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通气并发症PPT

机械通气并发症PPT

不能达到镇 静目的
应用过度
抑制了咳嗽反 射,使气道分泌 物易发生潴留而 导致肺不张和肺 部感染
在使用镇静剂的镇静方案时,应对镇静效果进行评价。
肌松剂
1.机械通气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肌松剂完全抑制患者运动, 抑制了咳嗽反射,容易引起分泌物滁留,导致或加重肺部感 染。 2.部分肌松剂可引起组胺释放,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因 此,对哮喘患者应选择组胺释放较弱的肌松剂。 3.应用肌松剂时,患者必须处于充分的镇静状态,禁止单用 肌松剂。 4.应用肌松剂的患者,必须重点护理:因患者通气完全依赖 呼吸机,一旦发生呼吸机管道与气管插管脱开或呼吸机发生 故障,患者将处于完全无通气的“窒息”状态,将威胁患者 生命。
氧中毒
FiO2 < 40 % 是安全的
FiO2 >60 % 肯定有氧毒 性,氧疗时间 不能超过48h
FiO2为100 % 则不能超过 24h
FiO2越高,肺损伤越重。在 维持适当PaO2 同时,将吸入气氧 分压降到最低水平,同时还要全身 支持,改善通气,必要时应加用 PEEP、反比通气、压力释放通气 等。
常见原因:
1.气道密闭不佳 2.皮肤缝合过紧 3.气管切开切口过低 4.纵膈软组织受损 5.气管壁粘膜受压而坏死、穿孔
临床表现 1.皮下气肿
捻发音 X线皮下组织有不规则透光区
2.纵膈气肿
诊断困难,主要依靠X线 严重者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
气管切开所致
气管切开史 无气胸表现
鉴别
呼吸机所致
处理:
1.适当增加通气量或吸氧浓度,仔细调节潮气量,吸气流速, 吸、呼气时间比等。 2.因烦躁、疼痛、精神紧张等引起的呼吸对抗,可使用适量 的镇静止痛剂 3.对于气胸、肺不张等机械通气合并症所致呼吸对抗,应积 极治疗合并症。 4.在辅助呼吸过程中发生的呼吸对抗,如经适当处理仍不奏 效,患者呼吸频率快、幅度大时,也可考虑用药物抑制自主 呼吸,改成控制呼吸或辅助一控制呼吸方式。
气道损伤
常见原因:
1.困难插管和急诊插管容易损伤声门和声带 2.长期气管插管可以导致声带功能异常,气道松弛。
预防及处理:
1.插管时动作轻柔,准确,留管时间尽可能缩短 2.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避免充气压力过高 3.如有条件监测气囊压力,低于25cmH2O能减低这 类并发症
人工气道梗阻
人工气道最为严重的临床急症!!
治疗过程中常见原因
1.机械送气时患者咳嗽与机械通气相冲突。 2.因感染发热、抽搐、肌肉痉挛等促使氧耗量增 大,二氧化碳产量增多,原设定的通气量、吸 氧浓度等已不能满足需要。 3.疼痛、烦躁、体位改变等引起腹肌紧张度改变, 而使胸壁顺应性发生变化。结果也促使吸气压 力增高,超过限定值。 4.发生气胸、肺不张、肺栓塞、支气管痉挛等。 5.心脏循环功能发生改变。
呼吸机依赖
呼吸机依赖是机械通气后期并发症。一旦发生, 处理较为困难,尤其是COPD和神经肌肉疾患机械 通气患者发生率更高。大约1-5%的机械通气患者 存在脱机困难。 脱机困难的原因很多,其中呼吸肌的无力和疲 劳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临床上由于存在多种因素如休克、全身性感染、 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疾病、药物等, 可以导致膈肌功能不全,呼吸驱动力不足或呼吸肌 疲劳,导致呼吸机依赖。
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
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特指在 长时间机械通气过程中膈肌收缩能力下 降。临床上由于存在多种因素(休克、 全身性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 神经肌肉疾病、药物等)可以导致膈肌 功能不全,因缺乏机械通气对患者膈肌 功能的影响的直接证据,因此,临床诊 断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很困难。
心律失常
1.以室性和房性早搏多见。 2.发生原因与低血压休克、缺氧、酸中 毒、碱中毒、电解质紊乱及烦燥等因素 有关。 3.出现心律失常,应积极寻找原因,进 行针对性治疗。
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常见原因:
1.机械通气引起患者胸腔内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减少, 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导致机体水钠潴留 2.机械通气导致静脉回流减少,使心脏前负荷降低, 导致心排出量降低,使肾脏血流灌注减少,进而导 致肾脏功能不全。
预防及处理:
1.保留自主呼吸可以保护膈肌功能。 2.尽量避免使用肌松剂和糖皮质激素: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肌松剂和大剂量 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明显肌病的发生。 患者肌肉活检显示肌纤维萎缩、坏死和 结构破坏,以及肌纤维中空泡形成。
机械通气对肺外功能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低血压与休克
1.机械通气使胸腔内压升高,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心脏 前负荷降低,其综合效应是心排出量降低,血压降低。 血管容量相对不足或对前负荷较依赖的患者尤为突出。 2.机械通气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 室压力升高,影响右室功能。同时,由于左心室充盈不 足,导致室间隔左偏,又损害左心室功能。 3.在机械通气开始时、增加PEEP水平或延长吸气时间 时出现血压降低,快速输液或通过调整通气模式降低胸 腔内压,多能使低血压改善。
ARDS患者:2-3周
严重COPD或哮喘患者
临床表现:
1.症状:气道压力升高(突然、进行性); 低氧血症;低血压或循环衰竭;呼吸窘迫。2.体 征;3.胸部X片发现。
处理:
1.紧急处理:锁骨直线第二肋间穿刺
2.胸腔闭式引流
肺不张
气胸致患侧压缩性肺不张 通气量严重不足
气管插管过深
常见原因
肺部感染
萎陷伤 生物伤
由于气道压力过高导致肺泡破裂。临床表现因程度不 同表现为肺间质气肿、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心包积 气、气胸等,一旦发生张力性气胸,可危及患者生命, 必须立即处理
是指过大的吸气末容积对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的损伤, 临床表现为气压伤和高通透性肺水肿
是指肺泡周期性开放和塌陷产生的剪切力引起的肺损 伤 即以上机械及生物因素使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损伤, 激活炎症反应导致的肺损伤,其对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的发展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处理:
1.机械通气患者尽可能保留自主呼吸 2.加强呼吸肌锻炼,以增加肌肉的强度 和耐力 3.选用正确的撤机模式 4.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水电解质平衡等 5.去除各种诱因,尽早撤机。
吸入纯氧时间过长
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道分泌物潴留
处理:
1.监测、调整通气量 2.吸痰后用手动气囊以较大的潮萎陷
4.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 5.避免长时间吸入FiO2过高气体 6.加强呼吸道吸痰、湿化管理 7.加强胸部物理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院 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约28%。一旦发生,会明显 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显著增加病死率。
机械通气
主要内容
一、人工气道的相关并发症 二、正压通气相关的并发症 三、对肺外功能的影响 四、镇静与肌松的相关并发症 五、人机对抗 六、呼吸机依赖 七、过度通气和通气不足
人工气道的相关并发症
一、导管易位 二、气道损伤 三、人工气道梗阻 四、气道出血 五、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
导管易位
常见原因: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均可使 导管进入支气管。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 成角度较小,插管过深进入右主支气管, 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 预防及处理:插管后应立即听诊双肺,如 一侧肺呼吸减弱并叩浊提示肺不张,呼吸 音减低伴叩诊呈鼓音提示气胸。发现气胸 应立刻处理,同时摄X光片确认导管位置。
多与气胸并存
处理: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针对不同形成原因采用不同方法
气胸→闭式引流
气管漏气→更换套管
正压通气的相关并发症
1 2
3 4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Click to add Title 呼吸机相关肺炎
氧中毒 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气压伤
容积伤
萎陷伤
生物伤
气压伤 容积伤
常见原因:
1.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声门的关闭功 能丧失 2.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容物反流误吸
明确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有 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高危因素
•高龄 •高APACHE II评分 •急慢性肺部疾病 •Glasgow评分<9分 •长时间机械通气 •误吸 •过度镇静平卧位
预防
机械通气患者没有 体位改变的禁忌症, 应予半卧位,避免 镇静时间过长和程 度过深,避免误吸, 尽早脱机,以减少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 发生。
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肾脏灌注已明显减少的患 者,实施机械通气时,应注意机械通气对肾脏的影响,避 免肾脏功能的恶化。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常见原因
肠道蠕动降低和便秘
呕吐 消化道溃疡和出血 高胆红素血症 转氨酶轻度升高
腹胀,卧床、应用镇静剂肌松剂
咽喉部刺激和腹胀 肠道缺血和应激等因素 PEEP的应用可导致肝脏血液回流 障碍和胆汁排泄障碍
处理:
1.对神智清醒的患者,应予适当解释,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 2.可在治疗早期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通气,使患者逐渐 适应,并摸索出大致适当的呼吸频率及潮气量等参数,作为 应用呼吸机的过渡准备 3.采用控制呼吸方式时,可在治疗初期,用吸纯氧并增大通 气量的方法,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 如经过以上处理仍不奏效,在可肯定排除患者以外引起呼吸 对抗的造原因后,可应用安定等镇静剂、吗啡等呼吸抑制剂 及肌松剂等药物,来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
患者以外的原因
1.呼吸机本身,人工气道及通气回路的变化,可 能成为呼吸对抗的原因 2.同步功能的触发灵敏度调节不当或失灵,或呼 吸机本身从自发吸气努力开始,到机械通气启 动的应答时间过长 3.人工气道被分泌物等堵塞,回路管道积水过多, 呼气阀或呼气末正压阀发生故障。 4.气道导管套囊破裂、漏气,或气路联接处密闭 不严,使通气量减少。
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 紧张、焦虑、恐惧等 常见原因:
主要与睡眠差、疼痛、恐惧、交流困难有关, 也与对呼吸治疗的恐惧、对治疗的无知及呼吸道管 理造成的强烈刺激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