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课论文学院:新联学院班级:姓名:***学号:1209172034浅论唐诗繁荣的原因摘要: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之作。
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而这只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从中我们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诗之所以在这时如此兴盛,这与当时社会的各种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音乐,绘画,舞蹈等都对唐诗的繁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还有唐人的生活态度,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他们创作出的诗歌的水准。
而唐代诗歌之所以流传之广缺少不了传唱者,他们使诗歌更多的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唐诗才能千百年来盛传不衰,才能历久弥新,在今天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唐诗;繁荣;统治者;文人;传播唐代诗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
要缔造出这样顶级的文学样式并不是任何朝代都可以的,需要鼎盛的外部环境,而唐代正符合了这样的条件。
正因为唐诗如此的成就,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学者专家去研究,唐诗研究队伍挤身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队伍中庞大的一支,对唐诗繁荣成因的研究便是基础,从中可反映出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精神对唐诗发展的影响,能更利于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唐代诗人的现实生活态度等。
而且唐诗不仅仅是文学艺术,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一千多年来,唐诗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并输注给后代诗人最丰富的精神养料,对今天新诗的创作与繁荣仍然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对唐诗繁荣原因等问题,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
我们要继承和研究唐诗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
我国的诗歌起源于上古时期,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乐府诗,再到建安文学、南北朝民歌,到了唐代,我国的古典诗歌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后世所考的唐诗大部分都收录在《全唐诗》,共计 900 卷,有二千二百二十九个诗人的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诗,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其中共收录了77位诗人共 311 首诗(也含唐诗三百首赏析),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诗数量之多,名家之众,质量之高,流传之广,影响之深,都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千年以来,传诵不已,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大唐盛世,经济、政治、文艺、宗教、文人创作的热情及对诗歌的推广等等都对唐诗的繁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就算是威如汉,强如元,都没有这样的成就,因为造成唐诗繁荣的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它们在唐代这个特定的时代相互柔和,才创造出如此辉煌灿烂的诗歌。
唐代诗星璀璨,名作辈出,诗风万端,流派纷呈,题材闳阔,内容丰富,诗体完美,古今皆备。
本文正是从唐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丰厚的文化积累,文人特性及诗歌传播这四方面来层层解析唐诗繁荣原因的。
一、强大的国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 1100 多万平方千米)。
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尤其得到发展,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一)在政治上1、由于统治者的重视,诗歌被推广。
皇帝的提倡开启了崇尚诗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尤甚往朝,唐玄宗更是自制新词,尤好乐章,编为乐府,在宫廷中演唱。
不仅如此,王室中的后宫佳丽,公主王孙,能言诗的也不在少数,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他们对诗歌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政治开明,广开言路,重视百姓,重视文人,因而基本上没有人心惶惶的“文字狱”,玄宗有《送贺知章归四明》,宣宗有《吊白居易》,甚至连犯了死罪的诗人照样为他们编集出版。
如此宽容,历代少有。
这就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许多束缚,诗歌体裁宽广,咏史诗,讽谕诗,直露且锋利非常,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
正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把官吏的享乐与百姓的苦难做了鲜明的对比,抨击朝廷腐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二首》)揭露了百姓生活的苦。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更是讽刺了玄宗不惜为了妃子劳民伤财。
而白居易更有政治讽谕诗《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为民请命的好作品。
如此诗歌并不在少数,唐代的许多诗人都有抨击时政的作品。
2、一系列政策的实行,为唐诗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唐代统治者在社会发展中解除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许多社会底层的人士有机会参与国家社稷,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因此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有为而发,有感而发,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
在唐代,上至宫廷秘闻,下至生活百景,大千世界无一不可入诗,而且诗中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使诗句更有感染力,流传千年仍鲜活如昔。
再者,作者除了文人,帝王将相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和尚尼姑”等等,无论身份贵贱,有感便可发,有诗便可诵。
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
唐承隋制,取消了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这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
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还有许多人向达官名流谒求进用,也用诗歌来表达。
如李白便是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后由友人推荐入朝。
另外,在唐代,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治理,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加大封赏,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
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
他们写诗或描绘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或描绘奇异的风土人情。
于是有了边塞诗派,丰富了唐诗体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二)在经济上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唐代交通发达,南北畅通无阻,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大好山河,激发诗情,写出了许多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
李白便有《游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唐代经济富裕,百官经常宴游,并互相唱和,蔚然成风。
在唐代,诗歌活动是高品质生活的表现。
凡庆典、饮宴、游览、欢会、送别等场合,都要有诗歌活动。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就曾记载了诗人郎士元和钱起的故事:“自丞相已下,出使作牧,二君无诗祖饯,时论鄙之。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官员外任,照例要举行宴会,照例要有人作诗送行,而为官员饯行的宴会一定要有当红的诗人参加,如果当红的诗人没有到场,那么这一活动就会黯然失色。
如“渭城朝雨浥青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便是有名的出使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又是一首送别诗。
安史之乱后,唐室中衰,内忧外患,虽国力,经济受到影响,但诗歌创作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又富创新。
这时的诗人大都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这又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素材,刺激了他们的文学创作灵感,郁结之情,借诗歌来表达,唐诗又多了抒发家愁国恨的内容。
杜甫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写了对朝廷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
二、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一)宗教自由在唐代,统治者深知宗教对国家的影响。
唐代以李姓为国姓,开国初为神话统治,便尊李耳为祖,奉道教为国教。
太宗时,僧人玄奘奉命西去求经,为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武周时,更是广建庙宇,大兴佛教。
如此一来,加上历代统治者对儒家的重视,儒,释,道三教并存,终形成了以儒家政治伦理为基础,佛道学说兼收并蓄的盛唐独特的统治思想体系,既巩固了统治,又促进了三者相互吸收,不断完善。
在这种氛围下,人们的宗教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也为诗歌创作扫除了许多障碍。
(二)与外族的交往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同邻国交往政策相对宽松,(这可能与唐朝统治者出身有关,高祖李渊的身上就有一半的鲜卑族血统)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在传统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对诗歌内容和风格都有积极影响和启发作用,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诗人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柳宗元的《冬雪》“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些诗句所写的内容都如画一般。
唐诗还形象地描述了公孙大娘舞剑,琵琶女弹琴,画家挥毫泼墨,宫女长袖歌舞等场面,用语言来表现音乐是很难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更是被推为写音乐经典诗句。
另外还有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更是直接描绘了绘画和音乐。
三、丰厚的文化积累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一方面有对以往文学艺术的继承,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变革和发展,这也是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