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文本细读推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以文本细读推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以文本细读推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程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通过文本的细读实
现语文的有效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师感觉很辛苦,整体
教学质量停滞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设计多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参与其中。

通过文本细读,教师可以让学生感
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多角度思考,形成正确的阅读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
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02-01
文本细读是指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的语境,阐述文章的观点,挖掘文章的内涵,进行深
入解读的方法。

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实
际需要,逐渐偏离了社会进步的轨道。

面对阅读对象,学生只是粗略地把握一般内容,感受
作者的思想,而忽视了深入的探索,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
用课文仔细阅读,使学生更积极地感知文章内容,分享思想,将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时,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大脑,开拓思维空间,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乐于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提升细读主动性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深度探究及细读方面遇到了困难,思维空间被局限,不利于
其综合能力的锻炼。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及时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文本细
读的方式,给其带来全新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参与进来。

教师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站在学
生的角度思考,恰当地使用小组合作,提升其整体参与度,有效进行文本细读。

学生在小组
合作中分享自身的想法,做到思路碰撞,从多角度阅读文本,不再畏惧,感受到其中内涵。

文本细读的方式下,学生通过讨论,激发出热情,吃透所学内容,产生成就感,愿意自
主参与进来。

例如,在《孔乙己》这一课中,教师将学生分成4—6组,让其理清故事情节,寻找小说中出现的人物。

这个过程中,学生回顾了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对每一个自然段
进行认真地细读,顺利找到小说出现的掌柜、喝酒的客人等人物,圈画出生字词。

教师鼓励
学生结合前后文去猜测“颓唐”“附和”等词语的意思,组员通过细读去对自身的想法进行分享,打开思维空间,明白了其中含义。

文本细读下,不再是教师为学生找到答案,而是让其在语境中分析,将新旧知识结合,
使之轻松完成任务,提升其主动性。

小组合作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提升,配以文本细读模式,使之更好地吃透阅读内容,做到高效教学。

二、文本细读下深入探究
实际授课时,教师注重的是阅读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讲述,忽略了对文本细节的挖掘,使
学生感到枯燥,教学效果不佳。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将文本細读与以
往的授课方式结合,为学生创建出新颖的环境,更好地参与进来。

授课时,教师鼓励学生通
过仔细阅读,透过文字的表面意思去感受更深层的内涵,使之对文本形成新的认识,打开思
维的空间,结合写作背景等,去揣测、验证自身的想法。

这个过程中,学生打破了以往的思
维局限,在全新的环境下,愿意深入探究,阐述自身观点,展现出创新行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优化文本细读的方式,与此同时也注意提升自身的能力,改进以
往的教学模式,将书本内容整合,系统地引导,做到课堂高效性。

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容易
从多角度去思考,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更愿意去探究。

三、以学生需求为方向,在文本细读中展现个性化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自主意识,以往教师在授课时对这方面有所忽略,使之形成抵触
情绪,加深了彼此间的隔阂。

新时代下,教师以学生需求为方向,改进了陈旧的授课手段,
极力让学生释放自身的潜力,体现其个性化发展。

每位学生都有独有的情感,在理解方面也
不相同,教师应尊重其个体差异,通过文本细读让其选用喜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

教师鼓励
学生根据自身的情感方式去细读,符合其成长特点,使之在自由的空间释放出真实个性。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身的情感经历去
理解,轻松参与进来,细读时体会作者对母思念之情,并联系自身经历,触发学生对母亲感
情的平常而极显真情的那一点。

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文本细读方式,使学生愿意去理解阅
读内容,产生不同的体验,进而提升整体参与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改善。

四、情境教学中重燃热情
教师在文本细读的应用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创建出需要的情境,使之融入
进来,层层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细读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分享,适当评价,使之思路朝着
正确的方向发展,指点阅读技巧,提升教学高效性。

教师在阅读前做好准备,向学生展示写
作背景,使之拓宽视野,重燃热情,更好地参与到细读中去探究内涵。

部分阅读内容较难,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方式,让学生融入其中,将新旧知识结合去剖析,找切入点,做到高效的文本细读。

例如,阅读《美丽的颜色》时,学生遇到了一些理解问题,教师便可以为其创设情境,感受主人公的工作环境,从而体会到炼制的艰辛。

教师鼓励学生
运用自身喜爱的方式去细读,思考主人公如何去提取纯镭盐,有方向地引导他们去探究,感
受到科学家乐观向上的心态。

细读下,学生会被居里夫人的魅力感染,自觉地与自身进行对比,愿意去克服困难。

如此,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意识,规范其行为,做到身心健康成长。


师在文本细读教学方式的运用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进来,寻找答案时能够掌握写作技巧,探究出更深的内容,在启发中形成正确观念,促使其不断进步,以此做到高效教学。

总之,在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适当引导能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有利于学
生切实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
水平和文学名著的评价鉴赏能力。

注重文本细读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剖析文学作品,感悟作
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从
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郑可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具体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75-76.
[2]陈建明.运用“文本细读法”激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J].当代教研论丛,2019,(04):39-40.
[3]陆豪.于细微处见功夫——运用文本细读法创造高效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13-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