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1内科类1.1 呼吸系统用药药物通用名痰咳净片[ 成份]桔梗、远志、苦杏仁、甘草、五倍子、冰片等。
[功能与主治] 通窍通气、消炎镇咳、促进排痰。
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胸闷、咽喉炎、肺气肿等所引起得咳嗽多痰、气促气喘等症。
[用法与用量]含服:一次0、2g,一日3~6次。
[注意事项]不宜吞服,孕妇慎用。
[制剂规格] 含服剂:0、2g×24片/盒。
药物通用名固本咳喘片[ 成份]人参、川贝母、五味子、细辛、白芥子等。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制剂规格] 片剂:15片×3板/盒。
药物通用名恒制咳喘胶囊[ 成份]法半夏、红花、生姜、白芨、佛手、甘草、紫苏叶、薄荷、香橼、陈皮、红参、西洋参、砂仁、沉香、丁香、豆蔻、肉桂、赭石(煅)。
[功能与主治]镇痰化咳。
用于咳嗽痰饮、胸满痞闷及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
[制剂规格] 胶囊剂:0、25g×24粒/盒。
药物通用名桂龙咳喘宁胶囊[ 成份]桂枝、龙骨、半夏、黄连等。
[功能与主治]止咳化痰、降逆平喘。
用于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咳喘病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每次5粒,小孩1岁一粒,2岁二粒,3~7岁三粒,八岁以上按成人剂量服用,每日2~3次。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一月为一疗程,可连服1~2个疗程,以减少或防止复发。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酒、烟、猪肉与生冷食物。
[制剂规格]胶囊剂:0、3g×50粒/瓶。
药物通用名蛇胆川贝胶囊[ 成份]三蛇胆汁、川贝、半夏、枇杷叶、桔梗、薄荷等。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除痰。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1~2粒,每日2~3次。
[注意事项] 偶可引起药疹、急性喉头水肿。
对于风寒咳嗽、痰湿犯肺、身体素弱之咳嗽或久咳不已、大便溏泄得患者禁用。
[制剂规格]胶囊剂:12粒/盒。
药物通用名一清胶囊[ 成份] 大黄、黄芩等。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及化瘀止血作用。
用于热毒所致得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症。
还可用于热盛迫血妄行所致吐血、咯血、鼻血、大便潜血及痔疮出血等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出现腹泻时可酌情减量。
[制剂规格] 胶囊剂:0、5g×20/30粒/盒。
药物通用名感冒清胶囊[ 成份]南板蓝根、大青叶、金盏银盘、岗梅、山芝麻、穿心莲叶、对乙酰氨基酚、盐酸吗啉胍、马来酸氯苯那敏。
[功能与主治]本品性味苦寒,味苦,能降能泄。
性寒能清热泻火、泻火能清热解毒,并具抗病毒得功效。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1~2粒,小儿酌减,饭后用水送服。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器及高空作业等。
[制剂规格]胶囊剂:12粒/盒。
药物通用名藿香正气软胶囊[ 成份]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湿、理气与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性药疹,经停药或抗过敏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对小儿、妇女、老人及不饮酒得患者,常可引起酒样反应。
阴虚火旺者忌服;忌生冷油腻食物。
[制剂规格] 胶囊剂:450mg×10粒×3板/盒。
药物通用名小柴胡冲剂[ 成份]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甘草。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热,疏肝与胃。
用于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
对于感冒发热,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胆道感染等病,具有上述症状者均可服用。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20g,一日3次,儿童遵医嘱。
[注意事项]忌生冷辛辣食物。
上盛下虚或肝火偏盛者,用后若出现头晕目眩或齿龈出血等症状时不宜服用;阴虚吐血或肝胆上亢之高血压病者不宜用。
[制剂规格] 冲剂:10g×6袋/盒。
药物通用名抗病毒口服液[ 成份] 板蓝根、广藿香、石菖蒲、连翘、郁金、石膏、知母、生地、芦根等9味。
[功能与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温热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朱炎等病毒性感染疾患。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0ml,每日2~3次,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细菌感染得患者应加服其她治疗药物。
[制剂规格]口服液:10ml×10支/盒。
药物通用名板蓝根冲剂[ 成份]板蓝根。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
用于扁桃腺炎、腮腺炎、咽喉肿痛、防治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疹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10g,一日4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偶可引起溶血反应,偶见肾脏损害。
非实火热毒者忌服。
[制剂规格] 冲剂:10g×10包/袋。
药物通用名清热灵冲剂[ 成份]黄芩、连翘、大青叶、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炎。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炎等症。
[用法与用量]开水送服:一岁以内婴儿,一次1/3包(5g),幼儿及学龄前儿童1次2/3包(10g),一日三次,学龄期儿童及成人,一次一包(15g),一日3~4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偶有恶心、呕吐。
[制剂规格]冲剂:15g×6包/盒。
药物通用名清开灵颗粒剂[ 成份]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功能与主治]对多种温热病引起得高热不退、烦躁不安有清热解毒,定惊安神作用。
用于治疗外感(退热,消炎及提高免疫力);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对急性黄疸性肝炎疗效满意;治疗急性脑中风(缺血性与出血性),中风后遗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2粒,每日3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偶有寒颤、高热、药疹等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与抗过敏处理。
不适用于虚寒症。
[制剂规格]颗粒剂:3g×6包/盒。
药物通用名强力枇杷露药物异名安达平[ 成份]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
[功能与主治] 养阴敛肺、镇咳祛痰。
用于久咳劳嗽、支气管炎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ml(或1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制剂规格] 口服液剂:10ml×6支/盒或150ml/瓶。
药物通用名半夏露[ 成份] 半夏、枇杷叶、远志、紫菀、麻黄、甘草、浓橙皮酊、薄荷油、桔梗。
[功能与主治]止咳化痰。
用于咳嗽多痰、支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5ml,每日4次。
[注意事项]忌食油腻。
燥咳、干咳及热咳者禁用。
[制剂规格]露剂:168ml/瓶。
药物通用名复方鲜竹沥口服液药物异名祛痰灵[ 成份]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鲜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油。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及止咳。
用于痰热咳嗽,对急、慢性及老年性支气管炎等均有效。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20ml,每日2~3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偶有腹泻、过敏反应。
便溏者忌用。
[制剂规格] 口服液剂:10ml×10支/盒。
药物通用名双黄连口服液[ 成份]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与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解热,抗炎,抗菌及抗病毒。
用于病毒与细菌感染引起得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及感冒、病毒性流感引起得发热、咽痛、咳嗽与老年性哮喘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2支,每日2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偶有胃不适及恶心、过敏反应。
素体脾胃虚寒慎用或禁用。
[制剂规格]口服液剂:10ml×10支/盒。
药物通用名百合固金口服液[ 成份]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芍药(炒)、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
小儿酌减,疗程二周,可连用2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食欲不振者忌用。
[制剂规格] 口服规格:20ml×6支/盒。
药物通用名牛黄解毒片[ 成份] 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2片,每日2~3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偶见过敏反应、出血倾向、膀胱炎、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及成瘾等。
剂量过大及婴幼儿滥用可致中毒。
[制剂规格]片剂:12片/包。
药物通用名珍黄丸药物异名乐频清,乐频清珍黄丸[ 成份]牛黄、珍珠、三七、黄芩、猪胆水、冰片、薄荷油。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咽喉肿痛,实火上拔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肺热咯血,口舌糜烂生疮,外感风热,头痛目赤,急慢惊风,惊悸怔忡,热淋,衄血,血痢,跌打瘀血,内伤淤血,痈肿疼痛,诸毒疽疮,热疖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外用:取药粉用米醋或凉开水调成糊状敷患处。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患处破烂、出脓者不可外敷。
[制剂规格] 胶囊剂:0、2g×24粒/盒。
药物通用名瓜霜退热灵胶囊[ 成份] 西瓜霜、寒水石、石膏、玄参、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升麻、麝香、冰片、朱砂、沉香、甘草等15味。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开窍镇静。
用于热痛高烧,惊厥抽搐、咽喉肿痛、舌疔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4~6粒,每日4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本品不宜久服。
[制剂规格]胶囊剂:0、3g×20粒/盒。
药物通用名咳喘宁口服液药物异名先声咳喘宁[ 成份] 麻黄、杏仁、桔梗、百部、甘草等。
[功能与主治] 宣通肺气、止咳平喘。
主治久咳、痰喘见于痰热证侯者,症见咳嗽频作、咯痰色黄、喘促胸闷;常用于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引起得咳嗽、咯痰、气喘、胸闷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10ml,每日2次或遵医嘱。
[制剂规格]口服液剂:10ml×6支/盒。
药物通用名十味龙胆花颗粒剂[ 成份]龙胆花、烈香杜鹃、小檗皮等。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痰热壅肺所致得咳嗽、喘鸣、痰黄或兼发热、流涕、咽痛、口渴、尿黄、便干等症。
急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以上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送服。
[制剂规格] 颗粒剂:3g×6包/盒。
药物通用名蛇胆陈皮口服液[ 成份] 蛇胆汁、陈皮。
[功能与主治]顺气、止咳、化痰。
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引起得咳喘、痰多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10ml,每日3~4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制剂规格]口服液剂:10ml×6支/盒。
药物通用名祛痰止咳颗粒剂[ 成份] 党参、水半夏、紫花杜鹃、明矾、芫花(醋制)、甘遂(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