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的压力管理

中学生的压力管理

中学生的压力管理及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一、中学生的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一)正确认识压力所谓压力,心理学把它解释为来源于外界、产生于内心的一种感觉。

即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如:工作负担过重、社会竞争激烈、失业危机、责任风险等等。

2.压力的作用•正性压力。

可以使个体产生一种愉快、满意的体验,具有挑战性,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进步。

•负性压力。

压力过重则可使个体产生一种不偷快、消极痛苦的体验,对人的行为具有阻碍性。

负性压力对人的影响:负性心理反应1、焦虑、紧张、迷惑或急噪2、感觉压抑3、退缩和抑郁4、厌烦和对工作不满5、注意力分散6、自信心不足7、习得性无望负性生理反应1、心率加快,血压升高2、肠胃失调,如溃疡3、容易疲劳4、经常头痛;5、肌肉紧张、疼痛6、睡眠质量差负性行为反应1、服药、去医院增加2、饮食过度3、冒险行为增加4、攻击性行为5、工作拖拉、效率低6、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3)压力是缺乏社会支持的结果高要求--低控制--低支持心理压力、生理疾病高要求--高控制--高支持增加学习、动机、技能的发展(4)压力是付出—回报不平衡的结果研究发现,高付出和低回报之间的不匹配是引起工作压力的最主要原因。

如有研究表明:10%—40%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由于付出—回报不平衡而产生压力;1/3的人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之下。

小结1、压力无处不在。

2、压力意味着与社会的要求不适应。

3、压力有负面作用但也有积极意义。

4、压力管理不是消除压力,而是减少负性压力的影响;1、认知调整策略•压力管理的关键:态度决定一切。

压力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评价起着核心的作用。

人们的评价方式及应对问题的方式影响着压力的发生与强度。

压力的产生取决于两次评价:在第一次评价中,个体考虑所面临情景事件对自己的重要性;在第二次评价中,个体考虑的是自己所具有的压力应对资源。

即面对压力,人们首先考虑“我是否遇到了麻烦”,然后考虑“我用什么办法应对”。

只有当个体正确、合理的认识压力并设法解决问题时,才能调动内部和外部的一切资源来解决问题,减轻压力。

认知理论又称为ABC理论。

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Ellis)提出的。

艾里斯认为影响个体心态的因素有三个,即:诱发个体心态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由此引发的个体的心态和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合理情绪理论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的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不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导致人们对事件发生错误的认识的背后,往往是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所致,艾里斯称其为非理性观念。

因此,改变不合理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观念,就会产生出积极的情绪反应。

该理论正是通过对引起不良情绪的非理性观念的纠正,来达到情绪改善的目的。

避免认知曲解和思维错误全或无的思维(绝对化)●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消极心理过滤(负性标签)●夸大化和缩小化●情绪化推理●应该和必需•●糟糕至极,又称为灾难化接纳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各科都好)•不盲目比较•对自己的成绩有正确的评价•对自己的期待有清楚的认识•对压力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和困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了。

2、情绪调节策略普通心理学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中国古代讲的七情六欲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

课堂练习:完成自己的情绪树每人在纸上画出自己一周的情绪树,并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在树上表达出来(本周你所体验到情绪)。

树的形状、装饰大家可以随意设计情绪的构成情绪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主观感受:主要是指情绪反映了个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以及满足的情况如何。

如果客观事物符合个体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没有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行为表现:指个体在产生某种情绪体验时,一般会伴随着身体各个部位动作、姿势的变化,即身体语言。

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心律、血压、呼吸乃至人的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人在焦虑状态下,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在愤怒状态下,则会面红耳赤等生理特征。

情绪的表现形式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语态表情(1)善于控制情绪✓克服怒气●愤怒是一种情绪的应激状态,会使人感到紧张、压抑甚至狂躁。

●从病理学上讲,人在发怒时,体内红细胞激增,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胃液分泌减少,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和胃溃疡,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猝死。

●致命杀手“生气水”:美国生理学家艾尔马的实验研究发现:人在愤怒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有紫色沉淀,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

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告诉对方你的感受、想法,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这些事情代表你心灵深处的价值观,对你的行为有重要影响)•设法理解、原谅他人(换位思考,同理心)•逃离现场,情绪转移•倾听(给对方解释的机会)•把愤怒的情绪释放出去•宽容当我很生气时,我会做……来平息怒火•宽容就是洞察•宽容就是忍耐•宽容就是忘却•宽容就是谅解•宽容就是洒脱控制焦虑焦虑是源于对事情的担忧而出现的一种紧张、焦躁、不安的情绪反应。

焦虑本身并非是一种情绪困扰,适度焦虑有益于个人潜能的开发。

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

考试焦虑的身心反应•肌肉紧张,手发抖•心跳加快,心慌•出汗•手足发冷•紧张、担忧•注意力无法集中考试焦虑是由考试引起的神经紧张状态,它对考试会产生以下影响:➢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发呆,看不进去;➢干扰原有知识的回忆过程--脑袋里空空如也;➢瓦解整个思维过程--平时拥有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及概括的能力在此时发挥不出来●焦虑应对:对自己不过分苛求,降低考试的心理预期目标●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进行自我对话●培养自信心●找人倾诉●学会自我安慰(酸葡萄式、甜柠檬式)●运用呼吸调节(腹式呼吸)把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考试;把它看成一种经历,会备加珍惜这段时光;把它看成唯一的一次机会,会加重考试的紧张情绪。

•自我对话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

•比如:“离考试越近,我越担心自己能力”。

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学习认真,虽不十分优秀,但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为这无端的担心而苦恼。

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它有百害无一利,它松懈我的斗志,转移我的注意目标,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将悔之晚矣。

再问:我该怎么办呢?自答:最要紧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要有条不紊的地组织复习,扎扎实实地做好考前准备。

通过这样自我对话,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培养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希尔顿是世界酒店大王,他的酒店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但他起家时仅有200美金。

是什么使他获得成功呢?希尔顿回答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自信”。

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

拿破仑说:“在我的学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一字眼。

”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自信心就是指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心态。

•很多成绩优秀在同学在考试中失利,他们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信心上。

自信心训练: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伸出左手,把左手的5个手指画下来2.在每个手指上写下考试中你的优势。

(包括你为考试所作的努力,你取得的进步,获得的提高等)。

3.完成下面未完成的语句:(1)我最有效的减压方式是-----(2)我最欣赏自己的一次考试成功是-----(3)我考试最有把握的科目是------(4)我最有进步的科目是-----(5)考前我准备最充分的是-----(6)我最自信的一点是-----获得自信心的方法:复习中的加法:每天都要问自己:“我又掌握了什么新的内容”“得到了什么新的启发”“有了什么新的收获”,不断获得成长的感觉,进步的感觉,保持积极的情绪;复习中的减法:即每天每科每课都及时总结“我又消灭了一个薄弱环节”“我又排除了一个隐患”。

使自己的弱势不断减少,信心不断增加。

•每天晚上睡觉前,对自己说:“我这一天过得很充实,我又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我每天都在进步,我真的挺了不起的……”反复说几遍,你会带着自信、满足和愉悦的心情进入梦乡。

•早晨起床时,你也可以自己说:“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经过休整我的精神抖擞,信心百倍,相信今天我会收获更多!加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考试准备,我相信自己!•我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丧失信心,让自己焦急、沮丧!•我现在的心情很愉快、很平静,这种感觉真好!•我觉得肌肉开始紧绷了,现在开始深呼吸、放松、慢慢放松——•光着急对考试是没有帮助的,只要冷静下来,分析原因,找出漏洞,问题就解决了。

•真好,这次考试又发现了不少问题,说明我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没有人可以打败我,我可以把握自己!•想到这些快乐的事情,感觉真好!(2)培养积极情绪在生活中没有100%良好的心态,要学会体味、感受、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包括平和、仁爱、快乐等情绪。

平和:平和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没有挂虑、难过等负性情绪的状况,是内心不受如何搅动的境界。

平和不是没有任何困难和压力的状态,而是一种内在的积极、健康的状态。

•仁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对物的友善、关怀与爱护的情感。

对一个经历了很多爱的人来说,爱是容易的。

但对于一个缺少爱的人来说,仁爱是困难的。

•快乐:快乐是由某种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满意而来,不是从经济富裕或优良环境中产生的。

•练习:列出一周内使你高兴的事情。

•交互抑制原理:人的大脑中两极情绪状态不可能同时存在,如放松和紧张不可能同时存在,痛苦和快乐也不可能同时存在。

其中一个处于兴奋状态,另外一个就会处于抑制状态。

•了解了这个原理,平时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痛苦的发生率就会降低;如果现在正处在痛苦当中,转移注意力就是让快乐区域兴奋起来,不高兴的时候尤其要让自己做平常能让自己高兴的事情。

虽然有时候显得有点勉强,但如果强迫自己慢慢做,快乐的兴奋就会慢慢占据大脑的主导情绪活动地位。

•每个人都有非常强大的自我调节、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被情绪淹没时,所有的心理能量都放在情绪上了,其他的功能便无能量。

如果我们在愤怒时去做一点平常能让自己高兴的事情,便能恢复平常所具备的能力。

快乐秘诀:•当快乐没有到来时期待快乐•当快乐到来时享受快乐•当快乐走后回味快乐我改变不了现实,但我可以改变态度。

我改变不了过去,但我可以改变现在。

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