,使在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下,旅游环境质量朝着更加有利于人们旅游发展需要的方向变化。

1.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广泛,种类繁多。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出以下划分:(1)从评价时间角度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I)旅游景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它是指对某一个旅游景区过去一定时期的旅游环境质景,根据历史资料进行的回顾性评价。

通过回顾性评价可以揭示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过程。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旅游景区开展回顾评价。

2)旅游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般是根据近两三年来的有关环境资料,对待定区域范围内的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的现状评价。

它着眼于当前的现实情况,通过现状评价,可以阐明环境的污染现状,为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及保护旅游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2)从环境要素角度1)单个环境要素的质量评价。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

2)部分环境要素的联合评价。

的联合评价等等。

如景区内的大气质量评价、水体质量评价、如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评价、土壤和水体3)整体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指对环境各要素进行综合评价。

(3)从参数选择的角度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美学参数评价、生态学参数评价、卫生学参数评价、污染物参数评价等。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不同,目的不同,所选择的参数和标准也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随之而变化。

2.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随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评价类型而有所区别。

目前多数旅游景区的评价为旅游环境质量现状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1)旅游景观质量。

旅游景观质量主要包括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奇特性、规模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等方面o2)自然环境质量。

它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体环境质量、地质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环境噪声等六个方面。

这六个方面是任何旅游景区的基础环境,也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物质基础。

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质量决定了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容量。

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容量是自然环境和环境要素对污染物质的承受量或负荷量。

这种承受量以人类和生物能忍受、适当和不发生危害为准则。

环境容量的研究可以为环境质量的分析、评价和环境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国家制定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提供依据。

环境容量的大小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环境自净能力强,环境容量大。

如流量大的河流自净能力强,环境容量就比流量小的河流大。

因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质量的确定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操作较复杂及缺乏实证研究等原因,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而又实用的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当今评价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质量时,多参照通用的境质量标准,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T 14848—1993)、《景观娱乐崩水水质标准》(GB 12941—199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等。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995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法[1995]462号)要求各类旅游景区的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作好旅游区的管理工作。

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要有幽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等。

在《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17775_1999)中对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景观环境和环境气氛四个方面做了规定。

学习《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17775_1999),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3)旅游基础设施质量。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质量包括住宿设施质量、娱乐设施质量、安全设施质量、卫生设施质量等内容。

评价景区内基础设施时可参照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如《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l6153~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9667)等。

4)社会经济环境质量。

社会经济环境质量是指旅游者所接触的旅游地社会、经济及文化状况,如旅游地政府的旅游政策、物资供应、社会治安、当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等。

3.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与旅游景区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分为:①环境保护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②环境保护单行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麸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