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谈考研的心态经验分享过来人谈考研必备的心态经验分享▶关键点一:恒心考研是一场知识、技能、心态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博弈。
没有秘诀和捷径,我们一旦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去迎接挑战。
路漫漫其修远,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许你会发现复习效果不佳,计划落实不到位等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难免会自怨自艾。
但是只要在别人坚持不下去的地方你勇敢的坚持了下来,那么就如龟兔赛跑乌龟靠不放弃的毅力赢得了胜利的果实一样,你必定会或多或少收获到你曾经用毅力赢得的胜利果实。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的竞争者是我们自身,战胜自己,你就是赢家。
▶关键点二:耐心无论哪一门学科,我们都应该掌握好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因为越是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越是容易成为命题点。
所以,在考研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用耐心去应对整个备考过程。
当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后,我们都会感到身心疲惫。
尤其到考研后期,我们甚至有时候会心理暗示自己这个知识点不那么重要,应该不会考到。
比如在今年的政治主观题题中涉及到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个知识点我当时在备考过程中并没有特别仔细去看到。
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学弟学妹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认真去复习,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关照都要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样不厌其烦,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
▶关键点三:信心考研是对每个考研学子来说的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那么站在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我适合考研吗?我能不能靠自己的毅力坚持下来?我想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就像很多前辈们所说的一样,你必须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考研。
如果你非常坚定你想有一天进入自己理想的高等学府学习深造,那么请相信:理想很重要,理想能让我们心中还存留一份希望和美好。
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这里所指的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最初的梦想。
▶关键点四:用心其实个人认为,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没有必要太在意他人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
而对我来说,当我发现学习效率特别低的时候我不会刻意勉强自己学习,我会选择和朋友出去聊聊天,或者给自己放个小假放松一下。
这样,至少会减轻我的疲惫感觉,接下来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复习效率。
所以,建议大家在考研的过程中不要拼时间,多提高复习效率,学习的时候真正能够用心去掌握并理解每个知识点这才是最关键的。
而不是看过几遍却不知道讲了些什么,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自己放松一下,等静下心来能真正用心学习再开始学习,愉快的去学习又何乐而不为呢?一、查看历年参考书目近年来专业课考试的命题方向都趋近于开放性,所以有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参考书目。
但是大家不要灰心,耐心的查找你所报专业近十年的大纲和参考书目,你可能会惊喜的发现,有的院校在几年前还是公布了这些信息的,虽然时效性已经不在,但是一些经典的书目一直都是每年的考点。
因此在保证经典的前提下,根据往年书目推测今年的参考书目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咨询报考专业研究生本科教材三、请教历年学长学姐复习用书当然最简单和靠谱的还是找到上一届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们问一下,看看他们都看了哪些书,听取他们的建议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经常上考研论坛看看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都有什么建议,相互讨论一下也会找到出路。
四、关注所报院系的导师论文、微博没有给固定专业书目的院校,其目的是希望考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下能够培养自己研究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那么,基于这个出发点,大家就要多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尤其是你所报院系的院长或导师的论文或是微博。
考研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主命题的,出题小组的`成员都是由这些导师组成,因此他们最近所研究的东西很可能会出现在明年的试卷上。
最后,要给大家提个醒,虽然现在的考试越来越开放式命题,但是大家也不要给自己罗列太多的参考书目,一般5~10本就足够了,不要为了开拓视野,培养开拓思维就浏览太多,不然到了后期会成为自己的压力。
专业课是个区别性很强的科目,不像公共课那样可以有共同的方法。
有的人考两门,有的人考一门,而且也根据学校的不同难度不一样。
如果你考的学校专业课很卡人的话,就必须提早准备了,专业课主要是两个武器:“参考书目”+“试卷”。
A大纲。
倘若学校比较好,能把大纲公布出来,那简直是太美好了,我就有幸找到了北理的专业课大纲。
但是大部分的学校没这么好,弄不到这个就算了。
B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是一定要有的,它既然指定了书目,出题不说百分百遵循,起码大致也以指定的书为蓝本。
你如果觉得自己很有信心用别的书,起码也要把参考书仔细看一遍,防止有些概念说法不一样,就算你说的是对的,人家老师非要按指定的参考书改卷,你若是因为这个丢了分,太亏了。
通常考本专业的,建议两本书在一起复习,找一本你熟悉的,和参考书目一起看,理解更深刻。
(我的专业课就一本书,考经济、管理的似乎很多本,道理应该差不多吧)C试卷。
有这个你才知道老师出题的重点和考察方向,可以在复习中把握方向,有的放矢,能减轻很多复习量,大大提高效率。
专业课什么时候复习只要你不考名校,7月份复习完全来得及,甚至很多人9月份10月份复习都会成功。
但是如果你一定要早些复习,那你必须做好准备,开始了就不要停下来。
3月份开始,每天至少要保持五个小时复习时间,7月份开始,正式进入复习状态,专业课先走马观花的看一遍,然后着手开始整理自己的要点笔记,进入11月份开始,要将大量的时间放到专业课和政治上。
考研专业课复习时间复习时间要因人而异,考生考研背景不同可能在专业课复习的启动时间与方案上会有一定的差别。
专业课复习计划考研专业课复习资料第一:指定参考书目,指定参考书目可以从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获得,这是一定要看的。
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根本就没有指定参考书,比如人大企业管理、北大生物化学、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等等,这些专业虽然没有具体的指定参考书目,但是参考教材还是有一定的范围,这些信息,考生可以找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在读研究生进行咨询。
第二:历年真题,历年真题考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这些并不是很难,难的是很多考生历年试题做了N遍也不知道正确与否,也就是说试题解析最关键。
通过真题学习到的不单纯的是那几道题目,关键是考生要通过真题把握专业课考核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标准答案答法。
第三:相关考核科目的笔记讲义,这些是指目标院校开设的与招生专业目录里考核科目相同的本科基础课程的讲义、笔记。
因为很多同学是跨校跨专业考研,没有机会来目标院校听课,所以笔记就弥足珍贵,尤其是命题老师或该研招单位学科带头人的课程讲义。
当然,有些学校开设的研究生阶段的相关课程也很是重要,有精力的同学可以参考学习。
第四:未来导师的论文,假如考生已经锁定了某个导师,那么这个导师的近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对考生的复习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即便是没有确定导师,该研究生招生单位具体学科相关教授的论文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为一般真题答案会跟这些论文里的学术观点密切相关。
当然,论文也不能全部都看,看看那些跟考试有关的论文即可。
第五:未来导师的专著,有的老师的专著可能不是指定参考教材,但是看一遍,掌握里面的某些学术观点,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这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完成的。
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法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考生要做的任务是,首先,弄清楚目标专业目标院校的新一年的招生专业目录,新一年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一般都会在每年的八月底,九月初出台。
看看有没有更改,看看是否新增或删减了某些科目、参考书籍,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基础复习。
这个阶段要做的是,对学校制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
这期间,考生要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
目标是对所考核科目建立一个宏观知识逻辑框架,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认识、理解即可。
不要怕时间长,关键在于全面。
第二阶段:强化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考生要做的任务是,首先,先勾勒出一份属于考生自己的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生可以根据三到五年的历年真题,采用从题目推到知识点的倒推法,在考生所用的参考书目上把所有曾经靠到的知识点全部标注一遍。
考生就不难发现,有一部份一次也没有被标注到,这就是非重点,可以在以后的复习中大大压缩花在它们上的时间,甚至不看;有的知识点被标注了很多遍,这就是重点,要强化记忆。
这样一来,考生就缩小了复习范围,掌握了考核要点,就勾勒出了一份属于考生自己的专业课考试大纲。
在这个基础上,考生要结合该大纲进行长达三个月左右的强化复习。
目标是将重要的知识点理解、记忆、掌握、应用。
在这个阶段,考生还得密切联系自己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老师,尽一切可能掌握各种考试相关信息,以利于全面复习。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
这是在考前四十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考生应该在强化复习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回顾了。
这个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考点意识,学会用标准的答题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
有时间的话,应当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