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特征第一节茶树形态特征人们要种好茶、制好茶、饮好茶、用好茶, 首先就要了解茶. 茶的性质,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理特性、生化特性、药理特性等, 都是人们认识和掌握茶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人们的需要, 最终达到“按我所需, 为我所用”。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茶树形态特征的认识,都用了比拟的方法,缺乏当代植物学性状的描述。
东晋•郭璞《尔雅注》载:“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仅说明了茶树是一种常绿灌木,而且是一种叶用植物。
唐•陆羽的《茶经》,对茶树形态特征的描述已较具体。
如“一之源”中载:“茶者……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由此可见,在近代植物学出现之前,我国对茶树性状已有一定的认识深度。
茶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组成的,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其根、茎、叶执行着养料及水分的吸收、运输、转化、合成和贮存等功能,称为营养器官。
其花、果实及种子完成开花结果至种子成熟的全部生殖过程,称为繁殖器官。
根茶树的根为轴状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
根系按其发根的部位和性状分为定根和不定根,它们均可发育成根系。
主根和侧根上分生的根称为定根。
而从茎、叶上产生位置不一定的根,统称为不定根。
由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茶苗所形成的根,就是不定根,其中往往有二三条发育粗壮,外表上类似主根,并具有直根系的形态。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最上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大,分根性强,但因离地面近,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小,分根性弱,因离地面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茎茎是联系茶树根与叶、花、果,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
茎和根所处的环境不同,在形态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
茶树幼茎十分柔软,着生茸毛,表皮呈青绿色,茎围直径从基部至顶端逐渐变细,随着新梢伸长,茎围逐渐增粗。
在茎上,叶着生的部位称节,两节间的部分称节间,间长度,因品种、树龄、栽培管理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在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长有芽,当叶片脱落后,在节上留有的痕迹称叶痕。
自然生长的茶树,主枝生长明显,侧枝生长受抑,分枝粗细悬殊,每年生长轮次又少,无法形成整齐密集的采摘面。
茶树枝干上的芽按其着生的位置,分为定芽和不定芽。
定芽又分顶芽和腋芽。
通常每一叶腋处只生一个,也有两个或几个芽同生在一个叶腋内。
根据芽的生理状态,分越冬芽(或休眠芽)、活动芽和休止芽。
越冬芽多在秋季形成,处于休眠状态。
新梢展叶多少,分一芽一叶梢、一芽二叶梢……,将其摘下即成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制茶鲜叶原料。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上,常将其组成比例或其重量,作为判断茶树生长势强弱和鲜叶原料老嫩的主要依据。
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的一芽二叶百芽重15~30克,一芽三叶的百芽重25~50克,大叶种茶树的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百芽重分别为30~60克和50~100克。
叶茶树叶片的可塑性最大,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就同一品种而言,叶片的形态特征(尤其是无性繁殖的茶树)还是比较一致的。
因此,在生产上,叶片大小、叶片色泽,以及叶片着生角度等,可作为鉴别品种和确定栽培技术的重要依据之一。
茶树属于不完全叶,有叶柄和叶片,但没有托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着生的状态依品种而异。
茶树叶片可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鳞片质地较硬,色泽黄绿或褐色,有保护幼芽和减少蒸腾失水等作用,当芽体膨大开展,鳞片就会很快脱落。
鱼叶因形如鱼鳞而得名,其侧脉隐而不显,叶缘全缘或前端有锯齿,叶尖圆钝或内凹,叶色黄绿,叶质厚而硬脆,一般每梢基部有1片鱼叶,也有多至2~3片或无鱼叶。
真叶的大小、色泽、厚度和形态各不相同,并因品种、季节、树龄、立地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叶片形状有椭圆形、披针形、卵形等。
叶片质量一般以厚度或比叶重表示,叶片厚度一般为0.2~0.5毫米,成熟叶为0.3~0.5毫米,细嫩叶为0.2~0.3毫米。
比叶重是指单位面积(平方厘米)上的鲜叶重(毫克)。
叶片上的茸毛是茶树叶片形态的又一特征。
茶树新梢上顶芽和嫩叶的背面均着生茸毛。
茸毛多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
但茸毛多少与品种、季节和生态环境有关。
在同一梢上,茸毛的分布以芽上最多,且密而长,其次为幼叶,再次为嫩叶;随着叶片成熟,茸毛渐稀短而逐渐脱落,一般至第四叶叶片上虽留有痕迹,但已无茸毛可见。
花、果实、种子茶树的花芽由当年生新梢上叶芽基部两侧的数个花原基分化而成。
茶花为两性花,微有芳香,色白,少数呈淡黄或粉红色。
花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五个部分组成,故属完全花。
茶树果实属于宿萼蒴果类型,果实通常有五室果、四室果、三室果、双室果和单室果等,它是山茶科植物的特征之一。
果实的形状与内含种子粒数有关,每果1粒的呈圆形,2粒的近长椭圆形,3粒的近三角形,4粒的近方形,5粒的近梅花形。
种子钝锥形,色泽:黑褐、棕褐、油黑等类型。
第二节茶树生物学特性(一)茶树的生育特点1、茶树的个体生育周期茶树的生命周期很长,从种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更新直到死亡,要经历数十年到数百年。
茶树幼苗在正常的培、剪、采控制下,经3~4年后,它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进入旺盛期。
茶树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势渐趋衰退,主要表现为树冠面上新梢节间缩短,芽叶变小。
枝干灰白光滑,着叶稀小,生机衰退,落花、落蕾增多,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茶树进入衰老期,人们利用其树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经自然或人为更新,仍可复壮,构成新的树冠。
2、茶树的年生育周期(1)茶树年生育周期的顺序性年初,当地上部生长休止时,根系生长却处于活跃状态;随着气温上升,茶芽开始萌动,芽叶生长逐渐旺盛,而地下根系生长又相对减弱。
在一年中,根系与芽叶有多次交替生长的现象。
(2)茶树体内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深秋与严冬季节,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时,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主要向下运输,部分供根系生长需要,部分贮藏于粗根和茎干中;春天,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茶芽萌动,茶树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运向腋芽部位,根、茎中的贮藏物质也迅速向芽梢运转,供新梢生长;当地上部花蕾盛发时,则供花蕾。
(3)茶树生长的周期性茶树生长的周期性主要表现在昼夜生长周期和季节生长周期。
在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的地区,这种生长周期性就愈显著。
春季白天快于晚上,夏季晚上快于白天。
我国大部分茶区,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全年有3次生长和休止,即:越冬芽萌发→第一次生长(春梢)(下旬/3月~上旬/5月)→休止→第二次生长(夏梢)(上旬/6月~上旬/7月)→休止→第三次生长(秋梢)→冬季休眠(中旬/7月~上旬/10月)但在人工采摘条件下,全年可萌发5~6轮新梢。
在四季温差不大的华南茶区,新梢虽也具轮性生长特征,但休止期并不明显。
茶树花果的生长发育,大部分茶区5~6月份开始出现花芽分化,9月中、下旬开始开花,10月进入盛花期,12月为终花期。
(二)茶树器官的生育特性在外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下,茶树各器官在一年中有节奏地进行着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
1、种子的萌发生长茶籽萌发进程:子叶吸水膨胀→种壳破裂→胚根显露→胚芽显露→幼苗出土→真叶展开→第一次生长休止。
2、根系的生长活动茶树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根系类型。
一般一、二年生的茶树,为典型的直根系,三年生侧根开始向四周发展,四、五年后侧根生长旺盛。
3、新梢的形成和生长新梢是由营养芽生长发育而成的,当新梢增粗成熟后即为茶树枝条。
它在一年内生育的过程为:枝条上越冬芽的分化、膨大→鳞片展→鱼叶展→真叶展→形成驻芽。
4、叶片的生长特点叶片是茶树生命中最活跃的营养器官,它具有行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功能,又是供人们采收的主要对象。
在正常情况下,叶片的寿命只有一年左右,茶树常绿是由于老叶逐渐脱落,新叶不断形成的缘故。
茶树叶片是最富可塑性的器官,很易受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实践中常以叶片的形状、色泽与大小等变化,作为确定品种优劣与采取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的依据。
例如,叶面隆起、叶色亮绿、芽与叶背白毫多、叶形大、叶质柔软等,可作为鉴定优良品种的特征;如果叶片绿色转暗、表面无蜡质光泽、强光下嫩叶下垂或叶缘卷曲,这是土壤干旱的征兆;若土壤水分适宜而叶片呈现黄绿色,则是土壤缺乏营养的表现。
5、花果的生育过程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
花芽由当年生新梢上腋芽处分化而成;由花芽发育到开花受精形成胚,最后形成果实与种子,繁衍后代。
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结实,可分两个阶段。
(1)花芽分化与花蕾形成阶段花芽分化期(6-7月)、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雄蕊形成期、雌蕊形成期。
(2)花蕾形成到种子成熟阶段包括三个过程:开花过程、受精过程、果实发育过程。
第三节茶树生理特性茶树生理特性是研究茶树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理的学科,它的内容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水分代谢、生长发育等。
归纳起来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就是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和形态转化(即器官形成)。
(一)茶树光合作用1、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规律成熟新梢中部叶片高于老梢;上午高于下午;春夏高于秋冬。
2、茶树光合产物的累积、运转与分配茶树叶片在生育初期光合能力极低,生长所需的养料和能量靠邻近老叶和根部供给;秋冬季光合产物的累积对来年春梢生长具有积极响。
3、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茶树光合作用的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光合的限制。
(1)光照;光照是决定茶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2)温度;在25℃以下时,光合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25~35℃为最适范围;35℃以上时,净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气温达39~42℃时,基本没有净光作用。
(3)水分;缺水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4)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因此,茶园力求通风透光,保证CO2供给,以利于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
(二)茶树的呼吸作用(1)叶的呼吸速率最高,根、茎则比较低。
衰老器官比年幼器官的呼吸要低,花蕾和花的呼吸强度明显高于幼果。
(2)新梢昼夜呼吸强度随季节而异,春夏高,秋冬低,且一般白天比夜间为高。
(3)茶树茎干的呼吸最盛的组织,是形成层及其附近组织,韧皮部次之,木质部最低。
(4)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温度,冬春低,夏秋高;水,缺水呼吸增强;气体成分,氧含量低,呼吸增加。
(5)内在因素:生长旺盛器官比生长慢和衰老器官强,生殖器官比营养器官强。
(三)茶树营养及生理营养是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茶树树势,鲜叶产量,成茶品质,都与营养密切相关。
茶树体内的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铁、镁、硫及其他微量元素(锰、锌、硼、铜、钼)是保证茶树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四)茶树水分生理在茶树生命活动中,水的生理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水是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②水是气体、盐类和其他溶质出入于细胞和从一器官到另一器官之间的溶剂;③水是光合作用和许多水解过程中的反应物;④水是保持植株膨胀状态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