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1 2018年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根据提示填空:(5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万方多难起登临。

(杜甫《》)(3)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坚固,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对此发出感慨。

2.按要求选择。

(5分)(1)现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2分)A.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D.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古典诗文的审美通常停留于农耕时代的意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气、韵、境、味等均是中国人独特情趣的表现。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经验,以“诗评、文评”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只能做出相当有限的反应。

A.精美的意象,隽永的意境仍能酣畅淋漓的表达B.古典诗文的朦胧、雅致倒是十分贴切C.精致的古典诗文已显得力不从心D.再精美的诗文都已经失去言说的能力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有删节)(1)用坐标横轴表示诗的完美性,用纵轴表示重要性,确立一个坐标点,计算其所占面积,便可测算诗的伟大指数。

这种表述几近完美,将诗歌欣赏的感性沉迷转化为可资遵循的理性路径,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

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它回答不了如下问题:为什么在我们的生命经验里,诗歌会比视像更美,更能让读者悸动与心跳、更能感受美丽与哀愁、更能使人眷恋这世间红尘?(2)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

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1]行家眼中,这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感受语言的体温,也就够了。

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

(3)然而全世界的学术圈越来越迷恋于自我发明的一套言说方式,甚至将这种言说方式视作身份证明,尽管经不起推敲与追问。

[2]为了显示研究的科学性,一些学者用这些手段将读者绕得云里雾里后,得出一些不近人情且无聊透顶的结论。

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幸福公式、痛苦公式和各类不知所云的大学排行榜、发展指数。

学者们热衷于用图表、方程式、公式等数学语言对各种荒诞不经的学说进行华丽的包装,让那些乏善可陈甚至愚蠢的想法显得证据确凿。

(4)对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的迷恋折射出论文价值的真实来源。

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

在众多文体中,论文的优先地位得以彰显并逐渐巩固,科学研究范式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尊崇。

[3](5)“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深入人心。

崇尚科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怕的是将崇尚科学偷换成崇尚论文。

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任何领域要做出一点点小小的发现谈何容易?但在发表压力下,大量“精致的平庸”的论文被生产出来。

[4](6)更可怕的是将论文变成一种变相的控制技术。

但很不幸,本来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勇气与热情的论文正逐渐变成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

论文越来越八股,引论、本论、结论,对应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这是一套规训体系,别想另搞一套,谁敢不按这种套数写作?因此,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化产品,它操持着典型的工业化语言,其本质是为了顺应整个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从业者必须听话,配合流水线生产规则,主动阉割掉才情与灵气,不能有任何反抗标准化的冲动。

(7)过度重视论文,造就了一个空前无趣的时代。

在电子传媒逐步取代纸质媒体的今天,各种学术期刊还在逆市飘红,大量根本没发行量的学术期刊还活得异常滋润,中国学术界每年还要向SCI(核心期刊)“进贡”几十亿论文版面费。

学者们一方面忙着计算各种投入与收益,另一方面繁忙地出席各种名目的论坛和会议,在会上互选为大师,使整个乏味时代增添了不少娱乐色彩。

这样下去,只怕人们最后会分不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的区别。

3.第(1)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4.下列四个例子最适合放置在[1][2][3][4]处的顺序是()(3分)①明显的标志是,人文社会学往往被冠以人文社会科学之名,因为不加上“科学”两字,很难在学科分类日益细琐的现代知识体系里占据一席之地。

②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就曾发表过论证女子腰围大小与所生孩子性别关系的论文,作者用一串醒目的数据加上花样百出的图表,让评审专家们忘掉了生物学基本常识:生男生女由染色体决定。

③民国时期有教授讲诗,一堂课下来,只一首一首朗诵,顶多在精妙处停顿,连声感叹“好诗,好诗”。

④经济学者开玩笑说,你只要用几个复杂的模型作为论证方法,哪怕最终结论只是“中西部经济落后于东部沿海”这样的常识,也会有不少杂志愿意刊布你的成果。

A.③②①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标题中的“文化乡愁”是指作者希望学术研究恢复“妙悟”的方式。

B.作者认为用“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反而是不科学的。

C.作者认为学术界迷恋运用数据、图表、公式的论文是学术控制的一种表现。

D.作者反思了“五四”时期的“科学”观念,认为当时提倡科学是错误的。

6.分析第(7)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7.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5分)234 我妈第一次来阿勒泰时,一进到我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房间的30瓦灯泡拧下来,统统换成她带来的15瓦的。

第二件事是帮我灭蟑螂。

那时我不敢杀生,后果便是整幢楼的邻居都跟着遭殃。

我妈烧了满满一壶开水,往暖气片后面猛浇。

黑压压的蟑螂爆炸一般四面逃窜,更多的被沸水冲得满地都是。

接下来的行程内容是逛街。

乡下人难得进一次城,她列了长长的清单。

然而什么都嫌贵。

最后只买了些蔬菜。

菜哪儿没卖的?但是阿勒泰的菜比富蕴县的便宜。

还买了几株带根的花苗。

天寒地冻的,她担心中途倒车的时候花苗被冻坏,便将它们小心地塞进一个暖瓶里,轻轻旋上盖子。

她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呆一天。

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

每次她走后,好像家里撤走了一支部队。

走之前,她把她买的宝贝花慷慨地分了我一支。

我家没有花盆,她拾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

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

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

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见证了她曾到来。

而我,我最擅长离别。

迄今为止,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

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

最后的时间里,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

那时,我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

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

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我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

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陌生。

甚至微微尴尬。

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

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这时,车发动了。

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

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

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

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

高峰期堵车。

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

我一直看着这辆车。

我好恨它的平凡。

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

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

但终于没有。

8.简析文中画线句“像是被各种包劫持的人”的表达效果。

(3分)9.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文字包含多次转折的意味。

请对此进行分析。

(4分)10.文章结尾“但终于没有”独立成章,请分析其作用。

(4分)11.“到来”和“离别”一详一略,请对此赏析。

(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

(8分)念奴娇①黄庭坚(北宋)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④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

②金荷:金质酒杯,状如莲花。

③醽醁(línglù):酒名。

④老子:老夫。

12.文本划线处填入的正确一项是()(2分)A诗词 B散曲 C豪放词 D长短句。

13.能表现作者处逆境不屈的句子是()(2分)A.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B.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C.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D.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14.上阕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月色的?(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鲁云谷传张岱(明)○1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肆后精舍半间,虚窗晶沁,绿树浓阴,时花稠杂。

窗下短墙,列盆池小景,木石点缀,笔笔皆云林、大痴。

墙外草木奇葩,绣错如锦。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

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然云谷亦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5睐,受人一钱。

○2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

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

而尤喜以涧箫和人度曲。

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3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

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

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

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

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4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⑤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⑥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

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

”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注】①岐黄:指医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