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细胞ppt

免疫细胞ppt


① 抗感染作用
病毒感染细胞分泌
IL-12 、TNF-α、IFN-αβ 激活NK细胞
破坏病毒感染细胞
分泌TNF-β 、 IFN-γ 干扰病毒复制
②抗肿瘤作用
广谱抗肿瘤作用
直接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
直接杀伤
(细胞间的黏附作用)
ADCC作用
③免疫调节作用
NK细胞 CKs
调节T、B、骨髓干细胞免疫功能。
本章要点
1、T细胞表面受体
① T细胞抗原受体(TCR): TCR-CD3复合体 TCRαβ:60-70% 成熟T细胞表面 TCRγδ: 早期T,成熟T(5-15%)
②细胞因子受体: IL-1、2、4、5、6、7
③丝裂原受体: 能诱导T、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 物质
T细胞: 刀豆蛋白(ConA) 植物血凝素 (PHA)
细胞→前B细胞→ 未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 第二阶段发生在外周免疫器官(抗原依赖期) 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可发生类型转换,最
终分化为浆细胞
二、B细胞的表面分子
1. B细胞抗原受体(BCR复合体): 嵌入细胞膜脂类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
蛋白(mIg),识别不同的抗原分子,使B 细胞活化
分化成浆细胞,发挥体液免疫。
T、B细胞发育基本过程、表面分子(抗原、 受体)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概念、种类 抗原提呈有哪两种途径?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NK细胞的概念、功能
BCR与TCR比较
辅助受体:CD19、CD21、 CD81等
协同刺激分子:CD40、 CD80(B7)等 细胞因子受体:IL-1、2、4、6、7 受体,IFN-γ受体 丝裂原受体: 美洲商陆(PWM)
脂多糖(LPS) MHC抗原:MHC-I,MHC-II
三、B细胞亚群
按是否表达CD5分子,分为: B1:早期B细胞 CD5+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B2:通常B细胞 CD5-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八章 免疫细胞
➢ 参与免疫反应或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
➢ 特异性免疫细胞: T、B、APC(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
➢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Mφ、NK 、B1 单核细 胞、中性粒细胞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一、T细胞的分化发育
T细胞是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的简称 发育基本过程: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淋巴干
免疫调节。
扫描电镜显示,在感染早期,M伸出长长的伪足去捕获细菌
2-4 单核巨噬细胞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二、抗原的摄取、加工和提呈
M吞噬处理入侵细菌及提呈抗原的机制
MHC-II类途径
MHC-I类途径
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的比较
特点
内源性途径
递呈的分子
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一、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 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特 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类型: (1)专职APC: 树突状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 B细胞。 (2)非专职APC:内皮细胞、纤维细胞、上皮细 胞、 间皮细胞、活化T细胞等。 抗原提呈能力弱。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 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 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单核巨噬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
(1)非特异性杀伤作用: 杀伤微生物、肿瘤细胞和细胞内寄生 的病原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2)抗原提呈作用 (3)免疫调节: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
为CD4+或CD8+的单阳性细胞(Single Positive cell,SP),即成熟T细胞。
二、T细胞表面分子(标志)
存在T细胞表面的膜分子,他们是T细胞识别 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信 号刺激并产生应答的物质基础,也是鉴别和 分离T细胞的重要依据。
T细胞表面受体 T细胞表面抗原
TCRαβ T细胞
TCRγδ
表型 :CD4、CD8
功能:调节性T细胞: Th、Ts
效应性T细胞: CTL/Tc、TDTH
第二节 B 淋巴细胞
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淋巴样前体细胞 分化成熟而来
一、B细胞的分化发育
B细胞的分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抗原非 依赖期和抗原依赖期
第一阶段发生在骨髓 (抗原非依赖期) 发育基本过程: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淋巴干
主要抗原呈递细胞的比较
APC
简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吞噬 MHC分子 FcR C3bR
巨噬细胞 M 全身细胞和组织 +
+
++
树突状细胞 DC 淋巴滤泡
-+
++
并指状细胞 IDC 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
+
--
朗罕氏细胞 LC 表皮组织某些上皮层 -
+
++
B细胞
BC 外周血、淋巴结、脾 -
+
++
(一)树突状细胞(DC)
人 NK 细 胞
自然杀伤细胞特性
(1)来源:骨髓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脾脏 和淋巴组织中,占外周淋巴细胞的5%-7%。
(2)生物学特征: 表面标志: CD56分子是NK细胞的特有标志 无抗原识别受体,不受MHC限制,能非特异 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3) 生物学功能: 抗感染作用 抗肿瘤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原来源
内源合成
降解抗原的酶结构 蛋白酶体
伴随蛋白
钙联素、TAP、tapasin
递呈细胞
所有有核细胞
外源性途径
MHC-II CD4+T细胞 外源摄入 溶酶体 钙联素、Ii链 专职APC
第四节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NK)
能自发地杀伤某些靶细胞(如肿瘤细胞) 的一类淋巴细胞,并称之为NK细胞。
美洲商陆(PWM)
2、T细胞表面抗原
参与T细胞抗原识别、信号转导及激活。 ① MHC抗原:MHC-I,MHC-II ② 分化抗原:CD4或CD8 ------作为共受体 CD2、CD28、CD40L、CD45R ------作为协同 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参与T细胞抗原识别、信号转导及激 活。
三、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细胞→前T细胞→ T淋巴细胞。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三步曲”: 早期阶段 早期T细胞的主要表型为CD4-和
CD8-,称双阴性细胞(Double Negative cell ,DN) 第二阶段 前T细胞由双阴性分化为双阳性
CD4+CD8+( Double Positive cell,DP) 第三阶段 DP细胞经历阳性和阴性选择,发育
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 DC)
IDC表达高水平的II类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具有激活T细胞的能 力。
3 滤泡树突细胞(folicular DC, FDC)
淋巴滤泡内的 FDC通过Fc受体 和补体受体捕获 被致敏的抗原, 并将其递呈给B 细胞
FDC B cells
(二)单核巨噬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