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地和概括的反映。
人不仅能直接的感知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具体的特征,而且还能凭借人所特有的语言,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事物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这就是思维。
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意识的内涵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迷,不同角度的理解,意识是个多义词心理学的解释: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把意识作为心理的高级层次看待,认为意识是人类所独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是一种直觉。
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是一个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
它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意识活动的内容: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对由这些检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觉知意识的作用:意识指导人们进行选择意识具有巨大的能量-英国心理学家意识:我们在消解时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前意识:在于注意力的转移,曾被意识到而现在暂时不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那些不被个人所察觉的,被潜意识所排斥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意识犹如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面下那不知多厚·多深的部分。
”潜意识有无穷的力量—农夫救子的故事。
潜意识的力量是有意识力量的3万倍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节)弗洛伊德人物为这个神话已充分证明他的观念,即:潜意识的乱伦本能,和它所产生的对他情敌-父亲—的憎恨,乃是可见于男孩身上的观念。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心理底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他决定着人类全部意识的生活,甚至包括个人和整个名族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梦有什么意义?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精神现象,他把梦的解析与自由联想做精神分析过程中挖掘潜意识内容的两大基本技术。
弗洛伊德说:“睡觉的时候,我们脱去道德的外衣,而仅在早晨来临时再穿上它。
”白天为什么不做梦?白天之中,有个监督的因素控制住每一个人的心理,将某些永不被我们这个礼仪化的社会容忍的愿望和恐惧,尽力地锁在心理的潜意识部分里。
与梦境有关的因素:睡眠时躯体刺激,日间活动的残迹,潜意识的内容,过去经验和本能欲望构成梦的深层内容易受催眠者特征: 1 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2想象力丰富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者想象中的场景4依赖性强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6 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对催眠的解释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催眠反应了催眠师或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一般而言。
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经了解,知道催眠后发生什么。
在催眠中,他们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
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
做出他定定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
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睡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催眠的应用: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等方面。
感觉知觉的概念感觉:内涵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直接作用:是指感觉所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物体个别属性:是指感觉所反映的只是舞台某一方面的特性,而不是物体的整体和全貌。
意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信息,感觉保证了机体和环境的平衡,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理解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知觉的过程包括:对感觉刺激的过滤解释组织再认和理解。
知觉是一种积极的认识过程,运动成分在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担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情感过程:人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会对人对己对事对物有一定的态度(接受、拒绝等)并在内心产生相应的体验(愉快、厌恶等)这种态度体验是与情绪密切关联的成为情绪过程。
个人有自己的情绪世界,而这情绪世界就是由喜怒哀乐爱憎惧等常见的情感过程构成的。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据以规划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记忆的一般过程(一)记忆概念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
记忆中所保持的印象就是人的经验。
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
学习不等于记忆,但学习离不开记忆。
(二)记忆的分类按照记忆映象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记忆: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一般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运动记忆发展的最好,在脑中储存的数量最多。
2.逻辑记忆—一以词语为中介,以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
如概念、定理、公式、观点等。
3.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的映象比其他记忆的映象保持的时间更持久,甚至会终身不忘。
4.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
如掌握劳动、体育、舞蹈等技能。
按照信息处理的先后顺序,将记忆分为三阶段系统:1.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
这是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如果信息在感觉记忆中不做进一步的加工,那保存的时间极为有限。
如视觉映象的保存在一秒钟左右,听觉映象的保存在4~5秒钟左右。
2.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是个体对注意的信息加工和操作的过程。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一些,约在20秒左右。
典型例子是在记查电话号码。
3.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的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至数日、数周,数年,甚至终生都能保持的记忆,都叫都叫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的复述,都可以传输到长时记忆。
记忆术1.提纲记忆法.是把要交的材料列出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联想和扩展,比如一个历史事件,可以列出时间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结果、评价的提纲。
2.图表记忆法:是把知识整理成图表进行记忆。
图表经过学习者的加工整理,加上它结构简洁、重点突出、比较形象,因而容易记忆。
3.比较记忆法: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进行记忆。
比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特点。
4.归类记忆法:是把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归为一类进行记忆。
这种记忆运用了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的方法。
比如及英语单词,可以将单词归纳为人体、时间、住房等类。
5.形象联想法:是通过人为的联想,把无意义的材料和头脑中鲜明、生动、奇特的形象结合起来,以提高记忆效果。
比如小学生记忆汉语拼音是就常用具体的事物。
m像两个门等。
6.谐音记忆法:是把无意义的材料变成语言相近或相似的材料来记忆。
7.串字头记忆法:是把一句话压缩成一个字(一般是开头的字),在把这一个个字串成一句话或几句话。
8.歌诀记忆法:是把要记忆的材料编成歌诀来记忆。
歌诀精炼整齐,有节奏感和韵律,因而容易记忆。
1、遗忘及其表现:遗遗忘是对识记过去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或遗忘。
(1)遗忘和保持是相对的心理过程。
(2)遗忘的表现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暂时性的。
2.遗忘的规律遗忘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识记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材料的数量是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遗忘最多;(4)遗忘是不平等的,保持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趋稳定,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5)总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三、学习的一般过程1.学习广义:学习是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
狭义: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罗宾逊提倡的SQ3R学习法所谓的SQ3R学习法是纵览、提问、阅读、背诵和复习。
1.纵览指首先尽量弄清所读材料的目的。
可以仔细的阅读作者的序言或后记,查看目录和索引,阅读各章提要或小结,迅速浏览全书,以便了解全书的概要。
2.提问浏览准备细读的章节时,要反复琢磨其中的某些观点,并同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联系、相比较,及时记下所思考的问题。
3.阅读要求慢读,理解透彻,记住各章节繁荣大小标题,若无标题则自己概括写出。
4.背诵不是逐字逐句的复诵,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各章节的中心思想,对极其重要的内容则要背诵。
5.复习若是需要长期保留的材料必须反复复习。
根据相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最好作如下安排: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比如下课后将要点加以背诵,或者阅读后尽快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所学的内容。
第二次: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重读有关内容,将要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次:一星期后。
第四次:一个月后。
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并不是复习越多越好,超过100%的过度学习反而会引起疲劳、注意力分散甚至厌烦情绪等不良效果。
比如,当你识记一材料读六遍刚好能记住时,那么你最好再多读两三遍。
3、过度考试焦虑的危害①过度考试焦虑易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
②过度考试焦虑干扰回忆过程。
③过度考试焦虑对思维有瓦解作用。
④过度考试焦虑会危害考生的心理健康,仍继续考生的心理。
⑤考试焦虑所伴随的生理反应有害于机体健康,如会使考生神经衰弱、肠胃功能絮乱、免疫力下降等。
4、如何消除考试焦虑①认真复习,充分备考②增强考试自信心③形成考试的正确评价④学习必要的应试技能(三)气质类型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兼医生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出来关于体液形成气质的概念,并被后来的古代医学界逐渐简化成为四类,即胆汁型、多血型、粘液型、抑郁型。
1.胆汁型气质:思维非常灵活,但理解问题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
情绪体验非常强烈,很急,但能很快平息下来;在行动上总是生气勃勃,工作表现顽强而有力。
智慧敏捷,但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
说话直来直去,直率,但易翻脸,心急不所。
2.多血型气质:思维灵活,反应迅速,但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
情绪外漏,容易变化。
遇有不顺心的事很易哭泣,但稍加安慰,又可以破涕为笑。
敏捷好动,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表现的匆匆忙忙,显得毛糙。
3.粘液型气质:考虑问题细致,能够沉着而坚定的执行已采取的决定,但不容易改变旧习惯而适应新的环境,面部表情微弱,姿态举止缓慢而镇定。
注意力稳定,但不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死板;忍耐沉着,但有些生气不足。
4.抑郁性气质:情感生活比较单调,但他们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体验,并经久不息。
对事物反应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觉察和深刻体验一般人觉察不出来的事件。
在任何活动中很少表现自己,尽量摆脱出头露面的工作,但做起工作来都很认真细致,如果没有做好工作会感到很痛苦,不喜欢交际,显得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