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工13春《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

大工13春《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

姓名:苏艳山
报名编号:T0876901101411109000018
学习中心:广东东莞经贸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高起专
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实验一:混凝土实验
一、实验目的:1、熟悉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成型养护方法;2、掌握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方法;3、通过检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掌握有关强度的评价方法。

二、配合比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设计强度等级C30
(2)设计砼坍落度30~50mm
2.原材料
(1)水泥:种类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P·C32.5
(2)砂子:种类河沙细度模数 2.6
(3)石子:种类碎石粒级5~31.5mm
(4)水:洁净的淡水或蒸馏水
3.配合比:(kg/m3)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
1、实验仪器、设备:1、电子称;
2、量筒;
3、拌铲,拌板;
4、稠度测定仪;5插捣棒;6金属底盘。

2、实验数据及结果
第2部分: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
1、实验仪器、设备:1、试模;
2、振动台;
3、标准养护室;
4、压力试验机。

2、实验数据及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满足设计要求。

实验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塔落度30-50mm,而此次实验结果中塔落度为40mm,符合要求;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合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锥体逐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坍落度筒提起后仅有少量稀浆从底部析出表示保水性良好。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是如何判定的?
满足设计要求。

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1.7MPa、38.4MPa、38.7MP因31.7与38.4的差值大于38.4的15%,因此把最大值最小值一并舍除,取38.4MPa 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38.4MPa大于38.2MPa,因此所测混凝土强度满足
设计要求。

实验二: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全站仪的特点:
(1)采用同轴双速制、微动机构,使照准更加快捷、准确。

(2)控制面板具有人机对话功能。

控制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屏组成。

除照准以外的各种测量功能和参数均可通过键盘来实现。

仪器的两侧均有控制面板,操作十分方便。

(3)设有双向倾斜补偿器,可以自动对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修正,以消除竖轴倾斜误差的影响。

机内设有测量应用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偏心测量、后方交会、放样测量等工作。

(4)具有双路通讯功能,可将测量数据传输给电子手簿或外部计算机,也可接受电子手簿和外部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

这种传输系统有助于开发专用程序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与存储安全性。

二、全站仪的构造:
全站仪的基本构造主要包括:光学系统、光电测角系统、光电测距系统、微处理机、显示控制、键盘、数据、信息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子自动补偿系统、电源供电系统、机械控制系统等。

三、全站仪的安装:
将对点器的圆中心对置测站点的中心,接着用圆水准器粗整平,使水气泡居中的方法是:先用两手的拇指与食指同时对向旋转一对脚螺旋,使气泡移动到第三个脚螺旋与圆水准器中心的连线上,然后再旋转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四、全站仪的测量结果
实验三:水准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称,性能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3)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两把尺上读取水准尺的读数,用所读取的数据计算出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三、实验内容:
1、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称,性能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3、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4、实验设备:S3BZ型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纸2张,三角架1个;铅笔1根
2、水准仪的操作程序:水准仪操作程序主要有: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1、粗平:通过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调整脚螺旋的规律是,气泡移动方向
与左手拇指方向一致。

2、瞄准:先用准星器粗瞄,再用微动螺旋精瞄。

3、精平:本次实验运用是S3BZ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不需要精平。

若不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则需要精平。

4、读数:精平后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读数方法是:单位米看尺面上的注记,分米、厘米看尺面上的格数,毫米是估读。

3、实验数据及结果
水准测量记录表
实验四:水力学渗流电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1、了解渗流的水电比拟法试验原理。

2、熟悉整个试验操渗透流量。

作过程。

3、利用流网求渗流速度和渗透流量。

二、实验设备简图
三、实验数据
1、已知数据
(1)渗透系数k = 6×10-5cm/s
(2)上、下游水头差H = 50 cm
2、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
(1)数据记录(见附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

部分数据须同学们自己在所给的流网中读出,并将附表1补充完整)
(2)流网图(见附图1 流网图)
(3)计算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回答思考题
1、实验盘为何要求水平?
答:实验盘水平时,水均匀分布在盘中,即盘中各处水深一致。

这样,整个水体的电阻就是均匀的,对应的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土壤。

附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

9 8 7 6 5 4 3 2 1

线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坐

1 -4.8 14 -4.6 11.6 -4.6 -4.4 -4.3 12.4 0.
2 15 2.8 4.5 14.5 5 14.8
2 -9.6 12.7 -9.
3 9.2 -7.3 -4.3 0.8 6.2 1.5 9.3 5 7.2 11.2 10.2 12.8
3 -14.5 11 -14.1 5.6 -8.7 -4.9 -0.2 1.
4 3.4 4.7 8.9 11.
5 7.9 14.9 11.4
4 -19.8 9.4 -17.
5 2.9 -11.5 -5.8 0.3 -3.5 5.8 -1.1 12.2 14.9 4.9 19.
6 10
5 -24 8.4 -20.
6 0.
7 -14.3 -6.9 0.6 -8.
8 8 -7.7 15 20.
9 1.4 24.2 8.9
附图1 流网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