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医学10内分泌疾病的131I治疗

核医学10内分泌疾病的131I治疗

高; ➢ 感染、腹泻、过度劳累、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下,儿茶
酚胺释放增多
多见于治疗后1-2周,发生率低,死亡率高(20%-30%)
甲亢危象
症状: ➢ 早期主要表现为原有的甲亢症状加重,伴中等发热,体重锐减,
恶心、呕吐。 ➢ 病情进展后发热可达40℃,心率>160次/分,烦躁,腹痛、腹泻,
大汗,甚至谵妄、昏迷。
➢血清TSH降低和甲状腺激素升高 ➢甲状腺自身抗体:TRAb,TPOAb,TgAb ➢甲状腺摄131I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时,
131I摄取升高;破坏性甲状腺毒症131I摄取 降低。 ➢甲状腺核素显像 ➢甲状腺超声
诊断标准
➢ 高代谢的症状和体征; ➢ 血清TSH浓度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 ➢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少数病例可以无甲状腺肿大; ➢ 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 ➢ 胫前黏液性水肿; ➢ TRAb或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 阳性; ➢ 甲状腺摄131I率( RAIU)增高或核素显像提示甲状腺
七、随访
➢时间:治疗后2~3月开始随访 如有突眼者则1月复查
➢指标: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TSH水平
八、疗效评价
➢ 痊愈:甲亢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 常
➢ 好转:症状减轻,体征部分消失,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但未降至正常
➢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反而加重,甲状腺激素水平 无明显降低
➢致白血病:手术10731例,白血病年发病率 16/10000;131I治疗16379例,年发病率13/10000。
➢生殖:10mCi,卵巢辐射剂量<0.03Gy,与X线静 脉肾盂造影和钡剂灌肠剂量相当。未见131I治疗 后胎儿畸形发生率增高报道。原有不育、不孕、 性功能减退于131I治疗后改善,恢复生育能力。
➢ 破坏性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激素释放 入血所致。
➢ 引起甲亢的疾病包括:GD;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TMNG);甲状腺毒性腺瘤(TA)等
临床表现 症状: ➢高代谢症候群 ➢周期性瘫痪和甲亢性肌病 ➢“淡漠型甲亢” 体征: ➢甲状腺的弥漫性肿大 ➢甲状腺眼征 ➢胫前粘液性水肿
相关检查
早发甲低
•治疗后一年内出现的甲低 •原因:对甲状腺细胞的直接破坏,与剂量、个体
敏感性成正相关
•处理:甲状腺激素
亚临床甲低 ➢TSH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
➢给予甲状腺激素治疗
晚发甲低
➢一年后发生的甲低 ➢与甲状腺接受131I剂量的大小无关 ➢始终以每年2%~3%的比例递增 ➢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处理:早期发现,及时替代治疗
内分泌疾病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射性核素治疗
核医学-熊晓亮
讲课内容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毒症 ➢ 由多种原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以神经、
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 一种临床综合征。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腺体功能亢进,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素增加。
➢ 空腹口服,服药2小时后进食 ➢ 服药24-48小时后服用L-T4:1.5-2.5ug/kg ➢ 服药后一周内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三次 ➢ 口服维生素C胶丸或嚼口香糖,多吃酸性水果 ➢ 5-7天后行全身扫描 ➢ 一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 ➢ 多喝水,多排尿,每天排便一次
疗效评价-甲状腺残余组织
➢ 对于癌症<1cm的DTC患者,在经患者同意,考虑方便进 行随访的情况下,可考虑给予131I治疗。
禁忌症
➢ 妊娠期、哺乳期的DTC患者 ➢ 术后伤口未愈合 ➢ WBC<3.0*109/L ➢ 计划短期(6个月)内怀孕者
患者准备
术后4-6周或停止服用L-T42-3周 患者低碘饮食(<50μg/d)至少 1‐2 周,避免应用含碘造影剂
• 或超声估重 尊重患者知情权,签署知情同意书
2、131I治疗剂量的确定:
a、固定剂量法:一般推荐剂量为5-15mCi
• 简单易行、疗效高, • 早发甲低率高
b、计算剂量法:
计划量(MBq或μCi/g)×甲状腺重量(g)
131I治疗量(MBq或μCi)=
X100%
甲状腺131I最高(或24h)摄取率(%)
➢ 分为滤泡样变异,弥散性硬化变异,柱状细胞变异,高细胞变异。 ➢ 多发于30-50岁,多灶性,易侵犯临近组织及淋巴结转移 ➢ 90%的17岁以下的DTC患者有淋巴结侵犯 ➢ 年龄和肿瘤甲状腺外侵犯是影响预后额独立因素
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 多发于老年人, ➢ 缺碘地区好发 ➢ 颈部淋巴结转移少见 ➢ 可发生远处转移 ➢ 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年龄,原发灶大小,腺外组织浸润及肿瘤分
• 提高TSH • 降低体内碘 • 延迟131I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 维A酸
概述
➢ 2011年,美国甲状腺新发肿瘤48020例,占内分泌肿瘤的95.3% ➢ 上海市的统计数据:1983-2007年发病率从2 .6/10万到11.6/10
万 ➢ 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分化型甲状腺癌
侵袭性更强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 清甲成功的标准:在治疗后3-6个月,诊断活度的131I显像甲状腺 床无放射性摄取,或刺激状态下Tg<1μg/l,达到其中一条为清 甲成功。
➢ 临床治愈的标准:①无DTC存在的临床证据;②无DTC存在的影像 学证据③无TgAb的影响,TSH抑制和刺激时均未检测到Tg(低于 1μg/l)
➢ 随访:清甲完全后,间隔1年以上随访, ➢ 重复治疗:清除不完全,复查发现功能性转移灶
治疗反应及处理
早期反应及处理: 2周内出现的反应为早期反应
乏力、头晕、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皮肤 瘙痒、甲状腺局部肿痛等反应持续一周左右可自 行消退,不需特殊处理.
早期反应-甲亢危象
原因: ➢ 停药时间过长,导致病情加重; ➢ 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 甲亢进程中出现了心、肝功能损害 ➢ 儿茶酚胺受体数目增多,靶器官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
和药物(如胺碘酮等)。 TSH水平应升高于30mU/L 服药前相关检查
给药剂量
•首次131I的剂量选择: 首次清甲治疗的患者131I剂量为 1.11‐3.7GBq (30‐100mCi)。
• (部分中低危患者剂量更低) 131I 治 疗 前 , 发 现 转 移 灶 , 给 予 剂 量 为 5.55‐7.4GBq (150‐200mCi)131I
未进行任何治疗 以及术后复发者
有效半衰期 较长者
经1次131I治疗 后疗效明显,
但未痊愈者
• 其中有效半衰期测定是指24小时最高摄131I率降至一半 时的天数,一般为5-7天左右。
六、注意事项
➢ 空腹口服,服药2小时后进食 ➢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精神刺激,预防感染,勿揉压
甲状腺 ➢ 病情严重者,服131I 2~3天后可考虑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 低碘饮食2周 ➢ 1周内避免与婴幼儿亲密接触 ➢ 服治疗量131I后,6月内避孕
摄取功能增强。
治疗方法 ➢抗甲状腺药物
➢手术
➢131I治疗(美国首选)
131I治疗原理
➢GD、TA、TNMG患者钠/碘共转运 子(NIS)过度表达 ➢β射线,在组织内平均射程为
1mm,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
适应症和禁忌症
131I治疗甲亢的适应症:GD、TA、TMNG
131I治疗甲亢的禁忌症: ➢妊娠和哺乳期GD患者 ➢计划在4-6个月内怀孕的患者
甲状腺相关眼病
➢治疗后1个月随访, ➢早期给予L-T4,50-100μg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抗甲状腺药物对131I的疗效影响 ➢甲巯咪唑:治疗前停用3-5天 ➢丙硫氧嘧啶:停药1-2周
其他治疗反应
➢致癌:手术的11732例甲亢,甲癌发生率0.5%; 131I治疗的22714例甲亢,甲癌发生率0.1%。
化程度影响预后
分化型甲状腺癌综合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131I+TSH抑制
复发危险度分级
低危组(符合以下全部条件者) ➢ 无局部或远处转移 ➢ 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均被彻底清除 ➢ 肿瘤没有侵犯周围组织 ➢ 肿瘤不是侵袭型的组织学亚型,并且没有血管侵犯 ➢ 如果该患者清甲后行全身碘显像,甲状腺床以外没有发现碘摄取 中危组 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 初次手术后病理检查可在镜下发现肿瘤有甲状腺周围软组织侵犯 ➢ 有颈淋巴结转移或清甲后行全身131I显像发现有异常放射性摄取 ➢ 肿瘤为侵袭型的组织学类型,或有血管侵犯 高危组 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 肉眼下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 ➢ 肿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有残留 ➢ 伴有远处转移 ➢ 全甲状腺切除后,血清Tg水平仍较高
➢ 残留甲状腺组织已经被完全清除的DTC患者,诊断活度的131I显 像阴性,但在TSH刺激状态下Tg水平升高,可推荐应用131I治疗, 18F-FDG显像阳性患者不推荐131I治疗,。
➢ 总体来说,除所有癌灶均 <1cm且无腺外浸润、无淋巴 结和远处转移的DTC外,均可考虑131I清甲、清灶治疗。
合并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
轻中重 度甲亢
合并桥本氏病, 内科疗效差
合并肝功 能障碍
适应症
手术禁忌, 术后复发
青少年甲亢
药物效果差 药物过敏 药物禁忌
合并房颤
治疗方法
1、患者准备:
• 停用含碘食物及抗甲状腺药物; • 心率快口服β受体阻滞剂;病情较重的患者先给予抗甲 •状腺药物
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甲功,吸碘率,甲扫
➢ 复发:达痊愈标准后,再次出现甲亢的症状和体征,甲 状腺激素水平再次升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