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翻译断句 有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翻译断句 有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35900048】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融从其游学..游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恂奇.融才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殣.相望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灭无赀.之躯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圣贤不坠.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外出学习(2)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3)饿死的人(4)估量,引申为“高贵”(5)放弃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关键点:“据”“刎”“所以”、状语后置)(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关键点:“以为”“宜”“寝”“从”。

“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参考译文】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

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

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外出学习,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

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

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

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

”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

永初四年,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

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

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

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

景壮.玄意,署而遣之。

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

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

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

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

遂策罢。

岁余,拜.尚书令。

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

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

帝不从,而迁升侍中。

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

光和元年,迁太尉。

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穷案.其奸案:____________(2)景壮.玄意壮:____________(3)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厚:____________(4)冀为驰檄.救之檄:____________(5)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素:____________(6)岁余,拜.尚书令拜:____________(7)没.入财贿没:____________(8)复以疾.罢疾:____________【答案】(1)查究(2)意动用法,以……为壮,钦佩(3)推重(4)文书(5)平素,向来(6)授予官职(7)没收(8)疾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桥玄到达陈国后,全部抓捕羊昌的宾客,具体拷问贪污罪行。

(2)周景秉承梁冀意旨想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文书不为所动,拷问羊昌更急。

【参考译文】桥玄,字公祖,是梁国睢阳人。

当时豫州刺史周景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到了梁国,桥玄谒见周景,伏地陈述陈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任命他为部陈从事的官职,彻底查究羊昌的罪行。

周景钦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遣他到陈国去。

桥玄到达陈国后,全部抓捕羊昌的宾客,具体拷问贪污罪行。

羊昌向来为大将军梁冀所推重,梁冀急发文书救羊昌。

周景秉承梁冀意旨想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文书不为所动,拷问羊昌更急。

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桥玄从此出了名。

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升为司空,转任司徒。

桥玄素来与南阳太守陈球有矛盾,自己在三公之位后,便推荐陈球做廷尉。

桥玄认为国家正弱,自己考虑个人的能力无处所用,就称病上疏,援引国家出现的众多灾祸来弹劾自己。

于是被免职。

一年以后,被拜为尚书令。

当时太中大夫盖升与皇帝有旧恩,以前做南阳太守,贪污数亿以上。

桥玄奏请免去盖升之职并将他关押起来,没收其贿赂所得,皇帝不同意,反而提拔盖升为侍中。

桥玄称病免职,拜为光禄大夫。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

几个月后,又以病罢免,任命为太中大夫,回到家中就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敝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

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虽未必其人尽材而贤,而谙练者或二三十年,最少者亦且十余年。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B.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C.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D.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D[从语法结构来看,“上下相循”是主谓结构,相对完整,应断开,排除A、B两项;“当其势之偏重也”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不能断开,排除C项。

]【参考译文】我听说治理能够成功的原因,就像流水一样是自上而下的。

朝廷公正,用的官员就贤明;官员贤明,下面办事的胥吏就不敢做道德败坏的事。

革除流弊,是自下而上的,胥吏办事不枉曲法令,官员就不会做错事;官员不做错事,推而广之,朝廷里就不会有不好的政治措施了。

从上到下相互循环,那么从古至今的变化就都在其中了。

如果政治措施发生了偏移,即使是圣明的君主贤能的丞相也不能把它纠正过来,让政令施行的时候不那样犯错;如果能像那样上下循环地匡正政令,天下就不会得不到好的治理了。

过去天下人做官的方法是一样的,虽然这个人不一定非常有才干并且贤明,但是他熟悉政事有二三十年的经历,最少也要十多年。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35900052】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A[要注意分析句中的专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比如“至”,从前文分析,“至”是指军队到了夔州,由此判断“至”的主语是“师”,“至”后要停顿,故排除B、C 两项;再如“夺”,其宾语是“桥”,往前分析,“夺”没有主语,但有状语“先”,由此判断“先”的前面和“桥”的后面要停顿,故排除D项。

]【参考译文】当初,夔州有浮桥封锁长江,岸上设有三道栅栏,江两岸排列着炮具。

等到刘廷让的军队到达那里,距长江封锁三十里,下船从陆路前进,首先夺下这座桥,然后又牵船而上,攻占了夔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