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用能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2引用标准

3术语
引用 GB/T 23331—2012中的术语和定义。

能源: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能源管理体系:用能单位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能源方针并管理其用能活动。

用能单位:消耗能源的独立核算单位或其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

能源因素:在用能单位运营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影响的过程和环节。

重要能源因素:指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和环节。

能源方针: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宗旨和方向。

能源目标:用能单位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

能源指标:为实现部分或全部目标而设定的、量化的、可测量的绩效要求。

关键岗位: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用能设施、设备操作岗位。

能源管理基准:用能单位为评价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通过对历史数据收集与分析,确定的某一年(或某一时期)能耗指标、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管理标杆:用能单位参照比对的、同行业同类型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水平。

能源管理绩效: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能源管理方案:用能单位为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针对能源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4职责
4.1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重要能源因素的审核、批准。

4.2 各车间、部门负责本区域能源因素的识别与更新。

4.3 整车制造部负责对能源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能源因素,对能源因素和确定的重要能源因素进行汇总并更新。

5工作程序
5.1 能源因素的识别
5.1.1能源因素的识别范围
5.1.1.1对能源流转全过程分专业、分系统进行识别,并细化用能系统及过程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