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上海分类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18年上海分类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答案
B
解析

海地地震有8名遇难中国公民,他们是执行维和任务的维和警察。中国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 际法义务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经济外交和 不结盟外交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上海合作组织的了解。根据所学,上海合作组织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机制,最初是中国、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后来加入乌兹别克斯坦。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 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信秩序具有 重要现实意义。上海合作组织不涉及政治一体化。因此答案为B。
答案
D
解析

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 从中可以看出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中国独立自主 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答案
(22分) (1)①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经济的迅猛发展;(2分) ②政治上,英、法、美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2分) ③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西方思想的解放;(2 分)[来源:] ④科技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兴起,为西方发展注入了动力。(2分) (2)变化: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2分) 原因: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分) ②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战后西欧、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 事大国。(2分) ③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2分) (3)第一,中国仍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性国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还有
答案
B
解析
中美两国举行战略经济对话是由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对话取得积极成果是由于两国有其共 同利益,存在合作的基础;虽然两国有共同利益,但两国间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对立;中美两国在建立国家新秩序问题上存在 分歧,中国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力量。
“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 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说这段话主要基于A、越南战争结束B、中苏关系恶化C、美 国实力下降D、中日正式建交
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欲访华,回顾中日关系,从下图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A、结束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建立了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B、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
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C、中日文化同出一脉D、美国与中国关系改善带动中日关系发展
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多边外交的理解。根据所学,多边外交涉及多个国家,要求参与各方求同存异,控制相互间的矛盾冲突,做 出相应的妥协和让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体现,多边外交使中国更好 地融入了国际社会,增进了国际合作,一方面推动了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 此答案为B。
答案
A
解析

2007年5月22—23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在增强和深化双边经济关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 果。这体现了 ①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中美两国存在合作的基础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中美是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力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新时期外交的了解。此题是典型的组合类选择题,做类似题目主要依靠排除法。③说法是错误的,中国现在 仍然是发展中国家;④是说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而材料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不是地区性的,可以排除。因 此答案为C。
2011年3月,中国支持安理会采取适当和必要的行动稳定利比亚局势,但对支 持安理会决议部分内容有困难,因此投了弃权票;2012年2月,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 草案进行表决,考虑到提案国在各方仍有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强行推动表决无助于维护安理会 的团结和权威,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③是错误的;与 材料无关,材料并没有反映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通过排除法,其它是对的。所以选 C。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不包括A、安全先行B、经济政治一体 化C、互利协作D、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图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中国正式成
为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 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C项是错误的;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建交热潮的出现,为中 国走近世界和世界走进中国提供了前提。其主要说明A、第三次建交热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中日、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C 、第三次建交热潮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和平D、第三次建交热潮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前提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始终保持清醒。 第二,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 第三,中国主张世界上的事情 应该由各国共同决定,不能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每点2分,共6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2018年上海分类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分类考试网站和学校提供】
2010年1月13日,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八名人员牺牲在海地的地震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①表明中国是一个勇于担负国际责任的大国 ②说明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反映出中国已逐渐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④是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表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1971年,中国取得的第一个外交成就是( ) A、与美国关系正常化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C、中日建交D、中苏建 交
答案
B
解析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
解析

该图照片中,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酣畅淋漓的大笑被西方记者称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请问这会心的笑主要来自 于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建交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新中国的成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基础知识考查,材料涉及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事件,BCD项没有涉及到乔冠华的大笑。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一直是现代国际体系的中心。西方不仅具有发达的政治经济结构、军事组织方式和社会价值观 念,而且还塑造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基本面貌和交往方式,在推进人类迈向 工业文明、实现世界现代化方面起着主导性作 用。自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逐渐取得了对非西方世界在力量、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全面优势。 ——金灿荣《告别西方中心主义》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苏、英三巨头在前苏联的雅尔塔举行决定世界形势的最高级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 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其间斯大林与罗斯福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判。美国希望前苏联 早日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从而减少日军对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作为交换条件,斯大林向罗斯福提出:把中国 新疆纳入苏联势力范围;租借中国旅顺港;中长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外蒙古独立。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 由于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仍然保持了 强劲增长势头,各国开始兴起对“中国模式”的赞赏。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有众多学者也纷纷建言,提出了 诸如“两国集团 ”、“中美国(chimerica)”、“中美共治”等理念和主张。对此,中国政府有着清晰的认知。温家宝总理在与奥巴马总统 会晤时就明确表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 ——摘编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多角度分析“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成为国际体系的中心”的原因有哪些?(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3)请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的原因。(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