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解读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解读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内容摘要:历中,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画,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

他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融为一体,清逸明秀,意境深远,开拓了诗歌写作的新境界。

他在前人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文学、绘画、音乐和佛学修养,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作。

后期他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山水田园生活的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审美理念艺术境界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 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生活中,可谓是自然与生活相互融合。

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

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

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宋之祖李师训媲美,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

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在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的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色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色泽仓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中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如《鹿柴》:“空山不见人”是静境,“但闻人语响”则是动中有静了。

其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

而且语言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充满了生活的真意艺术源于生活,在王维很多的山水诗中,诗人从优美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冲淡闲散的心情。

在很多的田园诗中,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出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在山水是的写景中,在田园诗的描绘中,王维的不少诗作包含浓情。

西晋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文赋》)。

意思是诗歌理当发自真情而且必须有美丽繁盛的文采。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就是通过田园山水和自然生活的描绘,真情流露,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情。

(一)王维对大自然的真情①、的山水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真情。

在描绘景色优美的山水诗作中,诗人通过对优美的山水景色的描绘,融入自己的情感,表现出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无限真情。

如《青溪》中:∙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人王维描绘进入黄花川漫游,沿着清溪漂荡,依着山水千回万转,路途百里。

听到乱世从中水声喧哗不断,看到松林深处山色静谧秀静,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城的碧水中倒映着芦苇。

心平闲静,使人忘忧,希望能在这里一直垂钓直老。

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并将自己的感受体验融入其中,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喜爱的心情。

又如,《汉江临眺》中:∙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中写泛游汉中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沉浸气氛。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远,沉浸有磅礴的水势。

尾联引出将军镇守襄阳的故事,表现对襄阳景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的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王维对大自然的深情。

王维的田园诗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情,在描写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诗作中,乡村景物你和农家生活是气主要描写对象,从中表现闲逸潇散的情趣和恬淡的心境。

展现了湿热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深情。

如《渭川田家》中:∙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人王维从生活细微处着手,抓住田园生活的一处场景,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斜阳照村落、牛羊归巷口、老者等候牧童归家、鸡叫麦抽穗、蚕眠桑叶稀、农夫田归相与话语依依,不由羡慕此情景。

全诗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初夏黄昏时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深的爱意,表现出了诗人闲逸潇散的心情。

又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中先写景,着意刻画山水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再转而写情,倚仗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形成物我一体融自然与一体的艺术境界,在优美的景色气氛中抒发自己闲散的心情。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诗人往往以眼前景象,构成静谧世界,充满了自由、和谐、和对生活的爱意,把对生活和人世的爱意浓浓的瀑泼出来。

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艺术的画意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写真自赞》)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引晁以道的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余曰,此宋画也。

”(《画禅论画》)诗画一体论的思想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影响是很深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

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

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宗之祖李思训媲美○2,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

南宗画派主张诗的发想与画的发想是同一性的。

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的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以色泽苍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沧浪语)。

(一)、经营结构之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结构上吸取了绘画技法的特点。

南朝谢赫始唱的《画之六法》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而“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景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深谙此法。

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媛。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首诗犹如从一个定点拍摄出来的照片,这个定点就是“柴门外”。

诗人以此为立足点,游目驰骋,广摄四旁,剪辑了寒山、秋水、落日、暮蝉、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再剪接入诗人与裴迪两个隐士活动的特写镜头,组合成一幅墨色清淡、悠远静谧的辋川秋日黄昏图。

这种经营位置的功夫是深得画理的。

又如《渭川田家》,作者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在前八句中罗列了许多农村生活中的个别迹象,看上去似乎很散乱,但是第九句中用“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贯串起来了,组成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画面。

这种带有绘画特色的结构也体现在组诗的创作上,如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作者描绘了辋川二十景,即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片、宫槐陌、临湖亭、南诧、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诧、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

这二十首绝句大都清新自然,俨然入画,历历在目。

若从单首的组织来看,基本上是运用焦点定视的方法,即有一个固定的审视范围并具有固定的视角,通过这一视角来切割出辋川园林别墅的某一角落入画的景象。

如有的写诗人与来客泛舟到湖心亭饮酒赏荷:轻轻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临湖亭》)有的写诗人吹箫送友登岸而去的场景:吹箫临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欹湖》)有的写独坐幽竹深处,弹琴长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还有的写秋山之夕照、柳浪之倒影,宫槐之荫径,茱萸之开花、芙蓉之落红等等,无一不是取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把最入画的一景框定下来,使人口诵之而心生无限之向往。

若从整体的联缀来看,又是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的巧妙运用,即时时变动视点,不断变换视角,也就是我们在中国画中常见的面面观、步步看的观察方法,在运动中剪接不同视角所得的视觉印象,使之合为一个完整的、在总体视觉范围内的意象的大致形象基调。

这二十首绝句就这样组合成一幅“山谷郁盘,云飞水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辋川别墅图,其园林之精巧别致,山水之清秀,境界之静美,真是爽心悦目。

也难怪后世文人墨客在观赏王维的遗画《辋川图》时,多借助辋川集二十首所写内容来抒写赏玩画图之所得。

如吴仲圭右丞辋川图诗○4:潇洒开元士,神图绘辋川。

树深疑宅小,溪静见沙圆。

径竹分清霭,庭槐敛暮烟。

此中有高卧。

欹枕听飞泉。

画里诗仍好,萦回自一川。

湖晴岚气爽,浪静柳阴圆。

赋咏成珠玉。

经营起雾烟。

当年满朝士,若个在林泉。

总之,这二十首诗,每一首都是一幅独立的精美绝伦的绘画小品,组合起来又是和谐的井然有序的园林全景,与我国古代的“通景画”十分相似,使我们不禁想起了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宋《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绘画的构图格式,上述组诗二十首绝句的意象构筑在本质上与此是多么相近。

王维山水田园诗还在画面的空间感作了精心设计。

我国古代绘画非常讲究画面布局的虚实、大小、远近、疏密、浓淡等关系的处理。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成功地运用了这些技巧。

《汉江临泛》是一首融画法入诗的力作,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以大泼墨手法渲染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诗人将目力所不能及之景,予以概写,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幅,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则亦实亦虚:前句状滔滔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则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用墨甚淡,其效果却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彩绚丽的水彩画。

首联状众水交汇,密不间发;颔联则苍茫寥阔,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由远及近,绘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