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虞美人 教案2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虞美人 教案2

虞美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

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
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

2、背景资料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

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

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

【探究案】:
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

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窥檐语清圆
2.翻译下列句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上片的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这些主要意象构成了哪些画面?
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二、合作探究
“五月渔郎相忆否?”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何特别之处?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类似诗句吗?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虞美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并背诵诗歌
2. 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重难点把握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艺术技巧。

教学设计
一、《虞美人》歌曲导入(1分钟)
二、走近作者李煜。

(3分钟)
1.学生朗读写作背景(配乐)
公元974年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

李煜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

最后被囚禁在汴京。

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止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结,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

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2.教师简介作者生平与成就。

三、展示学习目标,播放朗诵视频(2分钟)
四、学生自由练习朗诵,展示朗诵成果,师生点评。

(4分钟)
五、鉴赏探究(25分钟)
(一)词作整体把握
(二)分组讨论探究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屈辱生活的延续,何时是头啊?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
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4.“问君能有几多愁”,作者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10、11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比喻夸张
借代设问对比
(三)名句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例举形象表现愁的诗句。

规律总结。

(四)艺术赏析
三次发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
六、课堂检测?高考链接(4分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这两句如何表现抽象的愁?(6分)
七、课堂总结、教师寄语。

(5分钟)
八、作业:扩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