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精神分裂症的PPT课件
3.42‰;总患病率(包括已愈和未愈者)为 6.55‰,其中城市为7.11‰,农村为4.26‰
.
6
流行病学
❖ 2.与家庭经济水平负相关:1982年调查显示: 经济水平低的居民平均患病率为10.16‰, 经济水平高的为4.75‰。最低社会阶层的患 病率最高;无职业的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在 业人群。
.
7
.
17
具体表现
❖ 睡眠改变:常常出现失 眠的现象,有的时候突 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 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 恶梦、或睡眠过多。
.
18
具体表现
❖ 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 漠、失去以往的热情、 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 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 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 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 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 落泪或欣喜等。
具体表现
❖ 行为方面:行为逐渐变 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 理解,喜欢独处、不时 宜的追逐异性,不知羞 耻,自语自笑、生活懒 散、发呆发愣、蒙头大 睡、外出游荡,夜不归 宿等。
.
16
具体表现
❖ 思维方面:对什么事都非常 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 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 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 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 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 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 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 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 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 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 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而进行 跟踪等。
表现是否一致? ❖ 2、横向比较:将其当前的的精神活动与条件
类似的大多数人比较,是否一致?
.
14
具体表现
❖ 言语方面: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 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 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 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 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 ❖
.
15
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
识障碍,和明显智能障碍,有的病人在疾病
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
呈反复加重或恶化,较多患者最终出现衰退
和精神残疾,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
痊愈状态
.
4Leabharlann 概念1、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2、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
3、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 障碍。
.
10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 1、多巴胺假说 ❖ 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 3、5-羟色胺假说
.
11
病因与发病机制
神经发育假说 ❖ 神经影像学异常
.
12
认识早期症状的重要性
❖ 提高治愈率 ❖ 减少社会功能损害 ❖ 改善预后 ❖ 减轻经济负担
.
13
具体表现
❖ 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否,需要2个方面: ❖ 1、纵向比较:当前的精神活动与其过去一贯
4、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5、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6、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 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
5
流行病学
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年龄一般在15-45岁,在成年 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
❖ 1.城市高于农村:1982年,国内12地区调查 ❖ 显示:城市居民时点患病率为6.06‰,农村为
.
19
具体表现
❖ 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 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 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 不与人交往;一向干净利索 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 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 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 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 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 不在乎;原来勤俭节省的人, 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 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观察
.
1
❖
❖
❖ 美丽心灵
加歇医生
.
2
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观察
❖ 1、概念 ❖ 2、流行病学 ❖ 3、病因与发病机制 ❖ 4、认识早期症状的重要性 ❖ 5、具体症状表现
.
3
概念
❖CCMD-3定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
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常缓慢
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
.
20
具体表现
❖ 经常沉迷于一些不切实 际的幻想:如有朝一日 中500万大奖;自己迟 早要出人头地,但什么 事也不干;自己是某某 领导人散落在民间的亲 戚,并不断的向周围人 证实等。
.
21
具体表现
❖ 类神经症表现: ❖ 病人常表现为头痛、失
眠、注意力不集中,但 患者对症状缺乏痛苦体 验,或有强迫性症状群, 如怕脏、怕登高、怕犯 错误,怕说错话,无端 的恐惧、紧张等,其症 状往往带有荒谬离奇性。
流行病学
❖ 3.女性高于男性: 12地区协作调查资料表明: 女性总患病率为7.07‰,男性为4.33‰。以 35岁以上年龄组明显,男女之比为1:1.6。
❖ 4、发病年龄:多在成年早期发病。男性为 15-25岁,女性稍晚
❖ 5、约1/2病人在20-30岁发病。国内统计资 料发病年龄范围以16-35岁为最多。发病年 龄以21-25岁为最高峰
.
9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社会心理因素:1、社会低阶层的发病率是 高阶层的2—3倍。推测可能与经济水平低, 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 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大有关,在遗传素质的 基础上容易发病
2、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很 多患者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 (诱发因素),精神分裂症发病期有精神因 素者占40%—80%.
.
8
病因与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 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与病人的血缘关系越 近,患病率越高。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平均终生风 险为5%—10%.在同卵双生子或父母双方均 为精神分裂症的子女中患病率上升到40%— 50%,较一般人群高40多倍;推算该病的遗 传度约为80%.
.
22
❖谢 谢!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