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迅《秋夜》上课用课件

鲁迅《秋夜》上课用课件


栀子: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长椭圆形,春夏 日开花,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有强烈的香气。 红色桅子花是罕见的品种。
奠: 用祭品向死者表示悼念。
作者作品介绍

鲁迅(1881—1936) 原名
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时 (1918年5月)始以“鲁 迅”为笔名。他的代表作 有:小说集《呐喊》《彷 徨》《故事新编》等,散 文集《朝花夕拾》(原名 《旧事重提》),散文诗 集《野草》,杂文集 《坟》、《南腔北调集》、 《而已集》等16部。
郁达夫《怀鲁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 的民族,是世界上最 可怜的生物之群;有 了伟大人物,而不知 拥护、爱戴、崇拜的 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奴隶之邦。
文题背景
《秋夜》选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是《野草》 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 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北京当时正处在段祺瑞 政府的统治下,黑暗势力十分猖獗,革命形势正处于由 低潮逐渐转向高潮的前夜。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 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 的,痛苦而又压抑,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 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 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 情藏匿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秋夜》作为《野草》的 开卷之作,表现了作者的顽强开放于地狱边沿的生命之 花的精神品质。
小粉红花:正在成长进步的青年
英勇 富有朝气的斗士
枣树 小青虫 星星 天空 小粉红花
月亮
“我” 灯 恶鸟
奇怪而高 生平未见
要离开人间而去
天空 口角露出微 闪闪地shan眼 大有深意 非常之蓝
将繁霜洒在花草上
秋的 到来
春的 到来
瘦的 诗人
秋冬之后,接 着还是春
极细小 红惨惨地 小粉红花 瑟缩着
两株 简直落尽了叶子 两株 枣子一个不剩 枣树
散文诗集
• 文风冷隽 • 意境幽深 • 诗意浓郁 • 寓意深远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枣树虽势单力薄、孤独 无援,但毫无惧色、直刺天空的描写,热 情歌颂了枣树不畏强暴、不受益惑、顽强 战斗的精神,表现了作者与黑暗势力抗争、 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
整体感知
枣树:沉默的斗士
枣树的世界
秋 夜
小青虫的形象
讴 ōu ( 讴歌 )
4.本课生字词典
蛊( gǔ ): 古代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 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 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目夾( shǎn ): 眨巴眼;眼睛很快地开闭。
5.重要词语释义
低亚: 就是低压。亚,也是低下的意思。 蛊惑: 毒害,迷惑。蛊,古代传说可以害人的毒虫。 丁丁: 象声词,本来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 这里形容飞虫撞击玻璃的声音。
刺天
无叶 枣树 无果
知道
欠伸
知梦
最长的几枝直刺天空
枣树
小粉红花
知道
落叶
秋后要有春
春后还是秋
天空——一个黑暗而悲凉的世界

“奇怪而高”、“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 “冷眼”、“将繁霜洒在我园里的野花草上” 等描写中,就不难让人们感受到其特点是:高远, 冷漠,险恶。而这正是“我”眼中的世界—— 一个黑暗而悲凉的世界,因此这里的“天空” 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当时黑暗的社会, 而“我”对它则带着厌恶和仇恨的感情。
è ( 凶恶 ) 恶 wù( 厌恶 ) 落
3.形近字辨析
猩 xīng( 猩红 ) 惺 xīng( 惺忪 ) 惨 cǎn ( 惨淡 ) 渗 shèn( 渗入 ) 栀 zhī ( 栀子) 桅 wéi ( 桅杆 ) 瓣 bàn ( 花瓣 ) 辫 biàn ( 辫子 ) 梢 shāo ( 树梢 ) 稍 shāo( 稍微 ) 驱 qū ( 驱逐 )
1.易读错写错的字
瑟缩( sèsuō ) 猩红( xīng ) 栀子( zhī )
蛊惑( gǔhuò
)
丁丁( zhēng ) 目夾( shǎn )
2.多音多义字
Sè ( 颜色 )
色 丁
dīng ( 姓丁 ) zhēng( 丁丁 )
luò ( 落泪 ) lào ( 落地 ) là ( 落下 )
shǎi( 掉色 )

1.课文描写了哪些事物?各自有着怎样 的象征意义?
文中的“夜空”“月亮”“恶鸟”是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黑暗势力的代 表。“小粉红花”是枣树的群众基础。 “枣树”象征着反抗黑暗的恶势力的革命 先驱者的形象。“小飞虫”象征着追求光 明的革命力量。
2.作者对文中的事物各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作者对代表黑暗的恶势力的夜空、月亮、恶鸟 有着厌恶、痛恨、蔑视的情感。他热情地赞美小粉 红花顽强的生命力,赞美枣树的挺拔卓然、自主自 立,对那些追求光明的小飞虫深深的喜爱并由衷地 赞美他们。

小粉红花、小青虫形象的各自特征

小粉红花的特征一是小,二是在夜霜侵袭下瑟缩 发抖,三是在做着春天的梦,梦见瘦小的诗人将眼泪 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蜂蝶纷飞的春会到来。 小粉红花是被社会黑暗势力摧残凌虐的弱小者,处境 悲惨,她希求同情,她对未来抱有希望,现出微笑, 作者在这一形象上寄寓了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 深切同情。 小青虫的主要特征是顽强地追逐光,由室外而室 内而玻璃罩而撞进去遇到火。它也很小,遍身苍翠的 可爱、可怜。它是热忱追求
枣树——一个孤独而寂寞的斗士

枣树是《秋夜》中最突出的意象,在文中有两处对枣树 的描写。第一处是文章一开始:“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 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还有一处是文章的第四和 第五自然段。 这里枣树的形象就是一个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与黑暗社 会斗争到底的孤独而寂寞的斗士形象,这也是作者所理 想化的斗士形象。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 “我”对枣树的敬意。
3.本文主要写天空与枣树的较量,为什么加 进野花草一段呢?
这是为了表明枣树的群众基础,也是为了证明 天空对野花草的摧残。
结合作品内容,概括本文的人物形象。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孤独的求索者的形象,这也 是这篇文章感人的原因之一全篇处处在写景,又处处 可见抒情主人公的心态。这是因为所有的景物都是通 过“我”的视觉、听觉、感觉来表现的,虽然“我” 大多时候处于静态的思索之中,动作极少,但形象却 十分清晰鲜明。在文章中,直接描写“我”的活动的 有两处:一处是“我”听到夜半的笑声,“回进自已 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第二处是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 默默地……”。这两处的描写文字简洁,却鲜明地勾勒 出一个对着微弱的油灯沉思,孤独悲愤的求索者的形 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