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态语技能 分类教学叙事

体态语技能 分类教学叙事

体态语技能分类:教学叙事
体态语是通过目光、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方式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语言形式。

教师上课好比演员演戏,演戏不但要唱,而且要配以优美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才能吸引观众,教师上课也必须讲、演结合,声情并茂,才能感染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态语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补充、强化口语的教学信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交流,在无声中表达极为丰富、微妙的感情,还能够控制、调节学生的课堂行为,在不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下,向学生发出肯定、否定、期待和指导的暗示。

1、体态语技能的构成
体态语技能的构成:手势、表情、姿态、服饰
(1)手势
在课堂教学中,手势是体态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有极强的、极广泛的表达力。

从手势的功能而言,可以将教学手势分为四类。

象形手势:这类手势主要用来临摹事物或人物的形貌。

《中国石拱桥》一课中“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同样形状的弓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指示手势:它是用以向学生发指示,提要求或指明口语中所说的具体对象。

(百余老师听课,一女生声音小,教师便做了一个手势,她的音量一下子大了很多。

--------这位教师做了一个扭动电视机音量开关的手势,而这是我们规定的提高音量的暗号。

)情意手势:这种手势主要是用来表达教师的情感的。

(例如,当教师讲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无恶不作时,教师双手握拳,加上悲愤的语调和表情,表达教师的情感。


象征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象征某种意义,表达对事物的态度。

虽然手势含义比较抽象,但与口语恰当配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般来说,表达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意义时,手势多在肩部以上;表示憎恶、鄙夷、不悦的手势多在腰部以下;表示坦诚、平静、和气等中性意义的手势多在肩腹之间)
运用手势语表情达意,应当注意以下要求:
简练鲜明、自然适度、和谐协调。

克服不良手势:不良手势会对教学效果起副作用,应及时发现改正。

(例如:习惯性地搓手,两手一动一动的放在讲台上,经常抓耳挠腮等。

一般来说,表扬学生时手势宜稳重,批评学生时最好不用手势,特别不能对学生指指点点。

)(2)表情:面部表情是心灵的屏幕,是最集中表现教师情感的体态语,它是教师通过眼、眉、唇、等器官和面部肌肉的活动变化来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

教师的表情可分为两种:
一、常态基本表情
表现为和蔼可亲,热情开朗,常带微笑。

在课堂中这种表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创设和谐轻松的交际环境和学习氛围。

二、随机而变的表情
表现为与教学内容同步,随内容的变化而发生的喜、怒、哀、乐的变化;随教学流程的发展而发展,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宁静安详,时而凝神思虑,时而滑稽可笑,时而严肃不苟,时而故作糊涂。

这种表情的变化,使教学生动感人,使课堂充满活力,使知识变得浅显而有趣。

目光眼神:是表情的核心,教学中教师的目光要有神采,富于变化,用丰富精明的眼神
使口语表达更加生动传神。

同时教师要善于环视全班,捕捉到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表达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用眼神进行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

对认真学习的学生用眼神以示肯定;
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暗示赞许;
对胆怯不敢发言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
对违纪的学生则以凝视的目光予以制止。

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敢正视学生,视线老盯着天花板或讲台、黑板,这种不良倾向应着力予以克服,长此下去会使学生感到教师不成熟或心不在焉,影响对教师的信任感。

此外,教师的眼神黯淡无光会显出表情冷漠;频繁地变动视角、飘忽不定会显出心神不定,这些都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师生交流,应设法改进。

(3)姿态
姿态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态势和动作来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课堂上教师的姿态主要是指站姿与行姿。

站姿是课堂上的基本姿态。

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然式:两脚基本平行,相距与肩等宽;
二是前进式,两脚一前一后,相距适中。

但无论哪种站姿,都要求端庄自然,不呆板但叠不要太松懈。

以下几种站姿是不可取的:
1、弯腰曲背或略现佝偻状,表现出消沉的倾向,给人以压抑无力之感;
2、身子完全靠在讲台或趴在讲台上,表现出萎靡不振的神态,给人以有气无力,难以支持之感;
3、左右摇晃或两腿不停轮流抖动,表现出散漫不拘的态势,给人以傲慢或轻率之感;
4、脚踩在椅子上或讲台横档上,表现出不拘小节、随心所欲的样子,给人以轻浮不可信之感。

行姿是指教师在课堂走动的姿态。

一是在讲台周围适当的走动,有利于打破沉闷与单调的氛围,同时可使学生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

二是离开讲台,教师到学生中间走动,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显得更为亲切。

同时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控制学生活动,引起学生注意等。

教师在课堂中走动要注意:
1、要适当控制走动的频率。

教师不能老站在讲台上,也不能过于频繁地走动,频繁的走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乱学生的思维活动和造成学生情绪紧张。

2、要控走动的速度。

避免在课堂上步履匆匆或步伐沉重,尽量做到速度缓慢,不影响教学。

3、走动进应徐步而行,体态自然大方,不做新异突然的动作。

4、走动范围要注意均衡。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师接近,并认为是对他的关心。

因此教师走动应给予学生均等的接近机会,以免有的学生产生误解。

(4)服饰
作为人体包装的服装、饰口等与身体姿态是融为一体的,对教学有着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教师不同的外表修饰会给学生不同的信息感受。

教师的服饰仪表要求整洁自然、庄重协调、高雅大方,体现教育工作者的风貌,体现教师职业的特点。

体态语技能运用的注意事项
(1)注意体态语的协调统一
首先体态语是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的综合运用,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其次,教师体态语要与口语协调一致,在教学中以口语以主体辅之体态语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再者,体态语要与交流对象相适应。

例如,低年级的孩子应多采用情感性、形象性的体态语,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生动、自然,及人格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2)注意让学生明确体态语的含义
体态语不像口语那样规范易懂,其含义较模糊,传递的信息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教师在进行体态语时要注意力求动作简练利落,清晰鲜明,目的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3)注意纠正不良的无意识的体态语
口语大都是有意识发出的,而体态语往往在无意识中显露出来的,反映人的真实情感,甚至人们可以从某人的体态语中觉察出他的“言不由衷”的秘密。

因此教师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无意识的体态语,而有些无意识的体态语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不文明的。

例如,手沾唾液翻书,随地吐痰,习惯性的抹鼻涕,搔头皮,甩头发,卷袖口,紧张时手不停的相互搓弄或摆弄笔,用手擦黑板,用手拍桌打椅等,对于这些无意识的不良体态语应用及时察觉,予以纠正。

摘自:/s/blog_5f2cb3920100gx6v.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