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枇杷栽培技术

枇杷栽培技术

琵琶栽培技术琵琶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品种。

优质的琵琶果大,核少,皮色橙红洁亮,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清热、润肺、止咳、健胃等功效。

近年来,优质的琵琶悄悄地进入了高档水果市场,不但售价高,销路也很大。

种植琵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栽培条件:1、温度:枇杷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进行经济栽培的年平均气温应在15~17℃,且无严寒天气。

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

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10℃以上花粉开始发芽,20℃左右花粉萌发最合适。

但气温或地温达30℃以上时,枝叶和根生长滞缓而不良,果实在采摘前7~15天遇上35℃的高温,很容易产生日灼伤害,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2、土壤:枇杷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广,一般土壤均能生长结果,但以含砂或石砾较多疏松土壤生长较好。

枇杷种植宜选择平整,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历年耕种的高产旱地,以土壤pH6.0为最适宜,选地必须考虑水源,保证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5月果园能灌溉,交通和运输方便。

不宜选用地势低平容易积水的土地。

种植前要全面深耕30cm以上。

3、栽植时间:有灌溉条件宜在2~3月份种植;没有灌溉条件的应在6月中旬(雨季初期)种植。

气候温暖,枇杷树生长快,种植密度宜为60~70株/亩,株行距密度为3m×4m或3m×3.5m,定植3年后可瓜果,一定年限后实行间伐,有利于管理和获得早期丰产。

4、种植方法:在种植前一年的9~10月份,趁土壤湿润开挖深60cm、口宽80cm、底宽70cm的定植坑,同时把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

每定植坑施入30kg 农家肥或糖泥、0.8kg钙镁磷肥作底肥,与表土混合后施入植穴,再将原底土全部回填。

回填工作必须在种植枇杷苗2个月前结束,以使基肥充分腐熟、填土沉实。

移栽苗应选无病虫、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嫁接口粗度要在lcm以上,接口愈合良好,接口以上45~50cm(最好是分枝的)。

种植时,苗株根颈部应以地面平齐,不能过深,应剪去部分叶片、嫩枝,以减少蒸发。

种植时让细土和根系充分接触,压实根部周围土壤,每株必须浇约20L定根水,待水渗下后再盖一层细土。

在离地面45—50cm处定干。

5、品种选择:一般枇杷品种依据果肉色泽和果形进行分类,按枇杷果肉色泽分类(1)黄肉品种群:果肉带有橙色,包括橙红、浓橙黄和淡橙黄。

果肉较紧密,风味浓,果皮较厚,生长强健,抗寒性强。

如黄肉北亚热带品种群,浙江大红袍,黄岩的洛阳青,安徽大红袍,光荣,夹脚等;黄肉南亚热带品种群,福建的解放钟、早钟6号和长红3号,四川成都的大五星等。

(2)白肉(白砂)品种群;果肉白色或淡黄色,不带有橙色。

肉质细嫩,汁多味甜。

香气浓郁,果皮较薄,不耐贮运。

树势生长较弱,抗寒性较差。

如浙江余杭的软条白沙,江苏吴县的白玉、照种,福建莆田的白梨等。

按枇杷果实形状分类(1)长形品种果实纵径明显大于横径,有椭圆形,长倒卵形和长梨形等。

这类品种果实中含种子较少,可食率较高。

如福建的解放钟、早钟6号、长红3号、浙江余杭的大夹脚、日本的茂木。

(2)圆形品种果实纵横径无显著差异,有圆形、扁圆形、短倒卵形等。

这类品种果实中含种子较多,可食率较低。

如浙江的大红袍、宝珠和软条白沙等。

二、幼苗管理1、幼苗:定植后第1年需施浓度为10%~30%的人粪尿3~4次;第2年每株施农家肥或腐熟糖泥15kg和复合肥0.8kg;注意防治病虫害,酸性土要施适量石灰,促进幼树茁壮成长。

幼树当年抽发的枝梢,选l枝作主干,留4~5枝培养为第l层主枝;主干生长距第l层主枝50cm摘心,促使萌发轮生枝培养第2层主枝3~4枝。

主干生长距第2层主枝50cm再摘心,促使萌发轮生枝培养第3层主枝3~4枝;主枝再生长到70cm时拉成水平枝并摘心,促进副主枝萌发,使树冠矮化。

经两年半的培养,分枝达到6~7级。

统一定干后,第一次抽发的枝梢为4~5个,培养为一级主枝,在每一主枝上抽发第一次梢3~4枝,形成第二副主枝,在每条副主枝上再抽发2~3个枝梢形成3级骨干枝,然后在骨干枝上培养结果枝组。

2、开花枝培育:枇杷以夏梢为开花、结果最基本的结果母枝,结果母枝的生长状态,包括长度、粗度、叶量和厚度等,与开花结果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培养良好的结果母枝是取得丰产稳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良好的结果母枝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长度: 一次梢长5-10cm,二次梢长12-19cm。

2)粗度:与开花结果的可靠性成正比,秋梢粗度适中(0.5cm),营养积累多,开花结果越可靠。

3)夏梢叶片生长正常,数量多,充分老熟。

结果母枝叶片面积与结果量成正比。

3、果树修剪:长江流域栽培的枇杷以夏剪最为适宜。

因为夏季气温高、雨水多,而此时的枇杷树已无生殖生长负担,发梢力强,夏剪推迟了枝梢抽发和停梢期,增强了树势,并能推迟花期,避开冻害。

夏剪是为了恢复树势,促生健壮的枝梢,为次年丰产打下基础。

夏剪应删除密生枝、衰弱枝、病虫枝、枯枝;短截徒长枝和部分多年生弯曲、衰弱枝组,删除或短截采果后的结果枝。

由于长江流域栽培的枇杷开花结果以夏梢为主,而成年树的夏梢,大多在摘果后,由果穗基部的隐芽抽发,且花芽分化属夏秋连续型,故夏剪最好在摘果后立即进行,8月底以前修剪完毕,使枇杷能在8月下旬至9月初抽发出整齐健壮的夏梢并尽早分化花芽。

这样的夏梢有90%以上能开花结果。

对枇杷进行夏剪,要根据不同植株、不同的树冠形状,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一是生长旺盛开花较多的植株,对已经采过果的结果枝应去弱留壮;对少数使树冠过于郁蔽的小枝组应进行回缩短截,并剪除病虫枝和枯枝,以增加树冠通透性。

二是对生长健壮但开花较少的植株,则可删去部分衰弱枝,并选取少数密生枝组进行回缩短截,使树冠外部增加通透性,内部增加绿叶层。

三是对生长衰弱但开花较多的植株,应把已采果的结果枝剪除;经春季回缩短截后萌发的新梢应留强去弱,使每个基枝上能保留1~2个新梢。

四是对生长衰弱且开花较少植株,则可将衰弱枝组回缩短截;经春季回缩短截后萌发的新梢应去弱留强,使树冠换上健壮枝梢。

五是对无花或基本无花的植株,则应在春季进行更新修剪,而不宜夏剪。

三、施肥管理1、幼年树施肥:刚种下的枇杷树苗不急于施肥。

在第一次新梢转绿后,并已抽生第二次嫩梢时,每株开始淋施0.2%的尿素,加上0.2%复合肥3-5kg,或用腐熟人粪尿或腐熟花生麸水肥淋施(1:20冲稀),有利枝梢的生长。

一年施5-6次,每两个月一次,采用勤施薄施,并以氮肥为主,配施磷肥、钾肥、钙肥和镁肥。

采用“一梢一肥”的施肥原则,即每次新梢萌发前施肥,在离主干30cm处,环状均匀撒施复合肥50g,促发健壮枝梢。

2、根外追肥: 在定植苗的第一次新梢转绿时,即可开始对叶片进行根外追肥,用0.2%的进口尿素加上0.2%磷酸二氢钾和8000倍的”叶面宝”或”喷施宝”等叶面微肥进行喷施,还可加入500倍的多菌灵一起喷施,可防病。

③施肥结果树施肥:一年施4次肥,分四个季节进行。

第一次(春季,春肥)在春梢抽生前幼果增大期(疏果后),即1月中旬施,促进春梢萌发和幼果增大,春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

这次施肥以速效肥为主,每株施复合肥250-350g(以4-6年生树计)。

第二次施肥,在幼果迅速增大期,施以速效肥,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产量和品质。

施肥量约占全年的10%,施速效肥,每株施复合肥100-150g。

也可采用根外追肥,对早钟6号枇杷来说,用0.2%的进口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在2月中旬和3月初分别喷两次,可促进果实增大。

据分析,枇杷果实含氮、磷、钾分别为0.89% 、0.81%和3.19%,说明枇杷果实需钾最多,氮、磷次之。

第三次(夏季,夏肥),在采果后和夏梢发生期,约在5-6月份。

主要是恢复树势,促进抽生健壮的夏梢,有利于花芽分化。

施速效肥结合迟效肥,施肥量约占全年的50%,每株施尿素150g和有机肥500g(以4-6年生树计)。

第四次施肥(秋季,秋肥)在花穗开始出现的9-10月份施,补充树体营养,提高植株抗寒能力,促使开花良好。

施肥量应占全年施肥量的10-20% 。

以有机肥(每株施5kg)为主,混合过磷酸钙或石灰施下,每株施1kg-1.5kg(以4-6年生树计)。

种植后第二年,枇杷根系已超过植穴范围,若不及时扩穴改土,会影响枇杷根系的生长发育。

丘陵山地果园,自定植后第2年开始深翻改土,每年于秋冬季秋梢转绿后进行,施绿肥,有机肥和石灰,每年轮换改土位置,力争2~3年内完成改土工作。

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地果园,采用培土、客土的方式加厚耕作层,每年进行一次。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平衡施肥。

投产枇杷园每年株施农家肥25kg和N、P、K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2kg。

9~10月花穗开始出现,施肥量要占全年施肥量20%~30%;疏果后,以复混肥为主配施钾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20%~30%;大量采果前后1周,以有机肥为主配施氮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40%~50%。

四、疏蕾、疏果、有产高产及套袋技术1、断根控水,保持园地干燥。

枇杷花芽分化要求温度较高、光照足、土壤较干燥的生态环境。

在低洼有水田种植的要注意开好排水沟,切忌渍水,以满足枇杷花芽分化生理分化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

在已开始抽发秋梢的果园,还要晾根断根、控水促花。

具体做法为:先将根颈四周30~50厘米的土挖开,露出粗根,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外30厘米深中耕一圈,切断大部分细根,限制秋梢生长,加速叶片转绿,增进地上部分的养分积累,以利花芽分化。

2、喷激素控梢促花。

枇杷幼树生长过旺,特别是解放钟,需要采取喷激素促花。

用多效唑每桶水(约28斤)加多效唑50~60克,尽量喷湿顶芽。

3、环割环剥。

对树势特别旺盛的树进行,深度以切穿树皮而不伤木质为度,环割圈数,骨干枝3~4圈,小枝1~2圈。

环剥宽度在0.2~0.4厘米之间,过后20~30天即可痊愈。

一般一株树环割、剥40~60%的枝,切忌枝枝采用,注意刀和伤口的消毒以防感染病害。

4、疏蕾:枇杷的花芽形成比较容易,在正常情况下,占花枝总枝量的80%以上。

在1株枇杷树上,花枝与营养枝应保持一定的比例,才有利于稳花、稳果。

如果花枝过多,营养枝过少,就会因营养枝制造的养分不能满足开花结果的需要,导致大量的落花落果。

在满树花的情况下,这种现象特别严重,甚至整穗花全部脱落,造成树体衰弱,形成大小年结果现象。

为保持正常花果发育,必须疏除多余花穗。

枇杷花期很长,全树开花需3个多月,枇杷同一花穗整个开花过程约需半个月至两个月时间。

疏穗时间在花穗用肉眼即能分辨主轴、支轴,花蕾正处在生长发育期为最好,即在花穗刚抽出,小花梗尚未分离时为最佳时间,这时疏穗能节省养分。

疏花穗时,一般宜疏去长结果母枝上的花穗,选留顶生的短结果母枝的花穗,因为这种花穗开花早、果大、早熟、品质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