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手法感受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了解诗人:
鲍照——才子
三、读诗:
|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位才子的佳作。

1、学生自读
2、朗读、齐读
四、分析诗歌内容:
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愁”

鲍照这位才子有什么愁呢请你围绕“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愁什么
2、为何愁
3、愁的结果
1.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板书:鲍照——寒士)
问:如果你是鲍照,拥有这样的双重身份,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以意逆志)
生答:愤懑(怀才不遇)

师问:为什么诗人的感情基调会是愤懑的呢(启发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本诗)
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
作者信息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

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

心非木石岂无感反问句,情感达到高潮。

不敢言:无可奈何,诗人精神上极度矛盾的痛苦和忍辱负重。

4、总结全诗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
5、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6、师问: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
生答:,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五、对比阅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讨论陶渊明与鲍照面对同样的门阀制度不同的人生选择。

陶渊明——淡定,清高
鲍照——痛苦、无奈
参考名言: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史记.屈原列传》
学而优则仕。

——孔子
引导:如果你是他们,你将怎样选择,为什么
人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面对它们,你有选择的权利,你的选择将会决定你的人生方向。

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
鲍照
才子寒士
还才不遇的愤懑与愁苦
激昂抗争
悲愤难抑
无奈压抑
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