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原理4
第三章 斜透视
画面倾斜于基面,长、宽、高三个 方向各有灭点。适宜表现高耸的建筑 物、建筑群体鸟瞰和较高大的室内大 堂空间。 画面前倾——仰望,z轴方向灭点出 现在h-h线上方; 画面后倾——俯视,鸟瞰三点透视, z轴方向灭点出现在h-h线下方。 右图为四棱柱的仰望斜透视: 过S作水平视线分别平行于A1B1(ab)、 A1C1(ac),交画面于灭点Fx、Fy;过 S作铅垂视线交P于Fz。令点a落在基线 上,得到三个主向可见轮廓线的透视 方向。作视线的水平投影sb、sc与基 线相交得到B、C透视宽度,连接bpFz、 cpFz。作视线SA1与A°Fz相交于 A1°。连A1°Fx、 A1°Fy,从而完 成透视作图。
六、网格法及其应用
在基面上以某一单位长度为边长画网格,通过作出该方格网的透视, 借以解决建筑物的定位和度量问题。 网格法适用于绘制建筑群体的鸟瞰图或平面形状不规则的建筑物透 视图,以及室内设计中的平面布置透视图等。 1、一点透视网格
例:下图为某校总平面图,图中的建筑物用每格边长为10m的方格网定位。 当方格网的一组边平行于画面,即另一组边垂直于画面时,所形成的透 视网格即为一点透视网格。 在基线g-g上参照总平面图的分格数定出系列点。设定视高h画出视平 线h-h,定出心点,根据视距d在心点一侧定出距点D。由此完成该网格 的一点透视。
二、用建筑师法画四棱柱的斜透 视。
• 如图所示,因四棱柱的顶点A在 基线上,故其透视A°与A重合。 连接A°Fx、A°Fy,分别与 bpFz、cpFz交与B°、C°,作 A°Fz,得到四棱柱底面及三条 可见棱线的透视方向。 点A1°透视高度的量取,可通过 侧面投影中视线s″a1″与Pw的交点 ap,并将ap随Pw旋转后再作水平 直线求出。 最后过A1°作A1° B1°、 A1°C1°,加深可见轮廓即可。
完成网格透视后,将总平面中的建筑物“对号入座”,逐一绘出,即为 校区总平面图的基透视。 设建筑物A座高10m,B座高20m,C座高25m。由于本方格网单位长度 10m,故透视网格中,每格边长都代表10m。若将水平的一边旋转为竖直 线,其代表的长度保持不变。相继完成A、B、C座的透视高度。
2、两点透视网格 当方格网的两组边倾斜于画面 时,行成两点透视网格。 两点透视网格的绘制如图示: 在h-h上依次定出灭点和量点。 在g-g上按方格边长在原点O两 侧定出系列点,对应连接, 完成两点透视网格。 总平面图中的建筑物“对号入 座”,得到校区平面的基透 视。 透视高度的确定: 在g-g上任取一点a,过a竖真高 线 ,相应定出10m、20m、 25m三个点。 在h-h上任取一点F,过F分别 连真高线上各点。由此求出A、 B、C三座建筑物的透视高 度。————“集中真高线法”
一、视平线及画面上三个灭点位置的确定
——建筑师法画斜透视的关键是视平线和 灭点位置的确定。 如图所示,由于画面倾斜于基面,故h-h到 g-g的距离不再直接等于视高h,而与画 面对基面的倾角δ有关,可作图得出。图 中a″sp″之长即是。 当恰当的选择了画面、视点并画出建筑物的 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后,可过s分别作ab、 ac的平行线与视平线的水平投影相交得 到fx、fy。通过可在经旋转到正平面位 置后的视平线h-h上得到灭点Fx、Fy。 灭点Fz的确定如侧面投影所示,将fz随Pw旋 转到正平面的位置后,再作水平直线与 过站点s所作的竖直线相交便可求得。 在选择建筑物、画面和视点的相对位置时, 应尽量使如图所示的棱线AA1位于或紧靠 过s所作的竖直线上。这样L形建筑物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试画出它的鸟瞰斜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