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公共礼仪》
课程标准
XXXX职业学院
2014年3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二、课程目标 (3)
(一)总目标 (3)
(二)具体目标 (3)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3)
四、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9)
五、考核方案设计 (11)
六、实施建议 (11)
(一)教学建议 (11)
(二)教材选用建议 (12)
(三)考核评价建议 (1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2)
(五)说明 (13)
(一)课程性质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学生通过礼仪的学习,可以系统掌握现代礼仪,展现良好形象,提高自身修养。
在当今社会学习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礼仪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贴、关爱和尊重基础上的,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礼仪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会要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当我们成为组织里的一员的时候,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光代表着自己一个人的形象,还代表了整个组织的形象,想要在变化莫测的市场里应付自如,在竞争激烈的经济领域取得成功,就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熟悉和正确使用礼仪,以更好地树立和巩固个人与组织的良好形象。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从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高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自我发展的意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礼仪素养和礼仪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课程以一般社交场合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删减无应用性或应用性不强的内容。
以礼貌意识和交际能力为培养主线,从意识幻想——形象修饰——接人待物——礼宾次序安排——谈吐沟通应用技巧——职业礼仪知识拓展设计教学内容。
(一)总目标
通论理论、观摩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练习,牢固树立礼貌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以良好的个人风貌得体的和人进行沟通、交往。
(二)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首先掌握社交礼仪实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社交礼仪的理念和意识,认识各个礼仪活动的规律及规程。
能力目标:
熟悉一般社交礼仪行为的规范,具备社交礼仪实务接待和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与宾客有效的沟通。
素质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四、教学过程实施设计
以第二章第三节仪态美为例说明教学实施过程。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上课地点:时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
学生能够根据仪态美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站姿、走姿、蹲姿、坐姿。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熟悉个人礼仪仪态美的的仪态规范
2.掌握各个仪态的基本技巧
知识目标:
1.个人礼仪仪态美的基本要求
2.各个仪态的礼仪标准
素质目标:
在实践中正确的运用各种仪态,从而起到提高职业形象的目的。
任务与案例
任务:站姿、走姿、坐姿、蹲子
案例:引领客人入座
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各个姿态动作的礼仪要求标准
难点:各姿态礼仪标准的实施
解决方法:老师讲授、演示,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们分组练习。
参考资料:《形体礼仪》张玲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学过程
1.讲授站姿的基本要求。
时间分配2分钟
2.站姿的方法包括哪些?各站姿的动作要领。
时间3分钟
3.演示各种站姿,利用幻灯片播放各种站姿的图片,抽几位同学现场
演示。
时间10分钟
4.讲授走姿的动作要领和基本方法。
时间5分钟
5.演示走姿,通过多媒体播放男士、女士走路的姿态。
时间5分钟
6.抽几位同学现场演示并给与动作纠正。
时间6分钟
7.讲授蹲姿的基本动作要求。
时间2分钟。
8.蹲姿的方法包括哪些?讲授各种蹲姿的动作要领。
时间10分钟
9.演示各种蹲姿,利用幻灯片播放各种姿态图片,抽几位同学现场
演示各种蹲姿,并给与纠正姿态。
时间10分钟。
10.讲授坐姿的基本要求。
时间2分钟
11.坐姿的方法包括哪些?讲授各种坐姿的动作要领。
时间10分钟
12.演示各种坐姿,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坐姿图片。
时间6分钟
13.抽几位同学现场演示并纠正其姿态。
时间10分钟
14.设定场景,讲学生分成组,进行引领宾客入座的情景模拟。
时间
24分钟
五、考核方案设计
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学期评价=平时成绩50%+期末评价50%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教学体系共9个模块组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不同教学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训结合、边讲边练。
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结合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授;采用学生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感知训练、案例讨论、课堂观摩,讲练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课外实践:主要是实战训练,参见各种会议及接待服务活动、社区礼仪服务等,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服务接待能力。
自主学习拓展:用网络等教学资源,将教学重点及具体考核参照标准提高
给学生。
以课堂带动课外,让学生的课外学习有章可循,加强平时的实践训练,促进学生自学自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专业职业形象的塑造及礼仪素养的内化。
(二)建材选用建议
教材:
《实用礼仪大全》少恒编著当代世界出版社
《中外礼仪大全》宋薇著山东美术出版社
《形体礼仪》张玲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三)考核评价建议
1.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礼仪知识的
应用水平。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学期评价=平时成绩50%+期末评价50%
考勤:迟到、早退、旷课
过程评价:课堂参与程度;课堂训练;作业;课堂纪律;各项目测试成绩。
期末评价:期末笔试
(四)课程开发及利用建议
1.完善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实新内容。
2.丰富教学资料,编写系统的配套练习和学习资料。
3.在训练、实践中发现并搜集行之有效的新经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并创造条件、创设标准,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
4积极进行在职培训学习,扩展教师的知识广度和专业深度。
5.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课程资源建设;把有关电子教学资料放在课程网站上,实现学生与教师的网上互动。
(五)其他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为课时为32个学时,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