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腕臂支撑装置安装

平腕臂支撑装置安装

新线平腕臂支撑装置安装标准及工艺一、 平腕臂支撑装置的结构遂渝线和渝怀线采用平腕臂支撑结构其结构主要形式分为3类:1、直线定位(正定位和反定位)(直线正定位)(直线反定位)2、曲线定位(正定位和反定位)(曲外软定位)(曲内软定位)3、锚段关节和线岔处的双腕臂(直线、曲内双腕臂)(直线、曲外双腕臂)4、遂渝线和渝怀线平腕臂支撑结构略微不同处:a、锚段关节处的非工作支棒式绝缘子:遂渝线采用销钉式;渝怀线采用压板式。

b、定位环形式:遂渝线采用四螺栓式;渝怀线采用两螺栓式。

(渝怀线)(遂渝线)c、防松垫片:遂渝线加装防松垫片;渝怀线未装防松垫片。

d、承力索座:(渝怀线)(遂渝线)二、 主要安装标准1、 全补偿链型悬挂腕臂在无温度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温度变化时腕臂顶部的偏移符合安装曲线,极限温度时其偏移值不应超过腕臂水平投影长度的1/3。

2、 腕臂底座与支柱密贴,底座角钢(槽钢)呈水平状态且平行与线路中心线。

底座的安装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

腕臂底座安装高度满足导高和结构高度要求。

3、 中间柱平腕臂受力后呈水平状,允许偏差0~+30mm;定位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无永久性弯曲变形。

4、 棒式绝缘子安装时滴水孔朝下;腕臂无弯曲,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20mm;腕臂上各部件处在同一垂直面上(不包括定位装置),铰接处转动灵活,管帽封堵良好;5、 中间柱有关安装尺寸如下图所示(单位以毫米计):(1) 平腕臂上斜支撑的套管双耳与棒式瓷绝缘子、承力索座与斜腕臂的套管双耳的间距为200mm;(2) 腕臂支撑在斜腕臂上距定位环应满足-200mm~200mm的要求;(3) 平腕臂及定位管外露尺寸应满足200mm~400mm的要求。

6、 套管铰环和定位环上的豁口须朝受力的反方向安装。

7、 承力索座的型号符合承力索的型号。

承力索安放在承力索座两个槽内的位置应符合受力要求:承力索座的盖板螺栓在承力索横线路方向的受力侧。

承力索座上的附加线索与承力索型号材质相同,都需加装保护套,外露20 mm。

承力索座螺栓由下向上穿。

8、 吊柱上底座和旋转腕臂底座安装平整,无偏斜转动。

吊柱应保持铅垂状态,其倾斜角不得大于1°。

三、 支撑装置的受力分析曲线支撑装置受曲线张力和悬挂垂直重力的相互作用。

曲线张力和悬挂垂直重力和跨距及曲线半径的关系见附表。

四、 更换支撑装置的准备工作:1、首先安排人员对需更换装配的支柱进行测量,测量内容:支柱的侧面限界,支柱斜率,底座安装高度。

然后用制好的表格详实记录测量数据。

2、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进行斜腕臂、平腕臂、斜支撑、防风支撑、定位管的选型和安装的尺寸计算,计算结果制好的表格,标明区间和支柱号码。

3、按照平面布置图、安装图、测量计算结果提出用材料规格、型号,选配好所需的零件。

.4、对于更换整套支撑装置需要进行预配,如果更换部分零件尽可能在地面预配完成(例如可以将腕臂与棒瓶、平腕臂与承力索座、斜支撑与套管双耳连接好)。

预配的支撑注意区分杆号、位置。

五、 更换支撑装置的工具: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1 作业车 台 12 个人工具 套 33 小锤 把 24 水平尺 500 把 1道尺 把 15 钢丝套 1.0M 根 26 钢丝套 0.6M 根 17 大绳 10M 根 18 皮尺 10M 把 19 滑轮组 套 110 单滑轮 个 111 扭力扳手 套 212 钢剧 把 113 线坠 套 114 木板 60*300*3000 块 2套 115 自制加长管 1*1/2-1500,2*定位环16 拉链葫芦 1t 套 117 油桶、油刷 套 118 安全用具、防护用具 套 1六、 更换支撑装置的劳动组织采用作业车作业:工作领导人一人、坐台一人、接地两人、作业车上三人。

七、 安装步骤(一)、更换支撑装置:(直线或大于1200m曲线半径的曲线支撑装置,更换平腕臂和棒瓶)1、 拆除定位装置,利用作业车固定好接触线,注意在作业平台车升降过程中不得卡滞线索。

2、 当作业车抬升不能满足要求时,用木板搭在作业车框架上,人员站在木板上操作。

拆除承力索座端盖、拆除承力索座附加线(注意保存)。

两~三人直接抬起承力索后从承力索座退出,把承力索翻至平腕臂下方。

3、 拆除双重绝缘接地跳线、斜支撑、承力索座;4、 作业车上人员拆除平腕臂与斜腕臂的连接螺栓,利用作业车固定好斜腕臂。

5、 安排一人到支柱侧,完成以下工作:拆除平腕臂底座与棒瓶连接螺栓(或底座平头销)。

配合作业车上人员拆除平腕臂和棒瓶。

装新时,连接新棒瓶与平腕臂底座的螺栓(或底座平头销)。

6、 降低作业车平台,由作业车上人员拆除斜腕臂和棒瓶。

7、 安装预制好的斜腕臂和棒瓶,再安装平腕臂的支柱侧。

根据测量或计算尺寸安装承力索座。

8、 连接平腕臂和斜腕臂,调整套管双耳位置,保证平腕臂的水平。

9、 两~三人直接抬起承力索后把承力索倒入承力索座内,检查安装附加线索和保护套。

注意承力索在承力索座内的安装位置。

10、 安装斜支撑、双重绝缘接地跳线。

11、 恢复定位装置。

(二)、更换支撑装置:(小于1200m曲线半径的曲线外侧支撑装置,更换平腕臂和棒瓶)1、 在定位环下方打短钢丝套,用单滑轮卸载导线,拆除定位装置,利用作业车固定好接触线,注意在作业平台车升降过程中不得卡滞线索。

2、 作业车抬升不能满足要求时,用木板搭在作业车框架上,人员站在木板上操作。

3、 安排一人到支柱侧,完成以下工作:在支柱上安装钢丝套;挂拉链葫芦;拆除平腕臂底座与棒瓶连接螺栓(或底座平头销)。

配合作业车上人员拆除平腕臂和棒瓶。

装新时,连接新棒瓶与平腕臂底座的螺栓(或底座平头销)。

4、 紧固拉链葫芦使承力索卸载,拆除承力索座端盖,拆除承力索座附加线(注意保存)。

两~三人直接抬起承力索后,慢慢松开一些拉链葫芦使承力索从承力索座退出。

5、 除双重绝缘接地跳线、斜支撑、承力索座;6、 作业车上人员拆除平腕臂与斜腕臂的连接螺栓,利用作业车固定好斜腕臂。

7、 降低作业车平台,由作业车上人员拆除斜腕臂和棒瓶。

8、 安装预制好的斜腕臂和棒瓶,再安装平腕臂的支柱侧。

根据测量或计算尺寸安装承力索座。

9、 连接平腕臂和斜腕臂,调整套管双耳位置,保证平腕臂的水平。

10、 紧起拉链葫芦,紧倒对准承力索座后,两~三人直接抬起承力索后把承力索倒入承力索座内,检查安装附加线索和保护套。

注意承力索在承力索座内的安装位置。

安装好承力索座。

11、 拆除拉链葫芦。

12、 安装斜支撑、双重绝缘接地跳线。

13、 恢复定位装置。

(三)、更换支撑装置:(小于1200m曲线半径的曲线内侧支撑装置,更换平腕臂和棒瓶)1、 反定位管的长定位环外方打短钢丝套,用单滑轮卸载导线,拆除定位装置,利用作业车固定好接触线,注意在作业平台车升降过程中不得卡滞线索。

2、 作业车抬升不能满足要求时,用木板搭在作业车框架上,人员站在木板上操作。

3、 取下平腕臂的管帽,在平腕臂内插入自制加长管(自制加长管采用1.5型定位管制成,长度1.2-1.5米,一端距端口500mm处卡定位环,另一端再卡一个定位环)。

插入平腕臂内的长度不小于500mm。

4、 在自制加长管上挂拉链葫芦,紧固拉链葫芦使承力索卸载,拆除承力索座端盖,拆除承力索座附加线(注意保存)。

两~三人直接抬起承力索后,慢慢松开一些拉链葫芦使承力索从承力索座退出。

5、 拆除双重绝缘接地跳线、斜支撑、承力索座;6、 作业车上人员拆除平腕臂与斜腕臂的连接螺栓,利用作业车固定好斜腕臂。

7、 安排一人到支柱侧,完成以下工作:拆除平腕臂底座与棒瓶连接螺栓(或底座平头销)。

配合作业车上人员拆除平腕臂和棒瓶。

装新时,连接新棒瓶与平腕臂底座的螺栓(或底座平头销)。

8、 降低作业车平台,由作业车上人员拆除斜腕臂和棒瓶。

9、 安装预制好的斜腕臂和棒瓶,再安装平腕臂的支柱侧,将承力索置于平腕臂上方。

根据测量或计算尺寸安装承力索座。

10、 抬起平腕臂,连接平腕臂和斜腕臂,调整套管双耳位置,保证平腕臂的水平。

11、 紧起拉链葫芦,紧倒对准承力索座后,两~三人直接抬起承力索后把承力索倒入承力索座内,检查安装附加线索和保护套。

注意承力索在承力索座内的安装位置。

安装好承力索座。

拆除拉链葫芦和自制加长管。

12、 安装斜支撑、双重绝缘接地跳线。

13、 恢复定位装置。

特殊情况处理:事故状况下,锚段关节处当平腕臂与棒瓶发生脱离的情况下。

应先拆除定位装置,再对承力索卸载(如果支撑装置在曲线外侧受拉力,则应在支柱上打钢丝套后用拉链葫芦卸载;如果支撑装置在曲线内侧受压力,则利用工作支支撑装置安装自制加长管后用拉链葫芦卸载承力索)。

安装新装预制好的斜腕臂和棒瓶,后必须检查棒瓶压板的状态是否紧固。

八、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1、严格执行《要、消令制度》、《验电、接地制度》,未按规定装设地线不准开工。

2、作业平台由专人操作,升降或旋转时严禁人员上下,作业平台的操作要听从工作领导人的统一指挥。

3、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作业组成员必须戴好安全帽,违反此项规定的即令其停止作业。

全作业组人员必须呼唤应答、精力集中,并不得抛掷工具、材料等物件。

4、开工前必须检查钢丝套、拉链葫芦、滑轮组等受力工具的壮态是否良好。

5、禁止在曲线内侧拆卸定位装置。

在拉链葫芦受力过程中,网上不得有人。

6、施工完毕,必须对定位拉出值、跨中拉出值、定位坡度、导高、锚段关节非支的抬高进行检查、测量、调整,必须全面符合要求。

7、安装完毕,应检查各部螺栓、螺帽、套管绞环(或套管双耳)、棒式绝缘子压板是否紧固,确保不会滑动。

腕臂上的棒式绝缘子压板U螺栓应朝上。

零件的活动部分是否灵活。

8、装配材料在作业车工作平台堆放时,应注意瓷瓶的保护措施,防止瓷瓶的损坏和脏污,材料堆放应靠近工作平台的主承力部分,所有瓷瓶均应堆放此端。

相关主题