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试题(样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样题及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下列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属于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是(D)。

A 那烂陀B岳麓书院
C康斯坦丁堡帝国大学D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
2.《莫里尔法案》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高等学校直接为
社会服务职能的出现,该法案颁布的年份是( A )年。

A 1862
B 1762
C 1861
D 1772
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著名高校( B )的校训。

A 北京大学B(前)清华大学C南开大学D浙江大学4.在理性主义大学理念里,人永远是教育对象,追求知识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
的目的。

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B
A 杜威B纽曼C查理斯·范海斯)。

D詹姆士
5.高校教师借助学科、专业范围内的行业自律、同行交流的教学发展模式,称为( C)。

A 自我反思模式
C 群体自助互动模式B
D
专家指导模式
专家介入模式
6.学校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
的结构,属于(B)组织结构。

A 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
7.下列决策模式中,(B)不属于高校组织决策模式。

扁平制
A 行政主导模式
B 党政主导模式
C 学术主导模式
D 双重结合模式8.中国高校强调专业设置,( D )高校的专业意识淡薄,本科阶段没有严格的专业,代之以"主修领域 "。

A 俄罗斯
B 日本
C 香港
D 美国 (该阶段的通识教育的比重是100%)
9.( A )依据人的活动类型,将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实施认识活动的方法、激
发和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三个大类。

A 巴班斯基
B 布鲁姆
C 泰勒
D 施瓦布
10.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评定学生的发
展水平的教学评价是( D )。

A 定位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二、名词解释(每题10 分,共 20 分)
1、学习能力评价: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依据一定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对学生在
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做的评定和价值判断。

2、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和质相统一的概念,从量的角度来看,高
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就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50% 。

质的
变化,包含以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教育模式多样化,学术方向、课程设置、
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一系列的变化。

三、材料分析(每题20 分,共 40 分)
有三件事情是大学必须要做的:职业训练、整全的人(the whole man)的教化和科学研究。

因为大学以一身兼备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这三重身份。

人们曾经试图强迫大学在
这三种可能性之中选择其一。

他们曾经问过,我们到底要让大学做些什么。

经过考虑他们就
说,既然大学不能十全十美,那它不妨在这三种选择里面确定一个。

甚至有人建议,大学大
可以解体,而代之以三种专门类型的学校:职业训练的机构、可以容纳一批专职人员的普通
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话虽如此,但在大学的理念看来,这三个方面是却是三位一体的。

将一个方面从另外两个当中剥离出来,势必损害大学的精神实质,也必然殃及这个被剥离出
来的方面本身。

所有这三个方面都是一个活生生整体的必备要素。

倘若将他们割裂开来,大
学的精神就会枯萎凋敝。

(选自雅斯贝尔斯著《大学之理念》)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学精神内涵和特性的理解。

(以下答案为廖廖个人编辑,考试时不宜照抄,至少要改写段首段尾处)答:据上述材料,我的理解如下:
一、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是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共同
创造的精神财富。

大学理念更多的是表达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其办学主张。

每所大学都有理念,但并非都有精神。

2 大学精神源于大学理念。

3 大学理念又基于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是大学在长期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 , 并为师生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自我意识。

它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风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 , 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 , 又体现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

如1940 年汤用彤先生在致信北大校长胡适中所言: “大学之大, 在于精神之大 , 大学精神之于大学 , 犹如人之灵魂之于身体。

”人不可一日无魂, 大学亦不可一时无精神。

上述
二、
材料的内容核心是:“ 大学以一身兼备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这三重身份” 。

表明大学精神的内涵既包括研究与教学的结合,又包括研究与学习的统一。

也就是说,大学是真理得到系统的研究又得到传播的场所,所以研究与教学必须统一,唯有如此,真理可以变得深刻而彰显。

塑造“整全的人”,是促进学生精神生命成长之需要,它们的目标应该是塑造“整全的人”,实现一种最宽泛意义上的教育。

学生通过对真理的探索和研究,可以促进生命的成长。

学生认识到学术研究的意义,获得深刻的人生满足感,以塑造恰如其分的个体人性,促进个体人性的完美,使个体人性获得自由的发展。

研究与教学的统一有着丰富而
深刻的内涵。

研究与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只要大学想通过科学的途径去
寻求真理,研究就必然成为大学的基本任务。

又因为这一基本任务以传承为先决条件,所以
研究工作离不开教学,研究与教学必须统一在两者中科学研究是最重要的。

三、我认为,大学精神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大学精神的特性有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与个性。

发展性包括继承的发展和创新的发展,如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至
今仍为不少学者接受和理解,是一个较理想、完美的观念,就需要我们传承下去;一是从大
学精神文化的多元化性而言,是对这种多元的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并包;二是对学术自由
而言,对各种学术观点学术行为的兼容性并包;整合性一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之间的
整合:二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与实践层面文化元素的整合:三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
器物文化的整合;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有两种形成方式,一是自然生成,是文化自然现
,象,另一种是自觉追求,即文化自觉。

例如哈佛的求是崇真, 剑桥的严谨、自由 , 北大的包容
清华的严谨务实。

有一位学生,她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想过自己四年后的出路。

她觉得自己的性格挺外向的,不属于那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而且自己也很想进入一家较好的外资企业,做一名白领。

于是,大学四年,她一步步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专业课程较认真地对待,保持平时的成绩在优秀之列,并几次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鼓励。

由于想进入外企,这名同学重点强化了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能力:前两年认认真真地考完了四、六级之后,又去考了GMAT,还考出了高级口译证书,使得自己基本具备了用英语流畅交流的能力。

课余时间,参加班级、社团的一些活动,并利用暑假期间找了两个不错的外资公司实习,积累了一些待人接物的经验,并借此更加了解外企工作的特性和他们对于人才的一些要求,最终在大四时她如愿以偿地被一家外资银行聘用,成为了同学心目中的“牛人” 。

其实,她的成功并不意外,是她朝着目的
脚踏实地努力的结果,也是她合理规划意料中的结果。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高校教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工作。

答:上述材料说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占主导地位。

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发育已趋成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理念、提高自我素质等,对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尤为关键。

我个人认为学习指导要加强针对性,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及个性,指导因人而异,不采用单向灌输、说教式宣传,用富有教育意义的、
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此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加强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

如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并从职业素养的角度明确个人知识、能力和德育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了解职业生
涯规划的意义和内容,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修正大学学业计划和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2、能力目标:教师指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社会需要、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
涯规划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
导学生奋发向上,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论述题( 20 分,注意:二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结合实际,谈谈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工作的原则和重点。

--236 页
2、结合实际,谈谈高校课堂讲授教学法的优点与不足。

-204 及复习提纲表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