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 和
①宣扬国威;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联系; ③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④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哥 伦 布
①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 ②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 ③掠夺土地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
四、大家议一议 2、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影响相比,郑和下西洋产生 了什么影响?
西方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引 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 主义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 难。
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②哥伦布航海A途经的主要地点: 最远到达: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 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远到达美洲。
与哥伦布航海相比较,郑和 下西洋具有什么特点? 规模更大 时间更早 范围更广 航海技术更先进
三、动脑想一想 阅读P46-47页材料,解释这些材料表达了哪些不同的观点?
你对此感兴趣吗?
•郑和下西洋目的:炫耀明朝军事的强大和国家的 富强。
•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有损国家利益。
•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寻找黄金。
•指出了开辟新航路以及发现新大陆的世界意义,即为新 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欧洲封建社 会的崩溃。
四、大家议一议 1、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别是出于什么目的?
如果郑和当时发现了美洲,会对当时和 后来的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郑和的船队与哥伦布的船队在大洋 中相遇,会是什么情形?
教师寄语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我们不仅 要缅怀郑和,更要继承和弘扬郑和的 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和睦邻友好 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世界和 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 最近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在对大量历史资 料的考证中得出震惊世人的结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 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无独有偶,英国 皇家海军退役指挥官、业余历史学家、云南大学客座 教授暨云南省郑和研究会顾问加文· 孟席斯在《世界航 海图与郑和航海图的发现及其记录》的专题学术演讲 中,用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 率领的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 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2、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杨白劳’”。[郑和下西洋虽然 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 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 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一:同意。理由有:①动机不良:宣扬国威、寻找建文 帝、寻宝,②非商非外(外交)、不伦不类,③劳民伤财、 难以为继,④嘎然中止、坐失良机; 答案二:不同意。理由有:①敢为天下先,②举和平旗帜, 筑开放里程碑,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④移民海外、开发南洋 ⑤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⑥厚往薄来,造福亚非。
四、大家议一议 4、郑和为什么没有发现美洲?
可以从航海的动因、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多个角度思考。 郑和航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如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 的航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动因; 中国人崇尚和平,没有向海外掠夺财富的欲望,没有征服 新领土的野心; 从国内经济结构来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推 行重商政策,谋求海外扩张。 明朝推行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禁止私人外贸活动。 从参与者情况来看,西欧航海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订立 契约的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商 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郑和下西洋受命于帝 王,资金由国库拨支,社会基础狭窄。
5、东西方航海组织方面和任务对比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中国
皇帝特 遣船队
航海目的
扮演角色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外交使团
西方
私人航海 股份公司和 探险队 私人集资, 王室赞助
探险,寻 找新土地, 黄金
殖民者、 通商者、 海盗
五、自己画一画 分别绘制出郑和下西洋以及哥伦布航海的路线图。
训练巩固
郑和下西洋
时间: 次数:
中考考点: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目的、规模、 影响。
温故知新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崇祯帝 2、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 A.1368-1405 B.1405-1433 C.1423-1433 D.1433-1456 3、1553年侵占我国澳门的殖民者是: A.荷兰人 B.西班牙人 C.英国人 D.葡萄牙人 4、澳门正式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A.1997.7.1 B.1999.12.20 C.2000.1.1 5、1662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郑和 B.郑成功 C.刘铭传 D.邓世昌 6、清朝哪一年设置台湾府? 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A.1662年 B.1683年 C.1684年 D.1689年 7、简述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后果及认识。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 来,但是,它所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 朝造成巨大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大家议一议 3、你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禁止?为什么?
明王朝官员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劳民伤财,应该禁止; 另一种认为可以发扬国威,增加与海外联系,不 应该禁止。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拓展延伸
2、以史为鉴: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 比较,你得到了哪些历史的启示?这些历史的启示 对当前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 者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 于世界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1.要有危机意识。 2.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 自强不息的精神。 3.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 推广,才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 平大国的积极作用。„„
答案三: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郑和下 西洋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积极意义见答案二,消极意 义见答案一。
二、动手做一做 1、收集、整理、归纳有关郑和与哥伦布航海规模的材 料,填写下表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 “航空母舰” 宣扬国威,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促进 与亚非人民的往 来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1405-1433
七次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
时间:
1492年-1504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
次数:
影响:
四次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拓展延伸
1、有人说,“发现新大陆”是哥伦布个人的功劳,或者说 是西班牙这一个国家的历史贡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当时新航路的开辟已势在 必行,即使没有哥伦布和西班牙的探索,也会 有其他国家和别的航海家进行探险,并发现新 大陆。哥伦布发现美洲,并不是偶然事件,而 是由当时的许多客观条件所造成的,而哥伦布 则是根据这些客观条件第一个实现了这个伟大 任务的先行人物。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②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 丰盈,且目光短浅,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③统治者还害怕外商与 沿海人民往来会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
一、历史学家的评论
材料一: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 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二: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 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 ;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 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 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 1、思考:在纪念哥伦布航海50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材料二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从中告诉我 们一个什么道理?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在于寻找黄金;到了美洲后,对印第安人进 行殖民侵略,实行种族灭绝,所以拉丁美洲人民坚决反对。 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友谊使者,他在航海中不仅没有在沿途烧 杀抢掠,而且带去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等货物, 造福亚非,所以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缅怀。 正反例子比较充分表明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和侵略。
掠夺财富、屠杀印第安 人、毁灭印第安文明; 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联系 和交流。
A 1492年
1405-1433年 七次下西洋
①通过对比郑和航海图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填写以下内容。 郑和下西洋路经的主要地点: 福州、占城(今越南)、满剌加(今马
最远到达:
来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 和印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 阿拉伯半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