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十一月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少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1.关于物理学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B .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C .笛卡儿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D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2.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是力学范围内基本单位的有( ) A .米B .帕斯卡C .牛顿D .米每秒3.如图1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 -t 图象,在t 1和t 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时间由t 1到t 2的过程中( ) A .加速度不断增大 B .加速度不断减小C .平均速度v =v 1+v 22D .平均速度v <v 1+v 224.如图2所示,物体A 、B 叠放在物体C 上,C 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B ,使A 、B 、C 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情况是( ) A .B 对C 有向左的摩擦力 B .C 对A 有向左的摩擦力 C .物体C 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 D .C 对地面有向右的摩擦力5.质量为M 的直角三棱柱A 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光滑球B 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的竖直墙壁之间,A,B 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B 加以竖直向下的力F ,F 作用线过球心,设墙对B 的作用力为F 1,B 对A 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为F3,地面对A 的摩擦力为F4,若F 缓慢增大,而且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A .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 .F2,F4缓慢增大C ,F1,F4缓慢增大D .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ABC F图2图1θ6.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支架质量为M ,支架顶端用细线拴着的摆球质量为m ,现将摆球拉至水平位置,而后释放,摆球运动过程中,支架始终不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摆球释放瞬间,支架对地面压力为 B .在摆球释放瞬间,支架对地面压力为MgC .摆球到达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压力为D .摆球在摆动到最低点过程中,地面对支架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7.如图4所示,质量、初速度大小都相同的A 、B 、C 三个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A 球竖直上抛,B 球以倾斜角θ斜向上抛,空气阻力不计,C 球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滑,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 A 、h B 、h C ,则( ) A .h A =h B =h C B .h A =h B <h C C .h A =h B >h C D .h A =h C >h B8.如图5所示为一个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质点的轨迹示意图,已知在B 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D 点的速率比C 点的速率大B .A 点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C .A 点的加速度比D 点的加速度大D .从B 到D 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9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1的半径与从动轮2的半径之比R 1:R 2 = 2:1,A 、B 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假设皮带不打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 A :v B = 1:2 B .A 、B 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ωA : ωB = 2:1C .A 、B 两点的加速度之比为a A :a B = 1:2D .A 、B 两点的加速度之比为a A :a B = 2:110.(2013·马鞍山调研)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 .都等于g2B.g2和0 C.MA +MB MB ·g2和0D .0和MA +MB MB ·g2g m M )(+g m M )(+图4图5R 1R 2A B11.(2011·高考上海卷)如图,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v行走,且通过不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α时,船的速率为( )A.vsin α B.v sin αC .vcos α D.v cos α12、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6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
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
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不同;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相同B.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最大C.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最多的D.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一样多的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4分,第14题9分,共13分。
13.(4分)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如图下列各种装置图,以下说法合理的是()A.选用装置1研究平抛物体竖直分运动,只能用眼睛看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B.选用装置2要获得细水柱所显示的平抛轨迹,弯管末端B一定要水平C.选用装置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不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的每秒15帧的录像获得平抛轨迹14.(9分)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有如图8(a)所示的装置,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图6B轮的距离.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图8(b )中a 、b 、c 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1)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计算打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 打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 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 段纸带中的 两点之间.(3) 若重力加速度取,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m 与小车的质量M 比为m :M = .三、计算题:(3小题,共39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 =2kg 的质点,在水平恒定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 s 内通过8 m 的距离,此后撤去外力,质点又运动了2 s 停止,质点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1)撤去水平恒定外力时质点的速度大小; (2)质点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质点所受水平恒定外力的大小.2m/s 10 2.722.822.922.98 2.82 2.622.08 1.90 1.73 1.48 1.32 1.12单位:cmabc图8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16.(2012·高考北京卷)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 后以速度v 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 =1.4 m ,v =3.0 m/s ,m =0.10 kg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 =0.45 m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求:(1)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 ; (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k ; (3)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v0.17.(13分)如图所示,某人驾驶摩托车做特技表演,以某一初速度沿曲面冲上高h、顶部水平的高台,到达平台顶部以v 0=的水平速度冲出,落至地面时,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 点切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 、B 为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
已知圆弧半径为R =,人和车的总质量为m ,特技表演的全过程中不计一切阻力,。
g 为重力加速度。
求:人和车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 时车对gh 89h 45.润德高级中学2013年秋季高三十一月月考物理答题卡润德高级中学2013年秋季高三十一月月考物理参考答案1.ACD2.A3.BD4.D5.Bc6.BD7.D8.A9.C 10.D 11.C 12.BCD 13.BD14.(1)加速度的大小为5.0m/s 2(2)由纸带可知,物体在D 4D 5区间的速度可能最大; (3)15.解析:(1)质点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 0=v 0+02t 1.解得v 0=2x 0t 1=4 m/s. (2)质点减速过程加速度a 2=0-v 0t 2=-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2解得F f =4 N(3)开始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为a 1,x 0=12a 1t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ma 1解得F =F f +ma 1=6 N.16.解析:(1)由平拋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h =12gt2水平方向s =vt 得水平距离s =2hgv =0.90 m (2)物块落地时的竖直速度vy =gt =3 m/s1:1: M m故Ek =12mv2合=12m(v2+v2y )=0.90 J(3)物块在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 a =μg=2.5 m/s2 由v20-v2=2al 得: v0=v2+2al =4.0 m/s答案:(1)0.90 m (2)0.90 J (3)4.0 m/s 17. 解:摩托车离开平台后平抛运动过程中, 在竖直方向(2分)摩托车落到A 点时速度方向沿A 点切线方向,设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此时的竖直分速度v y =gt (1分) 人和车的水平分速度v x =v 0=, 所以, tan (2分) 可知(2分)设人和车在最低点速度为v 1,则摩托车由高台顶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3分)在最低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代入数据解得 4.3mg (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摩托车对轨道的压力为4.3mg (1分)gh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