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药物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滴注5%-10%葡萄糖500mL-1000mL,加入维生素C2g-4g、维生素B60.2g-0.4g、地塞米松5mg-10mg,可加速乙醇氧化。
静脉注射和滴注纳洛酮
0.4mg-0.8mg可拮抗乙醇作用。
H2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物可改善症状。
1.VC促乙醇氧化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抗氧化)性因为维生素有较强的还原作用,所以其在体内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如可清除氧、臭氧、二氧化氮、酒精、四氯化碳及抗癌药中的阿拉霉素等的自由基防止它们对心脏造成损伤。
维生素C作为体内水溶性的抗氧化剂,可与脂溶性抗氧化剂协同作用,能在防止脂类过氧化作用上起一定的作用。
2.纳洛酮缓解乙醇中毒
本品为阿片受体拮抗药,其作机制是竞争性拮抗阿片受体,但不产生吗啡样激动作用,但对丁丙诺啡只能部分拮抗。
对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无对抗作用。
临床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和昏迷,可迅速改善呼吸,使意识清醒。
有对抗阿片类的镇痛、心血管、胃肠道效应、缩瞳及内分泌效应。
本品还能解除麻醉前给药所引起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
可用于乙醇急性中毒及中毒性休克。
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使病人快速清醒。
3. 抗组胺药物(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缓解症状,镇静
能对抗或减弱组胺对血管、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降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减轻局部水肿,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消除过敏状态。
此外还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和轻度阿托品样解痉作用。
用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患,此外亦用于晕车、晕船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4.地塞米松抗炎,解除危重症状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其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比泼尼松更显著,而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抑制作用较强。
抗炎机制:
①减少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其作用。
GC减少致炎性的ILs、TNF-α、GM-CSF、IFN-γ等的基因转录,增加IL-1、IL-3及GM-CSF的mRNA降解,抑制IL-2受体的合成等各种机制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作用。
②抑制致炎介质的释放和作用。
GC诱导生成脂皮素-1,它能抑制磷脂酶A2(PLA2),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生成的前列腺素、白三烯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致炎症因子。
GC也抑制细胞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炎症细胞的粘附和浸润。
GC还诱导生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中性内肽酶,降解缓激肽等炎症介质。
诱导生成血管内皮素,抑制炎症介质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
GC提高血管对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也有利于拮抗炎症介质的作用。
③抑制可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转录,减少NO生成及其所致的炎症损伤
④GC还能诱导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及IL-1受体拮抗物的生成。
大剂量GC能稳定溶酶体膜,与抗炎作用有关。
作用:用于严重感染性炎症,凡症状凶险,伴有毒血症、休克等危重病人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短期加用GC类药,目的在于迅速减轻炎症损害,保护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也有助于减少要害部位炎症引起组织破坏和渗出粘连,减轻瘢痕形成和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所有药物均为静脉滴注,由于其缓解双硫仑反应,所以注射之后理应看到兔子心率减慢、血压回升,也有可能兔子对药物产生副反应,造成与预期不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