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星枇杷种植技术枇杷属常绿果树,既可作经济栽培,又是山区绿化的首选树种。
枇杷果实既有丰富的营养,又具有止咳、化痰之养肺功效,据日本科学家研究,枇杷还有防癌的作用!枇杷果实的成熟季节,正直初夏的水果淡季,因而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但枇杷的栽培受冬季低温的限制,一般冬季极端最低温在-3度以下时就会开始出现冻害,并当其持续时间较长时就会引起大面积的冻害而严重减产!也正因为如此,枇杷在国际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因而枇杷也是我国水果业中能够冲击国际市场的首选品种!枇杷的叶片大而厚,且其叶背密被绒毛,因而病虫害相对较少,管理相对较易。
而采用矮化密植新技术栽培,第二年就有部分试花挂果,第三年有一定产量,第四、五年即可丰产,亩产值可高达4-8万元。
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是我们2003年开始正式选种后,从大量实生树中筛选出的优良单株"大五星":果圆形,橙红色,向阳面有锈斑,萼片大开,呈五星状而明显区别于其它闭萼的枇杷品种(如龙泉一号)而得名。
果肉厚(1CM),肉软而浓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3-15%,籽3-5粒。
在成都龙泉地区,5月上中旬成熟。
属目前国内的首选鲜食品种。
唯叶片抗叶斑病能力稍差,应加强肥水管理和病害防治。
且,采前遇雨,果与果梗的交界处,易裂口,并造成采前落果。
生产上都应加强防治!以使该优良鲜食品种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一、建园(一)枇杷对气候的要求:枇杷为亚热带常绿果树,一般地,凡年平均温度在12℃─15℃以上,冬季不低于-8℃,或此极端最低温的出现年率低于30%(如成都龙泉),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地区均可种植枇杷。
(二)园地的选择:首先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园,枇杷对土壤适应性很强,但仍以深厚肥沃,疏松透气,PH值在5─6.5左右的微酸性沙壤土为最好。
但在微碱性土壤上(如山区的微碱性石骨子土,PH=7.5-7.8)仍然生长正常而不黄化,表现出良好的抗性,这一特性明显优于梨、桃、李、柑橘等果树。
(三)土壤的改造:由于枇杷的根系分布浅,扩展力弱(一般不超过树冠滴水线),抗风力差,所以,我们必须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或壕沟压绿或大穴压绿,将苗木定植于沟上或大穴上(土层不足50厘米的应爆破改土),以后每年向外扩穴深翻压绿,以提高土壤透气性和肥力,引根深入土中,增强根系生长,扩大根群分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加抗风力。
对平地或粘性土,应每2行开40厘米宽,50─60厘米深的通沟排水。
(四)苗木定植1.栽植时间。
枇杷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温暖,在9月至次年3月均可定植,10月的秋雨季节栽种为最好。
2-3月份有春雨时,也可栽种。
2.苗木处理。
枇杷可不带土取苗,但挖前最好灌透水,以便挖取全根(远距离栽种时,此法优于带土苗)。
不带土的苗木,栽植前可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浸泡一下,浸泡苗木根系至嫁接口10厘米处。
枇杷叶大,蒸腾量大,挖苗时应剪去所有叶片的1/2─2/3,嫩梢叶片全部剪掉。
3.栽植密度。
对矮密早果园可按株行距1×3米(栽222株)和2×3米(亩栽111株)等方式栽植。
4.栽植方法。
栽植时应将根系均匀摆布,并用细泥巴填根,使所有根系都与细泥巴充分接触,以刚盖到根颈部为宜,露出嫁接口。
定植的厢面,应高于周围地面20-30厘米。
栽后浇透定根水,每株浇水20─25公斤(具体依土壤湿度而定),必须浇足浇透,这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关键。
待水透入土壤后,用薄膜覆盖树盘1平方米的范围,但一定要封严薄膜的边口,以真正保持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
栽后,应注意检查,土壤干燥时应浇水。
二、肥水管理枇杷为常绿果树,叶茂花繁,需肥较多。
应氮、磷、钾配合使用。
幼年树以氮磷肥为主,成年树则配合钾肥。
施肥时间必须结合枝梢生长而确定。
在成都龙泉地区,枇杷的枝梢一年有4次抽梢高峰,主要为:春梢(2─4月)、夏梢(5─6月)、秋梢(8─9月)、冬梢(11─12月),以春、夏、秋梢为主,尤以夏、秋梢生长最长。
从枇杷的整个物候期来看,5月份采果期及采果后的夏梢母枝的抽发期;7-8月份枇杷花芽的集中分化期;9-10月份花芽的外部形态表现期及初花期;11月盛花期;12-1月花后幼果形成期及越冬期;2-4月份幼果迅速膨大期。
龙泉地区的气候为:冬干春旱,并伴有冬季偶尔出现的零下低温霜冻;7-8月份的暴雨;9-10月的连绵秋雨。
而地下的施肥,必须为地上部的生长服务。
因此,在成都龙泉地区,枇杷的幼树和成年挂果树应进行如下的施肥:1、幼年树施肥采用薄施勤施的原则。
从栽植成活至萌芽时施第一次肥,只施清粪水即可。
此后,以速效氮肥加速效磷肥和清水粪为主,每次:萌芽时,施一次,展叶后再施一次。
定植第一年,每次亩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清水粪500公斤以上(按111株/亩计)。
以后根据树体长势,逐月增加。
定植第一年保证8次以上的肥水,一般当年生长量可达30-40分枝以上,次年即可进入试花挂果。
2、成年果园,一般每年需施三次肥:第一次,春季壮果肥。
2月上中旬施用,此时根系处于第一次生长高峰,便于吸收养分,主要作用促发春梢和增大果实。
由于春梢能成为当年的结果母枝和夏秋梢的基枝,因而此次施肥比较重要,以速效N、P、K复合肥为主,以促进幼果膨大。
每亩可施尿素(氮肥)25-50公斤,过磷酸钙(磷肥)50公斤,硫酸钾(钾肥)25公斤,人畜粪水(清粪水)4000-5000公斤。
第二次施夏梢肥,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采果后施用(晚熟品种采果前施)。
此时正值根系第二次生长高峰,主要恢复树势和促发夏梢,并促进7─8月的花芽分化。
由于夏梢抽生多而整齐,且当年多能形成结果母枝,促发夏梢是保证年年丰产的主要措施,因而,此次施肥量应大,以速效化肥结合有机肥施用。
一般亩施尿素50-80公斤,磷肥(过磷酸钙)50公斤,有机肥(清粪水)4000-5000公斤。
第三次施秋肥或花前肥,在9月─10月上旬,抽穗后开花前施用,主要促进开花良好,提高座果和增加防寒越冬能力,以迟效肥为主,亩施复合肥50公斤,有机肥(清粪水)2000-3000公斤。
成年树的施肥,应注意参考自身的树势情况来确定,如抽枝发叶的多少和叶片色彩的深浅,花、果的多少等,增加或减少用肥量,有针对性的进行施用。
三、土壤的深翻、排水与灌水及幼龄果园的间作幼龄果园,禁止在树盘1米的范围内间作,并应保持树盘土壤经常疏松透气。
可进行树盘的土壤覆盖。
幼年枇杷园行间可间作豆类作物和蔬菜、草莓等。
但以种植绿肥为最好,在4─6月将其割下盖于树盘内(应在绿肥产籽前)。
成年果园可全年用杂草或作物稿杆等覆盖树盘,在秋季施肥或扩穴改土时一并压入园中,既可培肥土壤,又可在夏季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温,有利于植株生长。
秋季可全园中耕一次,以10─20厘米深为宜,结合翻压有机肥冬季,最好是全园灌一次粪水后,进行地膜覆盖保湿,可有效防止幼果干旱,促进幼果膨大和增强抗冻性。
深翻扩穴改土。
对壕沟改土和大穴定植的果园应在秋季扩穴深翻压入杂草、稿杆、磷肥等。
应在3─5年内全园翻完。
有利于引导根系向下生长,增加吸肥能力。
为防伤根过多而削弱树势,可只在行间的一侧进行扩穴深翻压绿,2-3年后再进行另一侧。
并尽量做到少伤根系。
排水与灌水。
枇杷在果实成熟期间若降雨过多,易造成果实着色不良和裂果,因此在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
夏季暴雨和秋季的绵雨,易造成死树;湿度过大也不利于夏季(有暴雨地区)枇杷枝梢的停长成花,也应加强开沟排水。
春旱期间正值幼果发育时期(3─4月),应适当灌水。
而冬季干旱,正直枇杷谢花后的细胞分裂期,是决定果子大小的关键时期,因此更应保证整个冬季的土壤湿润!四、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枇杷密植园成败的关键,是最重要的一环技术。
(一)整形枇杷分枝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顶芽生长势强;腋芽小而不明显,生长势弱。
萌芽时的顶芽和附近几个腋芽抽生枝梢,而下部的腋芽,均成为隐芽,顶芽为中心枝向上延伸,腋芽则成为侧枝向四周扩展。
因此,枇杷中心干非常明显,树体表现为明显的层性,为了适应这一特性,密植园常采用小冠主干分层形(2×3米)和十字形(1×2-3米)。
其整形方式如下:1、小冠主干分层形:由主干分层形演变而来,该树形产量高,负荷大,适合株行距2×3米(亩栽111株)的枇杷密植园。
主干高30─40厘米,第一层3-4个主枝与中心干成60度─70度夹角,第二层2-3个主枝与中心干成45度夹角。
第三层2个主枝与中心干成30度夹角。
层间距80-100厘米。
3─4年完成整形,成形后树高2.5米左右,以后随着树年龄的增大应落头开心,减少主枝层数。
其整形方法为:选择30─40厘米的苗木定植,栽后不作任何修剪,待其抽生顶芽和侧芽(腋芽),顶芽任其自然向上生长,选留3-4个腋芽枝为第一层主枝,均匀分布在360度方向,使之与中心干成70度夹角(可用竹杆、绳索固定),其余枝梢在7月上、中旬枝梢停止生长时扭梢、环割、拉平以促进成花。
中心干第二次萌发的侧枝,若与第一层相距在100厘米以下,则进行扭梢;若分枝距第一层达100厘米时,则选作第二层主枝(2-3个),与中心干成50度─60度夹角,按同法选留第三层主枝,与第二层的层间距为70-80厘米(与中心成30度─45度夹角)。
等第三层主枝留好后,剪除中心干,其余枝除主枝顶芽任其生长外,其它侧枝及其背上枝均在7月中旬扭梢、环割、拉平促花。
注:A、各层主枝应保持较强的生长优势,树形未培养成功之前,各层主枝的顶芽不能让其开花结果;B、各层内,除主枝以外的枝条暂不宜去掉,应先行促花挂果后,再行回缩修剪,以获得早期产量,这是获得幼树早期产量的关键;C、各层主枝,在中心干上,应保持相互错落有致的分布,以利通风透光和促进枇杷树冠内外立体挂果。
2、Y字形即2主枝开心形。
此形通风透光好,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品质优良,见效快。
是生产大果高糖性果实的首选树形,适合密植果园。
适宜株距1米、行距2-3米,亩栽222-333株。
主要整形方法步骤为:第一年栽苗时按南北行向栽植,不要中心干,只选两个枝作主枝培养,分别斜向上伸向行间呈东南、西北方向,与行间呈45度夹角(当行距较大时,两主枝可垂直伸向行间)。
其余所有枝条全部作下垂状拉枝和扭枝,待结果后视空间大小而逐步回缩修剪去掉。
而以后的所有结果枝应重点摆在两大主枝上培养。
树体高度控制在2米左右。
对生产优质果时进行的疏果、套袋等操作,非常方便。
(二)修剪对幼年树(1─3年生,整形期间),一般不剪,让其多发枝梢。
同一层内,除让主枝保持预定角度生长外对其余枝梢均在7月新梢停止生长时对其拉平、扭梢及对个别旺枝环割。
所有从中心干上发出的未达选留层间距的非主枝,也应拉平和扭枝,促使早成花,对过密枝在第二、三年适当疏除即可。
成年树主要在春季和夏季进行两次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