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综合练习题(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综合练习题(一)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综合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温度
C、密度
D、都不改变
2、一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1.5m
B、2.0m
C、2.5m
D、3.0m
3、下列四个实例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吹
C、将新鲜黄瓜装入塑料袋里
D、将新收的玉米摊开晾晒
4、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5、下列现象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A水面“断”枝 B、镜中花 C、林间光线 D、亭子的倒影
6、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
倒立放大的像。

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
B、10cm
C、16cm
D、20cm
7、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
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华
8、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45○,反射角为()
A、0○
B、30○
C、45○
D、90○
9、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C、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10、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

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人游泳使水___________而发声,鱼会被声音吓跑,这说明________能传播声音。

1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很大;我们能辨析不同人发出的声音,是由于他们的不同。

13、为了预防流感,有关部门要求各校师生进行“晨检”,即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

第13小题
14、蝙蝠通过向周围空间发射,然后接收从物体上反射的回波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捕捉食物;响尾蛇靠接收猎物向外辐射的来捕食.人类模仿动物的这些本领,研制出雷达。

15、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横线上.
⑴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⑵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⑶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16、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对光的_________,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___________形成水雾。

第16小题第17小题
17、如图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则小聪观察小猫光路的入射角是°,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

18、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第18小题
1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界面的方为玻璃(填“上”.“下”.“左”或“右”)。

20、如上右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不正确...
(填“A ”或“B ”)。

21、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 跑的成绩是8.0s ,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 m/s ;在4×100m 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

22、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则乙汽车 或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种情况)
23、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 ,但水比较特殊,温度低于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 。

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4、沿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测鱼群和暗礁,如果利用声呐发出超声波信号,8s 后接收到返回的信号。

请问:被探测物体与船的距离是多少米?(假设超声波信号在海水中的 传播速度为1500m/s )
25、0.9m 3
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大?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6、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为什么?
27、为什么正常视力的小明戴上爷爷的老花镜看到的东西都很模糊?
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28题6分,,29题6分,30题4分,31题8分,共24分)
28、根据要求作图:(每图2分,共6分)
⑴如下左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⑵请在下中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

⑶如下右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A
B

2
3
1

2
3 1
第19小题
第20小题
29、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所示的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两条注意事项。

、 。

3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 1上的平均速度为v 1,路程s 2上的平均速度为v 2,路程s 3上的平均速度为v 3.那么,v 1、v 2、v 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31、有一金属块,请你测出它的密度。

现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溢水杯、烧杯、水、细线。

(1)实验步骤:
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 线上,调节 使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乙所示, 金属块的质量是 g 。

c.用天平测量出 ,并将水注入溢水杯至满,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溢水杯中,使溢出的水流入烧杯,用天平测出 。

(2)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是 。

第29小题
甲 乙 第30小题
第31小题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综合练习题(一)答案
11、振动 液体 12、响度 音色
13、液体热胀冷缩 37.7 14、超声波 红外线
15、汽化 液化 升华 16、反射 液化 17、30 可逆的
18、凸 照相机 远离 19、OG 30 左 20、A B
21、6.25 相对静止
22、静止 向东行驶且速度比甲车慢 23、越小 4 大
三、计算题
24、6000m 25、1m 3 四、简答题
26、上层的先熟,因为高温的水蒸气上升,遇到上层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笼中的馒头先熟。

27、因为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

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28、图略 29、(1)冰 (2)吸热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烧杯中的水不宜过少或冰和蜡选取要适量等,(只要合理,即可给分) 30、(1)刻度尺和停表 (2)V=
t
s
(3)变速 (4)V 3>V 1>V 2
31、(1)平衡螺母 26g 空烧杯的质量m 1 烧杯很水的总质量m 2
(2)
1
226
m m ρ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