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
主讲:刘昌雄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志士不忘在沟壑
“危机如纳税与死亡一样不可逃避”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文·芬克
“我们面临一个风险社会。
阶级社会的推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概括:我怕!”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一)公共危机的涵义及特点
⏹1、涵义: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公共危机的特点
⏹(1)突发性;
⏹(2)威胁性;
⏹(3)紧迫性;
⏹(4)公开性;
⏹(5)不确定性。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1、公共危机的分类
(1)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
2、公共危机的分级
⏹Ⅰ级(特别重大、红色)
⏹Ⅱ级(重大、橙色)
⏹Ⅲ级(较大、黄色)
⏹Ⅳ级(一般、蓝色)
3、公共危机的分期
⏹根据公共危机的社会危害可能造成的威胁、实际危害已经发生、危害逐步减弱和恢复,可将危机事件总体上划分为: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善后期
二、我国公共安全的现状
(一)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形势
1、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建国以来,自然灾害平均每年造成1.5至3.5亿人不同程度受灾,一万多人死亡,经济损失2000千亿元人民币。
其中,我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占全球的1/3,死亡人数近70万人,占全球的一半。
2、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3、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
4、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1993年,8700多起。
❖2005年,8.7万起。
❖2006年,9.4万起。
最近几年每年数万起。
❖2005年6月,安徽池州事件。
❖2005年8月6日,黄石事件。
❖2006年11月,四川广安事件。
❖2008年6月,贵州瓮安事件。
❖2008年7月,云南孟连事件。
(二)我国公共危机的成因
1、经济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2、行政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3、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化
4、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衡
5、生态环境破坏
6、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
归根结底:“天灾人祸”
(三)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律框架脆弱
2、综合协调机构缺乏
3、社会应对能力薄弱
4、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
5、专家咨询队伍薄弱
三、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
⏹(一)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1、公共危机的预警:
危机管理的主体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科学的估计和推断,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
墨菲定律告诫人们:
有可能出错的地方,终将会出错。
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你迟到,就是迟了;
东西越好,越不中用;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旦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排队时,另一排总是动得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得比较快了,你站得越久,越有可能站错了排。
2、危机爆发的信号
⏹震惊(不知所措、恐慌)
⏹信息不足
⏹事件在逐步升级(失去控制)
⏹来自外部质询增多
3、哪些情况容易发生危机
⏹对公众安全和广泛利益有重要影响的
⏹影响组织最高目标与利益的重大事件
⏹最常发生的
⏹组织的脆弱环节
⏹一次性机会与不可替代资源或不可重复的关键环节
4、制定预案
⏹教育与意识
⏹组建机构
⏹演习
⏹培训专业人员
开县发生井喷事故时,有些群众不是紧急向外跑,而是站在那里看热闹,感觉不舒服时,想跑已经跑不动了。
这个建在村庄周边的气井,并没有制订出现事故时如何应对、如何组织群众撤离的预案。
5、警报后的应急措施
◆三、四级警报后应急措施:
●启动应急预案
●责令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
●组织专家评估
●定时向社会公布信息
●及时发布危害警告、宣传应对常识、公布电话
◆一、二级警报后应急措施
⏹救援队伍进入待命状态
⏹调集物资、准备场所
⏹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
⏹确保公共设施的安全与运行
⏹及时发出建议与劝告
⏹转移、疏散、撤离
⏹关闭或者限制相关场所
(二)公共危机决策机制
(1)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和极不确定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3)事态发展可能会危及决策者的根本利益,且后果很难预料。
危机决策的原则
⏹权力集中原则
⏹结果优先原则
⏹短期目标优先原则
⏹强制原则
⏹勇于承担风险原则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
⏹迅速控制危险源
⏹立即抢修(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
⏹启用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物资
⏹组织公民(有特长)参加
⏹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供应
⏹严惩哄抬物价、哄抢财物
⏹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措施
⏹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等与燃料、燃气供应进行控制¡
⏹封锁有关场所、道路¡
⏹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
(三)公共危机资源配置保障机制
1、健全政府危机管理资源的整合机制
2、健全相应的财政预算与支付制度
3、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
“人民内部矛盾要靠人民币来解决”
“花钱买平安”
(四)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
⏹
⏹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机制(1)应急响应机制(2)新闻发布机制
(3)采访管理机制
(4)舆情跟踪和通报机制
(5)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6)分类处理新闻发布机制
2、应对媒体策略
(五)公共危机善后管理与评估机制
⏹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
——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建立独立调查制度
——危机后遗症的处理
——危机后的学习制度
——危机后的组织变革
⏹——气象部门没有把灾难性天气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提前预告;
⏹——电力公司没有制定高压线路自身加热除冰预案,致使许多线路被冻冰压断,并导致线塔倒塌;
⏹——公路缺少除雪、除冰设备,连汽车防滑链都不能提供,在坡道处没有助推设备;
⏹——铁路在停电事故发生后,内燃机车不能及时到位。
预售火车票没有考虑到风险因素,停运事故发生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告知并疏导旅客。
⏹——有的地区交通瘫痪后一味采取封路措施,未能及时采取警车带路引流的办法,替代运输线启用程度不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