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高高二期中语文试题

职高高二期中语文试题

职高高二期中语文试题一、选择题(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惆怅(chóu)贻误(dài )攫取(jué)稗官野史(bài)B.驿站(yì)缔造(dì)戎装(rónɡ)引吭高歌(hánɡ)C.陶冶(yě)拖沓(tà)俨然(yǎn)椎心痛恨(chuí)D.摇曳(yè)轶事(yì)唾弃(tuò)声势赫奕(hè)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哗众取宠等闲视之栩栩如生置之度外B.装腔作势有的放失一丝不苟大显生手C.盛气凌人因地制宜安然无恙心不在焉D.门当户对余音绕梁同病相怜闲情逸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当春节临近,外出打工的都要衣锦还乡。

B.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

D.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的这篇论文,见解深刻,富有创见性,文字运用也很_______。

②.农村能源短缺和不稳定供应,极大的____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行迹____而久未抓住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A. 精要限制秘密B. 精辟限制隐密C. 精辟局限神秘D. 精当制约诡秘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

B.学校团委号召广大青年团员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

C.几年前,在国内彩电严重滞销的情况下,长虹机器厂大度率先削价销售。

D.一大早,教室里十分热闹。

预备铃过后,教室里才比较安静下来。

6.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应聘者答道:“”A.我都写在简历上了,请领导仔细看一看。

B.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

C.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核,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

D.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

7.下列各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①我们班今天又来了一个新同学②我们班今天又新来了一个同学B.①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的朝阳之中②我们来到这朝阳的一片明朗的金黄色之中。

C.①这场两点钟开始的比赛将决定谁是冠军。

②这场决定冠军的比赛将在两点钟开始。

D.①他完全没有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

②他没有完全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

8.下列词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A.臆造杜撰谬误武断 B.丰富附会遭遇准确C.结果生动可靠作风 D.孤立伎俩晦涩教诲9.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B.说明书的写作形式可分为短文和条文式两种。

C.写作广告词只要主题鲜明,可以不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

D.演讲词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和特定的场合的,写作时应考虑适应对象和现场的问题。

10.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田田的叶子”中的”田田”,是用来形容荷叶圆圆的样子。

B.“贻笑大方”中的”大方”,是指有见识的内行人C.“哗众取宠”是指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搏得好感或拥护。

D.“不了了之”是指用不过问的办法把事情拖过去就算完结。

二、综合题。

(共9分)11、默写:(1)千呼万唤始出来,。

(2)今宵酒醒何处,。

(3),杨柳依依。

《采薇》12、请按照要求对下列句子进行改写。

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

要求:请将此句改写成表达强调祥林嫂步行百户却乞讨无果的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题(共19分)(一) ①简牍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在考古学理论中称作“含有文辞的遗物”,如在汉代,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凡诏书、文书、簿记、书信等等,皆书于简牍。

②我国简牍帛书自二十世纪以来相继大批出土和公布,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考古学家们把简牍帛书与殷墟甲骨,敦煌文书、清代故宫档案并称为我国最重要的四大古史资料。

③近年出土的长沙简牍,大致包括五类.其一为券书,其二为司法文书,其三为长沙郡民簿,其四为名刺、官刺,其五为帐簿类。

④我国历年出土并公布的简牍总数77538片。

其他各地零星出土的有些还在整理中,如湖南东汉勾栏遗址简牍、上海博物馆自香港购回的楚简等等。

⑤在国外也曾发现了一些“含有文辞的遗物”。

18世纪末,拿破仑帝国远征埃及,其部下在尼罗河流域发现了罗塞塔石碑。

石碑上的文字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释_了线索。

再比如,德国人发掘赫梯国的首都哈吐沙时,_了数千片公元前14世纪的泥板文书,捷克人赫罗兹尼释读并_了泥板上的赫梯文字,从而_了赫梯帝国的历史之谜。

13、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发现翻译提供揭开B.发现提供揭开翻译C.提供发现翻译揭开D.提供揭开发现翻译14、上文中和下面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段是现代书目的种类很多,按著录的范围,内容、方式来说有国家书目、馆藏书目、联合书目、专题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以及书目的书目等多种形式。

A.第①段 B.第③段C.第④段 D.第⑤段15.下列不属于“含有文辞的遗物”的一项是A.长沙简牍 B.哈吐沙泥板C.罗塞塔石碑D.赫梯文字(二)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6、以上两段文字描写了祝福的情景,寓意很深刻。

下列见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段描写,反映出鲁镇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揭示出人们迷信与落后。

B.两段描写,描绘了鲁镇人们迎接福神的热烈景象,表达穷苦人们摆脱命运,渴望光明的心情。

C.两段描写,反映出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当时人们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仍没变革。

D、两段描写,描绘出农村贫富对立的图景,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17、两段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分别是(4分):①段②段18、在②段的横线上,应填入恰当的一项是:A、一扫而光飞舞 B 、一笔勾销游荡C、一下笼罩缭绕 D 、一扫而空蹒跚四、文言文阅读(共12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业,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9. 下面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C.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 选出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业,而闻者彰(清楚)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深水)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辆)D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1.第二段可分几层()A.两层B.三层C.四层D.一层22.节选的这两段论证了什么观点:()A.学习的意义、作用B.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意义C.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D.学习的目标、方法五、作文(30分)34、一僧人在一次辩论中被驳倒,他百思不解,请方丈指出对方的破绽。

方丈笑而不答,随手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让他在不擦的前提下,把线变短,僧人束手无策。

于是方丈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线,原来的线就显行短了。

方丈说:“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

”请以“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4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