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一)α-萘酚反应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3、试剂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

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1%果糖溶液100 mL1%蔗糖溶液100 mL1%淀粉溶液100 mL%糠醛溶液100 mL浓硫酸 500 mL4、实验操作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

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1、原理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

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3、试剂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1%果糖溶液100 mL1%蔗糖溶液100 mL4、实验操作取3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 mL。

再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塞氏试剂5 mL,充分混合。

将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糖类的还原作用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糖类的还原性质;2、学习常用的鉴定糖类还原性的方法。

3、了解斐林氏、本尼迪克特试法检验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如葡萄糖)或酮基(如果糖)的单糖和某些二糖(如乳糖和麦芽糖)。

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Cu2+、Hg2+、Fe3+、Ag+等金属离子还原,而糖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

糖类的这种性质常被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三、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水浴锅电炉四、试剂1 斐林试剂甲液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溶液。

乙液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5 g/mL的溶液。

2 本尼迪克特试剂3 1%葡萄糖溶液100 mL4 1%果糖溶液100 mL5、1%蔗糖溶液100 mL五实验操作六思考题1、斐林氏、本尼迪克特试法检验糖的原理是什么2、试比较斐林氏、本尼迪克特试法的方法。

实验二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一、实验目的掌握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强酸可使糖类脱水生成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糖醛与蒽酮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该物质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

在10-100ug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这一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ug左右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做为微量测糖之用。

一般样品少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比较合适。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 .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电子顶载天平(3) 三角瓶: 50m1 X 1(4) 大试管: 9 支(5) 试管架,试管夹(6) 漏斗,漏斗架(7) 容量瓶: 50 m1 X 2(8) 刻度吸管: 1m1X3 , 2m1X1 , 5mlX1(9) 水浴锅2 .试剂(1) 葡萄糖标准液: l00ug/ml(2) 浓硫酸(3) 蒽酮试剂: 蒽酮溶于100ml浓 H2SO4中当日配制使用。

3 .材料小麦分蘖节(或者其它材料)。

四、操作步骤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起浸于沸水浴中,管口加盖玻璃球,以防蒸发。

自水浴重新煮沸起,准确煮沸l0min 取出,用流水冷却,室温放置 10min ,在 620 nm 波长下比色。

以标准葡萄糖含量(ug) 作横坐标,以吸光值作纵坐标,作出标准曲线。

2 .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将小麦分蘖节剪碎至 2mm 以下,准确称取 1g, 放入 50m1三角瓶中,加沸水25m1,在水浴中加盖煮沸10min ,冷却后过滤,滤液收集在50m1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吸取提取液2m1 ,置另一50m1 容量瓶中,以蒸馏水稀释定容,摇匀测定。

3 .测定吸取lml 已稀释的提取液于大试管中,加入蒽酮试剂,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制作。

比色波长 620nm ,记录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葡萄糖的含量(ug)。

查表所得糖含量(ug)×稀释倍数五、结果处理六、注意事项1 该显色反应非常灵敏,溶液中切勿混入纸屑及尘埃。

2 H2 SO4要用高纯度的。

3 不同糖类与蒽酮的显色有差异,稳定性也不同。

加热、比色时间应严格掌握。

七、思考题1蒽酮比色测定糖的原理是什么2 用水提取的糖类有哪些3 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应注意哪些事项4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是什么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实验三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粗脂肪提取的原理和测定方法。

2.?熟悉和掌握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的处理、定量转移、烘干、恒重等。

二实验原理本法为重量法,用脂肪溶剂将脂肪提出后进行称量。

该法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样品,通常将样品浸于脂肪溶剂,如乙醚或沸点为30-60度的石油醚,借助于索氏提取管进行循环抽提。

本法提取的脂溶性物质为脂肪类似物的混合物,其中含有脂肪,游离脂肪酸,磷脂,酯,固醇,芳香油,某些色素及有机酸等,因此,称为粗脂肪。

用该法测定样品含油量时,通常采用沸点低于60度的有机溶剂,此时,样品中结合状态的脂类(脂蛋白)不能直接提取出来,所以该法又称为游离脂类定量测定法。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 .仪器索式提取器,分析天平,烧杯,烘箱,干燥器,恒温水浴,脱脂棉,脱脂滤纸,镊子2 试剂和材料石油醚芝麻或者花生等油料种子。

四、实验步骤1.样品的准备将花生在80度烘箱内烘去水分,烘干时需避免过热,冷却后准确地称取1克左右放入研钵中研碎,再用滤纸将样品包裹好放入索氏提取管内。

注意勿使纸包内样品高于提取管的虹吸部分,研磨后的研钵应用滤纸擦净并将滤纸放入提取管内,用少量溶剂洗涤研钵,将溶剂倒入提取管中2.抽提洗净提取瓶于105度烘干至恒重,记下其重量。

装入石油醚达提取瓶容积的一半,连接提取器各部分,不能漏气(不能用凡士林或真空脂)。

加热提取:使石油醚每小时循环10-20次,约小时,用滤纸粗略判断脂肪是否提取完全。

蒸去石油醚,烘干至恒重。

3.称量计算粗脂肪%=脂肪重÷样品重×100%思考题1、索式提取法提取的为什么是粗脂肪2、做好本试验应注意哪些事项3、本实验装置磨口处为什么不能涂抹凡士林或真空脂实验四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2、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标准硫酸铵含量的测定,未知样品的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凯氏定氮法常用于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氮基酸等)的含氮量。

天然的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二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

此时程称之为“消化”。

但是,这个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反应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氮,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氨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铵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当量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当量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氮量。

滴定时用甲烯蓝和甲基红混合指示剂,其指示范围为,将NH4H2BO3的蓝色滴至原来H3BO3的蓝紫色即为终点。

本法适用范围毫克氮。

相对误差应小于2%。

三、材料、试剂与器具(一)材料人的血清或猪的血清(二)试剂1、浓硫酸(化学纯)2、30%氢氧化钠(分析纯)溶液3、%NaCl溶液4、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硫酸钾与硫酸铜(CuSO4、5H2O)以3:1(W/W)的配比混合研磨成粉末。

5、2%硼酸6、混合指示剂的配制:方法一:取50毫升%甲烯蓝无水醇溶液与200毫升%甲基红无水乙醇溶液混合配成,贮于棕色瓶备用,这种指示剂酸性时为紫色,碱性时为绿色,变色范围窄且灵敏。

方法二:%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0毫升与%甲基红乙醇溶液2毫升混和即成。

本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紫红色灰色绿色7. HCl8. 硼酸一指示剂混合液:取100毫升2%硼酸溶液,滴加混合指示剂贮备液,摇匀后溶液呈现紫红色即可。

(约加1毫升左右混合指示剂)9.标准硫酸铵溶液(毫克氮/毫升)(三)、器具1、? 凯氏烧瓶2、? 消化架3、? 吸量管(1毫升、2毫升)4、? 量筒(10毫升)5、? 凯氏定氮蒸馏装置6、? 微量滴定管(3毫升、5毫升,可读至毫升)7、? 锥形瓶(50-100毫升)8、? 容量瓶(50毫升)四、操作步骤(一)样品的处理血清样品:取人血(或猪血),放于离心管中,于冰箱中放置过液,次日离心除去凝血块,上层黄色透明清液即为血清。

准确吸取血清毫升加入%NaCl 毫升,仔细混匀备用。

固体样品:某一固体样品中的含氮量是100克该物质(干重中所含氮的克数)来表示(%)。

因此在定氮前,应将固体样品中的水份除掉。

一般样品干燥的温度都采用105℃,因为非游离的水都不能在100℃以下烘干。

在称量瓶中称入一定量的磨碎的样品,然后置105℃的烘箱内干燥4小时。

用坩埚将称量瓶放入干燥器内,待降至室温后称重,按上述操作继续烘干样品。

每干燥1小时后,称量一次,直到两次称量的数量不变,即达恒重。

(二)消化取2个50毫升的凯氏烧瓶,向第一号烧瓶内加2毫升稀释血清溶液(或4毫升核酸制品溶液,或200毫克固体粉末)。

注意,用吸量管直接将溶液(或用试管加入固体样品)加至烧瓶底部,切勿沾于瓶口或瓶颈上,向2号烧瓶加入2毫升水作空白对照。

在每个烧瓶内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约0.2克,浓硫酸3毫升,小瓷片两粒,摇匀。

将烧瓶约60度角固定在铁架上,每个瓶口放一小漏斗,在通风厨内的电炉上消化。

在消化开始时,应控制火力,不要使液体冲到瓶颈。

待瓶内水汽蒸完,硫酸开始分解并放出SO2白烟后,适当加强火力,继续消化,直至消化液呈透明绿色为止。

消化完毕,待烧瓶内容物冷却后,加蒸馏水10毫升(注意慢加,边加边摇)。

冷却后将瓶内容物转入50毫升的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洗烧瓶数次,溶液一并倒入容量瓶,最后定容至刻度摇匀,做上记号备用。

(三)蒸馏1、仪器的洗涤:仪器应先经一般洗涤,再经水蒸气洗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